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wǎng)消息,前不久,著名作家、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格非教授應邀在長春市圖書館作了題名為《〈金瓶梅〉與十六世紀文學真妄觀的確立》 的講座,這項活動是首屆吉林省市民文化節(jié)的一項內容,由《作家》雜志社和長春市圖書館主辦。格非教授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從思想史和文學史入手,發(fā)現(xiàn)在16世紀初期,“真實”的概念第一次由拉丁文進入英語世界,從此,對“真”的追求成為西方文學中最重要的價值;與此同時,中國思想界也開始了對“真實”與“虛妄”的思考,“真妄觀”在古典小說《金瓶梅》 中甚至代替了傳統(tǒng)的“善惡觀”。由此,《金瓶梅》成為中國思想觀念和文學觀念的一個重要轉折,并影響到后世《紅樓夢》 的創(chuàng)作。格非提出,這一思想轉折的時代背景或可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的轉型直到今天仍然在延續(xù)著,對照這一重大轉折的時代背景、產生的社會問題與價值影響,亦可讓現(xiàn)今的讀者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當下的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