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120步,鍛煉效果最好
專家指出,步行鍛煉是一種最簡便、最經濟的健身方法,對身體大有好處,不但低碳環(huán)保,而且健身祛病。清代名醫(yī)曹廷棟在《老老恒言》中說:“坐久則絡脈滯,步則舒筋而體健,從容展步,則精神足,力倍加爽健?!睙o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健步走都是值得推廣的廉價處方。
那么健步走是不是我們平常的步行呢?其實兩者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的。因為健步走是一項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求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步行運動。通俗地講,就是介于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健身運動。
健步走的姿勢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軀干伸直,收腹挺胸抬頭,隨走步速度的加快,肘關節(jié)自然彎曲,以肩關節(jié)為軸自然前后擺臂,同時膝蓋朝前,腳跟先著地,過渡到前腳掌,然后推離地面。健步走時,上下肢應協(xié)調運動,并配合深而均勻的呼吸。運動場地,應選擇空氣良好、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如操場和公園。盡量避免在車流量大的馬路及人行道上健步走。鞋要舒適合腳,柔軟有彈性,以免在長時間快步走時對腳部造成傷害。
什么樣的運動量是適宜的呢?走步速度和持續(xù)時間長,總的運動量就大。運動強度可用心率快慢來監(jiān)測。通常準備活動的快慢走的心率為每分鐘100~110次,快步走時最大心率為220減去鍛煉者的年齡。
每天健步走的時間多長合適呢?通常認為每天堅持30~60分鐘,約3~5公里,5000~8000步,若一次堅持不下來,視身體情況分多次進行。通過3~6個月的健步走鍛煉、身體運動能力很好的健走者,爭取達到每天1小時1萬步。每周至少4~5次,持之以恒。
總之,要根據(jù)年齡和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量,即適宜的健步走速度和持續(xù)時間。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高于每分鐘120步的健步走,對身體才有明顯的鍛煉效果。注意步幅不要太大,否則會引起小腿和臀部肌肉酸痛,導致不必要的損傷。
(摘自《揚子晚報》 文/楊璞、侯曉云、于丹丹)
憂患是一劑良藥
何為憂患?我認為,憂患是使人奮起圖強從而實現(xiàn)超越的一劑良藥。
憂患,就像羚羊背后的獵豹,羚羊未被抓住,卻被驅使著拼命奔跑。我們的人生中,也充滿著這樣的“獵豹”,在身旁虎視眈眈。而憂患意識,更像是一頭無形的豹子,讓我們膽戰(zhàn)心驚,不得不超越自己。因為只有超越,才能生存。
放眼古今,我看到了范增的憂患和項王的安樂。在鴻門宴中,范增屢次提醒項王殺了劉邦——他認為劉邦終將成為滅掉項羽的人。絲毫沒有憂患意識的項羽,卻對此視而不見,放走了劉邦。結果到了“垓下之圍”,項軍果被劉軍殲滅。
有人說,項羽就是從鴻門宴后開始走了下坡路,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其實,項羽輸就輸在他的驕傲和沒有憂患意識上。
歷史上死于安樂的人很多,比如亡國的李煜,比如閉關鎖國的清統(tǒng)治者,沒有憂患意識,最終讓他們被歷史淘汰。
現(xiàn)今,憂患意識更體現(xiàn)在我們身邊的方方面面。而生活告訴我們,沒有憂患意識,難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立足。
憂患是一種動力,唯有看到有所阻,才會有所為。
孟子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痹诮裉?,憂患依舊是一劑不可或缺的良藥,唯有憂患,方能奮起,方能超越。
(摘自《內蒙古日報》 文/丁松英)
冠心病患者不必刻意朝右側睡
一些患有冠心病的老人認為,心臟位于身體左側,朝右側睡不至于壓迫心臟,其實這是一種誤區(qū)。
實際上,心臟在胸腔里,有相關組織(如心包膜等)進行保護,向左睡也是壓不到心臟的。睡姿沒有硬性規(guī)定,怎么舒服怎么睡。再有,誰也不可能長時間固定于同一個姿勢睡覺的,比如在睡夢中不舒服時自然會移動身體,長時間刻意保持一個姿勢,反而造成相關肌肉的勞損和酸痛。
需要注意的是,已經有肺氣腫、心臟肥大的患者,睡眠時朝右側睡確實會舒服一些。
(摘自《養(yǎng)生保健指南》 文/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