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遇到了一定數量的后進生,不少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在精力投入上遠沒有其他學科多,因而,英語后進生也就比別的學科多。如何轉化后進生是大家一直探討的問題,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和經驗,以下是筆者的一點體會,和大家交流探討,希望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一、把情感帶入課堂,用愛心滋養(yǎng)后進生心田
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面對學習困難學生,需要我們的愛護、關懷。這是因為:
1.學困生在學習完成任務和困難面前沒有自信心,不愿意主動地去面對困難、迎接挑戰(zhàn);懷疑自己的能力。
2.膽怯、輕言放棄學習英語。
3.學困生有很多很大的思想壓力。
初中學生的毅志力還比較弱,學習上往往只憑興趣。有些學生由于不了解學習英語的目的,往往形成對英語老師的反感甚至敵對情緒。在筆者的班上,有一位姓王的男孩,由于生活在單親家庭,缺少母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從小學開始他一直被老師們視為不可救藥的后進生,到了初中九年級,筆者發(fā)現他對歷史這門學科很感興趣,考試經常得滿分;于是筆者以此為契機,多次找他談心,不斷地鼓勵他,在英語課上讓他給大家講歷史故事、經典戰(zhàn)役等等。他開口了,大家開始贊揚他,幫助他,有的教他讀單詞,有的給他講語法,他的閃光點愈發(fā)愈亮,他的成績不斷上升,在2013年全縣會考中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對于后進生,我們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特別是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要多給予一份愛心,加強情感教育,耐心指導,不厭其煩。施愛心于學生,師生關系必然親近,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師的感情。學生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以這門學科的優(yōu)異成績來報答老師。
二、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習興趣
基礎差的學生往往“談考色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信心經常被突然的一張試卷“一盆冷水澆到心”。這時,老師要及時給他們安慰和鼓勵。千萬不要讓學生感到“英語難學,難于上青天”。對學生不懂的,不會的,要有耐心教,一遍不懂講兩遍、三遍……
一個跳高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總是以低于自己最高水平的高度開始并逐漸升高的。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采取“低起點,小步子”的辦法,步步為營,層層遞進。從淺顯的知識開始,讓后進生嘗到一些甜頭,使他們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愿望,造成一種不斷運轉的動機機制。
在英語課外活動中,應充分激勵后進生的參與。比如個別學生成績雖差,卻寫得一手漂亮的英文字,就讓他們參加書法比賽,制作手抄報,很有可能促進其努力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舉辦的英語晚會,圣誕英語聯誼,Birthday Party,完全可以讓成績中下的同學做些如布置教室,表演小品,發(fā)放獎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改善競爭制度,增強參與意識
以往的競賽,往往把后進生拒之門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好差學生之間的隔閡。為了激發(fā)后進生對競賽的參與意識,應該向他們提供均等的機會。采取分組競賽制。將全班同學按分數(基礎分)分組,成績相差無幾的分為一組。這樣,在下一次的競賽中,每一組的第一名將得到同樣的獎勵。按座次或男女生分團體競賽小組,以平均分的高低評出冠軍,撤換團體分最后一名的小組組長,并按這次分數重新分組進入下一輪競賽。在集體榮譽的感召下,有的后進生因自己的掉隊拖了小組的后腿而奮起直追,成績優(yōu)良的同學也會想方設法幫助該組內其他同學提高成績。這樣,對后進生的學習產生一種動力,也加強了集體向心力,會在班組內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你幫我助的良好氛圍。
總之,幫助后進生只有講究科學的方法,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