唐辛子
對于初到日本的人而言,日本的干凈寧靜、交通便利等,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會同時產(chǎn)生一絲驚訝:那就是日本的一些行政性質的公共設施,完全談不上氣派豪華。因為長期生活在日本,我曾多次去名古屋、大阪等地的市政府或稅務局辦理過各類手續(xù),這些行政機關的辦公樓,整體來說,給人的感覺就是陳舊外加有些擁擠。用兩個字形容它們,那就是“寒磣”。
不過,日本的政府辦公樓雖然有點寒磣,下水道設施卻建得跟地下宮殿一樣。如被稱為“地下神殿”的東京首都地下排洪系統(tǒng),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東京都的地下排洪系統(tǒng),從1992年始建,共耗時14年,一直到2006年才全部竣工。其直下型地下河深達50米,并擁有長度為177米、寬度為78米、可調節(jié)疏通地下隧道洪流的巨大調壓水槽,加上59根巨大的混凝土柱森然聳立,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作為世界最大級別的下水道排洪系統(tǒng),“地下神殿”配置有多個1.4萬馬力的水泵,每秒可疏通200立方米的地下水,因此即使在每年5-6月持續(xù)暴雨的季節(jié),東京也極少出現(xiàn)積水現(xiàn)象。
日本另一個隨處可見的公共設施,就是圖書館。日本的圖書館大部分是由地方公共團體設置運營的。作為公共設施,所有的圖書館均對外免費開放,只要出示如駕駛證之類的有效證件,就可以用5分鐘不到的時間,辦理一張免費圖書卡。
日本全國擁有公共圖書館約3200家,藏書數(shù)超過3.8億冊以上,年均外借圖書數(shù)為7.1億冊——這還不包括日本各中小學、大學等學校的圖書館以及遍布街頭的書店。可以說,閱讀,已經(jīng)滲透到日本人的生活。
當然,日本人的閱讀生活貌似也有“地域差別”?!叭毡緢D書館協(xié)會”2011年經(jīng)過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越是大都市,個人平均藏書越少;越是小城鎮(zhèn),個人平均藏書越多。例如,橫濱市立圖書館總藏書數(shù)為405萬冊,按橫濱市現(xiàn)有370萬人口計算,人均藏書數(shù)才1.1冊;而同樣靠近東京的浦安市,人口僅為16萬,卻擁有105萬冊的藏書,人均藏書數(shù)為6.6冊。
除了世界最大級別的東京都排洪系統(tǒng)和免費公共圖書館外,日本還值得一提的就是學校。日本的學校分為私立與公立,作為公共設施的一部分,這里介紹的是日本的公立學校。
作為地震多發(fā)的國家,對于日本人而言,學校是在遭遇地震等災難時用來避難的主要場所。因此,從學校的選址、到學校建筑物以及各類設施配備,“安全”是它的第一因素。例如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小學校設施整備指南”中,就明確規(guī)定學校不可建在有深池、或有危險高低地勢差別、或有死角的地方。
此外,日本公立學校的設施配置是全國統(tǒng)一的,沒有地域或城鄉(xiāng)差別。2011年夏天,我曾拜訪過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中的沖島——這座面積僅1.52平方千米的小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人居住的一座小小的浮島,因為交通不便、人口老化等種種原因,島上僅生活著300多名居民。
但就是在這樣一座遠離現(xiàn)代都市的浮島上,我看到了一座漂亮的小學校:木質結構的校舍、布滿藏書的學校圖書室、明亮整潔的生活課學習廚房、電風琴音樂教室、室外游泳池……所有設施都按全國公立小學的統(tǒng)一要求配置。而在這所學校里上學的孩子,加上幼兒園學生一起,總共才10個人!
我去參觀這所學校的時候,一名中年男老師正在認真地給年齡不一的4個孩子上理科課,告訴孩子們?nèi)绾握J識昆蟲。盡管沖島交通不便,島上也只有10個孩子,但當?shù)卣]有因此撤校,而是按常規(guī)派遣老師前往教學,盡量為島上居民提供方便。
由于20多年來的經(jīng)濟不景氣所帶來的國家財政虛弱,以及“3·11大地震”后,必須投資災區(qū)重建的高額費用等,日本政府目前的財政狀況可以說是毫不樂觀。即使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日本政府不僅沒有減少對于學校的公共設施投資費用,反而一直在追加財政預算。
日本目前的殘障兒童大約為8.5萬人,占全體兒童人數(shù)的0.8%。2013年9月初,文部科學省修正并通過了一項新教育法令,規(guī)定從2014年開始,日本政府將在普通學校為殘障兒童追加“學習支援班級”數(shù)量和教職員人數(shù),并將在普通學校增設殘障兒童專用的無障礙設施。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這項新法令,為嚴重殘障兒童就讀于普通中小學提供更大便利,這將為殘障兒童長大之后自食其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創(chuàng)造諸多有利條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