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消息,韓國漢陽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系教授安昶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韓國人過去關注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偏好歷史演義和武俠傳奇。但近年來隨著中韓交往的日益密切,韓國人越來越渴望閱讀當代中國文學,了解中國人當下的想法和生活。余華等中國當代作家撰寫的反映中國現(xiàn)實和時代變遷的小說,成為韓國出版界的新重點。在韓國最大的書店教保文庫,當代中國文學已擁有一席之地。蘇童的《碧奴》、王安憶的《長恨歌》等榜上有名,此外還有因影視作品而揚名的《山楂樹之戀》 《失戀三十三天》等。2007年是韓國出版中國小說的轉(zhuǎn)折點,由2006年出版中國文學的五種大增至24種。韓國最大的出版社民音社近年來相繼出版了中國作協(xié)精選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選》和莫言的長篇力作《蛙》。此外,中國作家蘇童也在韓國出版界備受矚目,他的《離婚指南》 《米》 《碧奴》等多部作品都已經(jīng)在韓國翻譯出版。王蒙、王安憶等人的作品在韓國也有一定讀者。民音社的著作權(quán)部理事南有宣表示,民音社將繼續(xù)關注中國的小說,計劃出版更多莫言和韓少功的小說,并希望尋找好的哲學、歷史和人類學題材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