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計算包括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學生要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進行簡單的計算,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怎樣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呢?
一、注重化學概念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的訓練,為化學計算夯實基礎
涉及初中化學計算的一些重要化學概念,首先要盡可能通過實驗或其具體事物分析、概括導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進行新舊概念對比,弄清相近概念間的本質區(qū)別與內(nèi)存聯(lián)系,然后加強運用概念的訓練,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還要加強與基本概念相關的化學用語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化學學科獨特的學習語言。
實踐證明,當學生理解了化學式、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學式含義和化學式前系數(shù)的含義等內(nèi)容后,有關化學式的基本計算就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了;當學生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能夠表示反應物及生成物各物質間質量比的含義等內(nèi)容后,學生基本都能夠進行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了;當學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等基本概念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也就不再難倒學生了。
二、初中化學計算是化學“量”的思想與數(shù)學計算方法的結合,化學計算的關鍵是化學“量”的思想
各種計算類型在教材上都有相應的例題,它們以清晰的解題步驟闡述了運用化學概念進行化學計算的思想,以簡明的解題格式規(guī)范正確運用化學概念進行化學計算,表述邏輯思維過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別注重發(fā)揮教材上例題的作用。如何發(fā)揮例題的作用呢?從接受式和探究式兩種學習方法來講要形成兩種策略,即傳授性和探究性兩種教學策略。
傳授性教學策略主要是教師講授或師生共同談話或學生直接自學教材上例題等方式,接受性學習化學基本計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訓練,并通過師生評價或學生相互評價等矯正,讓學生掌握化學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學計算能力。這種方法多數(shù)學生能夠較快接受,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較高,但少數(shù)學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隊”,從此對計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學策略主要是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提出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力圖運用基本化學概念完成基本化學計算問題,通過評價矯正不足。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運用化學概念或原理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例題中獲取方法(不僅限于模仿),把獲取的方法運用于問題中并解決問題,促使學生進行遷移。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充分感悟或體驗運用化學概念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學計算能力,并鞏固學習興趣。短時間來看,這種策略似乎更費時間,但學生真正運用化學思想和化學概念進行化學計算時,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興趣,應該是更有效率的學習。當然,這種策略要求學生的化學概念必須牢固,基本學習方法必須到位,化學學習興趣必須濃厚,否則課堂教學中容易“冷場”,收不到預想的效果。因而兩種教學策略都要根據(jù)學生特點而確定,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化學的總復習策略
初中化學的復習階段,當然主要是針對選拔功能來說的,我認為在復習迎考中有這樣幾點需要大家加以關注。
(一)復習措施
1.以大部分學生現(xiàn)狀為基礎,分析教材、學生,研究對策,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2.認真研讀中考精神和中考說明,把握走向,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3.分輪次復習,使用鹽城中考說明、鹽城零距離、中考十三地市試卷,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按單元順序復習,加強學科知識的聯(lián)系,使基礎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加強對學生三基的考查,及時查漏補缺。
(二)化學復習計劃
1.指導思想。以教材、化學課標、考試說明為依據(jù),以“三基”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能力為重點,以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為方向。
2.復習目標。扎實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練的科學(化學和生物)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化學和生物能力和運用有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備考策略。
⑴大力強化“三基”,重視教材、課標、說明的指導作用;
⑵強調理性思維,注重學生“個性品質”的提高;
⑶構建知識網(wǎng)絡,重點內(nèi)容重點復習,并研究綜合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學科主干知識特別是知識交匯點的教學,通過對主干知識的教學帶動相關知識的全面復習。
近幾年中考充分體現(xiàn)了重點知識、熱點問題??疾蛔?,如物質結構、酸堿鹽、化學計算等。
⑷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重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實驗技能的描述能力、實驗設計的思維能力、實驗解釋的思維能力。
⑸協(xié)同備考,爭取整體優(yōu)勢;
⑹抓關鍵環(huán)節(jié),步步為營,過好“三關”:落實關、動手關、難度關。
⑺廣博信息,面向中考,如2011年調(四)考試題分析、2011年中考試題分析、2011年考試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