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
當北京地鐵貼滿了“小豬短租”的廣告時,就知道Airbnb足夠火了。Airbnb不僅被視作本地化旅行體驗的最佳產(chǎn)品,倡導“居游”,同時還衍生出了很多其他功能。譬如,設計雜志W(wǎng)allpaper在今年發(fā)行了一本“Travel by Air”手冊,里面收集了Airbnb上各種稀奇古怪的房子,有黎巴嫩北部沿岸的海濱別墅、圣保羅市中心的頂層公寓、冰島荒野上與世隔絕的宅院等等,同時還介紹了Airbnb上絕佳的設計樣本。有中國用戶說,“Airbnb讓我知道了我們家里的裝修有多丑”。
如今,Airbnb已在192個國家擁有50萬房源。在北京,至少有1000個房主通過它短租房屋。2014年,Airbnb開始支持支付寶付款。
北京的Airbnb房主Arti在裝修上下了大功夫。他住在細瓦廠胡同的一個四合院里,北京的心臟地帶,出門就是西單電報大樓,每天聽著整點報時,《東方紅》的前兩句旋律響起,接著,“鐺”的一聲。從四合院出來,步行到天安門廣場,只需半小時。他在Airbnb的頁面上,有個雅致大氣的標題“四合院中聽風雨,百年家族閱春秋”。
一進屋,坐北朝南擺著一張八仙桌、兩把太師椅,房間東側,是Arti花7000元從高碑店搬回的雕刻著牡丹花的紅色木柜,房間里四處散落著可以把玩的兔兒爺、香囊、中國結。他希望房間既有東方之美,又不失舒適,于是給席夢思床做了一個大床架—看上去像中式雕花大床,但更加柔軟。他精明地察覺到,游客—大多來自國外—喜歡住在最具特色的胡同里,感受一些古老的東方韻味。
對于想去故宮游玩的房客,Arti會推薦他們從西華門到東華門,繞著紫禁城走一圈,“那個是一般人都不知道的,旅行團也不會帶你去”,“像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騎車就圍著紫禁城轉圈,玩兒,那塊景色是特別好的”。
他和妻子Vivi提起房客總是那種親昵的口吻,比如“荷蘭那兩個二妞兒”—這兩個荷蘭女孩在北京待了3天,但是因為倒時差以及搞不清北京的地下通道,幾乎哪兒也沒去。他們還總是邀請房客和自己一起吃餃子,晚上一起去露臺喝酒,有時候Arti還會發(fā)揮自己的攝影特長,為游客免費提供胡同寫真。他希望自己的招待能讓這些游客對中國有個好印象,他們總是接觸到小商小販、宰客的出租司機,“回去他腦海里就想中國人都是那樣的,拉著我非得買東西的”。
到2014年11月,開始Airbnb8個月之后,Arti的房源擴充到了3個地方,4間,都在胡同里,都已完成衛(wèi)生間的改造。這份事業(yè)給Arti帶來了可觀的收益—4個房間,每個月至少有20天全部被預訂;也大大拓寬了他和妻子的視野。Arti告訴《人物》記者,他接待過一個澳大利亞人,是馬航搜救行動的指揮官,和太太來北京休假。他們一起在后海的一家餐廳吃飯,聊到失蹤客機,這位指揮官拿起一個花生豆,扔到了后海湖里頭,“就是這么一個比例,根本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