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院
(湖南省靖州縣飛山管委會衛(wèi)生院 418400)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上使用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抗菌藥物,在患者圍手術期利用抗菌藥物進行預防的現象越來越常見,為了防止濫用藥物的現象出現,必須實施有效的干預策略,使藥物使用更加合理化。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間收治的186例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單數患者為對照組,雙數患者為觀察組,每組各93例病例。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用藥方法干預,男性48例,女性45例,患者年齡在21至79歲間,平均年齡49.73±5.29歲。觀察組采用圍手術期藥學干預,男性50例,女性43例,患者年齡在18至81歲間,平均年齡49.16±6.48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調查方法回顧性分析患者的手術類型、診斷結果、年齡、性別、抗菌藥物使用等基本情況,并明確患者的住院時間、愈合狀況、術后感染狀況。
1.3 抗菌藥物藥學干預方法(1)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用藥方法干預。了解患者的用藥時間、用藥次數,并對抗菌藥物使用進行控制,根據患者疾病治療情況,制定抗菌藥物使用方案。(2)觀察組:采用圍手術期藥學干預。臨床科室要以手術室情況為依據,與藥劑科、醫(yī)務科探討后,制定出合理的抗菌藥物使用計劃。醫(yī)務科與藥劑科要定期抽查外科手術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公布于質控會上,一旦發(fā)現問題,要及時與有關科室交流。如果出現了嚴重問題,醫(yī)務科必須采取行政干預措施。醫(yī)院還可以安排專家進行授課,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對醫(yī)務人員的培訓,使其對于抗生素的使用有進一步了解,便于實現臨床抗生素用藥的合理化與安全化。
1.4 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的評價標準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依據,對本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分為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三種情況。通過用藥時間、適應癥、使用劑量、藥物反應等各個方面,反映其合理情況[1]。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從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
2.2 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 觀察組中使用合理者52例,基本合理者28例,不合理者13例,總合理率為86.0%;對照組中使用合理者31例,基本合理者30例,不合理者32例,總合理率為65.6%。觀察組使用合理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比較
在圍手術期,通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利于達到抗感染的目的,不過從部分基層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的實際情況上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本院以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間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明確醫(yī)院藥學干預的具體情況,思考怎樣提升合理用藥率,便于控制患者術后感染率。以往采用的藥學干預措施不夠徹底,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導致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情況仍有發(fā)生。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中有相關規(guī)定,外科手術預防用藥需在手術實施前的0.5至2小時內給藥,同時要控制給藥時間,在清潔手術預防用藥中,給藥時間需在24小時內[2]。普外科抗菌藥物使用時間非常關鍵,只有通過適時給藥,才可以達到預防用藥的目的,在圍手術期通常不會聯(lián)合用藥,如果患者出現了厭氧菌感染(或者病原菌感染),則可聯(lián)合用藥[3]。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在采取良好的干預措施后,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率高達86.0%,這表明通過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有利于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良好的干預措施,有利于使抗菌藥物的使用變得更加合理,實現藥物使用的規(guī)范化。
[1]朱瑞華,歐慶霞.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藥學干預[J].安徽醫(yī)藥,2009(04):450-451.
[2]熊志強.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藥學干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3):54-55.
[3]周曉峰,宋欣穎,李翠兵等.普外科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2(06):5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