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室工程在整個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其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中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結合地下室工程施工實例,對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術和方法進行詳細的探討,結合工程實例,從土方回填、地下室外墻的鋼筋施工、底板混凝土澆筑等多方面詳細闡述了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術工藝和常見質量控制處理措施,工程實踐效果明顯,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室工程;底板施工;施工技術
一、工程概況
某項目包括C2、C3、C5共3棟高層住宅及地下停車庫,地上層數(shù)高層住宅25層。一層地下室主要用于停車庫。本工程地下室平面長度已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根據(jù)建筑功能分布情況,不設縫,在適當位置設置后澆帶,地下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下室頂板采用主次梁梁板式樓蓋。
底板施工分區(qū),本工程底板面積較大,底板施工工序為:測量放線→底板、承臺、地梁溝槽、電梯井、土方開挖→溝槽底砼墊層→樁頭處理→磚?!浪信_、電梯井、地梁鋼筋綁扎→底板筋底層鋼筋綁扎→管線預埋→底板上層鋼筋及豎向插筋固定→止水帶安裝→底板高低差處及止水帶下墻模板安裝加固→底板砼澆筑。
二、土方回填
在胎膜砌一天后具有一定的強度后進行,回填土方層夯實時要做好胎膜的加固措施,防止胎膜破壞。回填土的質量要根據(jù)設計要求選用材料,根據(jù)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進行分層夯實,及時檢驗其密實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填土基層已按設計要求完成或處理好,并辦理驗槽簽證?;A、地下構筑物及地下防水層、保護層等已進行檢查和辦好隱蔽驗收手續(xù),且結構已達到規(guī)定強度。土方回填前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壓實系數(shù),施工條件和壓實工藝等合理確定填料含水量、每層填土厚度。填土前,應做好水平高程的測設。基坑(槽)或溝坡邊上按需要的間距打入水平樁,室內和散水的墻邊應有水平標記。
三、地下室底板墊層、模板施工
3.1 底板墊層施工。砼墊層分區(qū)和施工順序與土方開挖相同,包括砼底板、承臺、地梁、電梯井的砼墊層;電梯井、承臺、地梁的砼墊層先施工,然后在上面砌承臺、電梯井、地梁磚模,然后會填底板墊層下回填土,再施工底板墊層。施工這部分,應注意保證基坑幾何空間尺寸的標準。
3.2 底板模板施工。本工程底板、承臺部分模板均采用磚模形式,底板高低臺階分界處及外墻止水帶處吊模采用木模。磚模施工技術主要針對地下室底板外圍,地梁、承臺外模均采用MU7.5磚,M5砂漿砌筑成型。磚模上需做防水層及其保護層。凡磚模凈高小于1m時為120墻厚,大于1m小于1.5m時為240墻厚。
3.3止水帶吊模施工。外墻水平施工縫留住距底板面150mm處,設一條3×400鋼板止水帶,支模方法:外墻的定位鋼筋安裝,定位鋼筋需滿足托住模板、防止脹模、防止模板內移的要求,為此通過采取對拉螺桿形式,對于外墻由于有防水要求,因此對拉螺桿采取一次性,澆筑外墻混凝土后,直接把對拉螺桿截斷。托住模板、防止脹模采用Φ12鋼筋彎曲成L形焊在剪方墻豎向鋼筋上伸出175mm,間距@1000,并在模板外表面采用木楔楔緊。
四、鋼筋綁扎施工
地下室底板鋼筋作為主要受力材料,其鋼筋綁扎施工相當關鍵,是決定底板是否能有效受力的基礎。
4.1 對于地下室底板鋼筋綁扎來說,由于底板面積較大,因此底板鋼筋工程量大,穿插復雜,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鋼筋綁扎順序,結合實踐,筆者提出準確的地下室底板鋼筋綁扎措施如下:
(1)施工前彈出鋼筋位置線,以確保鋼筋綁扎后位置的正確性。
(2)綁扎鋼筋應當先綁扎承臺、地梁鋼筋、承臺、地梁箍筋駁頭需二個方向錯開。
(3)承臺、地梁鋼筋綁扎完成后,按彈出的底板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jù)底板受力情況,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的鋼筋在下面。原則上應首先滿足受力主筋保護層位置。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可梅花型綁扎,雙向受力鋼筋應滿綁。
(5)底排筋用砼墊塊墊起,間距800,梅花狀布置。
(6)綁扎完下層鋼筋后,擺放鋼筋馬凳,底部與下層筋點焊固定,在馬凳上縱向或橫向固定定位鋼筋Φ20@1000,然后再綁扎上層鋼筋。
(7)由于基礎底板及地梁的受力的特點,上、下層的鋼筋接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4.2 地下室側墻插筋。對于地下室外墻豎向鋼筋,應當采取一次性插到下一層樓面的方法,要求沿底板邊搭設鋼管架防止豎筋偏位、傾覆,施工時應嚴格控制豎筋頂標高。
4.3 柱插筋。柱四角的主筋落到底板底層鋼筋網(wǎng)上,其他鋼筋入底板內45d,上部采用50%接頭錯開,短筋應超出底板面500,為了保證墻、柱鋼筋的正確位置,在防水保護層上放出軸線及墻柱位置線,經工程技術員仔細驗線確認無誤后,再綁鋼筋。
五、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是地下室工程施工的重點。結合本工程存在的地下室工程施工,提出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的關鍵技術。
(1)底板采用斜坡分層的澆筑方法,且砼由遠及近,由低及高先澆筑承臺和電梯井砼,最后進行大面積底板砼澆筑的施工方法。底板與地梁、承臺施工縫宜留在底板下5cm處底板與剪力墻施工縫留在距版面50cm處,并設鋼板止水片。隨砼的澆筑,泵管及架子逐步拆除。
(2)如果是大體積砼,為了防止溫度裂縫及收縮裂縫出現(xiàn),除了設計上采取措施外,施工操作上將砼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以內(一般是承臺和地梁),并通過保溫覆蓋措施使砼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采用澆筑坡度1:6-1:7,各混凝土輸送泵同時退著澆筑的操作方法,泵口之間的距離保證接軟管后能相互交合。
六、工程實踐與建議
對于地下室的大體積混凝土建筑施工,它的澆筑好壞將直接影響本工程的質量。而且地下室中通常存在后澆帶處理技術,施工時應在地下室澆搗完成2個月后再澆筑,處理方法先將后澆帶內清理干凈,鑿除疏松的砼,清除鋼筋表面的鐵銹、泥漿用自來水沖干凈,然后用砼C35摻抗裂劑進行澆筑并做好養(yǎng)護工作。
結束語:通過結合某工程地下室施工實例,從磚模的施工、地下室底板墊層模板的施工制作、底板混凝土澆筑等角度來探討地下室施工技術工藝和常見質量控制處理措施,對地下室的工程主要施工技術提出科學見解,對地下室施工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意義。
參考文獻
[1]段紹華.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術探析[J].四川建材,2009,,23(05):31-33.
[2]劉杰.探討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術[J].建筑知識,2010,26(0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