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地基處理的重要性,然后闡述了建筑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最后就其具體的解決措施作出了一系列的詳細探討。建筑工程地基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因而,地基基礎的處理工作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 建筑;地基;處理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建設日益增多,對地基與基礎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視和關注,要求必須科學地進行施工,制訂有效的保證質量和安全措施,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要求認真的進行施工,以確保優(yōu)質、安全、高速、低耗、高效益地順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務。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就是地基基礎的處理,它既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道程序,同時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因而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處理工作至關重要。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結構復雜,不同的地區(qū)具有不同的地質特征,因而,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勘探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于施工地基的地質結構的分析和調查,才能夠確保工程質量?,F(xiàn)階段,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性因素,如設計、施工期限、人員及費用等相關問題,這些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地基基礎的處理工作,更是不加重視,在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工程質量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而,必須重視和加強建筑工程地基基礎的處理工作,才能夠切實提高工程質量,保證工程如期保質保量的交付給相關單位使用。
二、建筑工程地基處理方法選擇的原則分析
建筑地基處理方法的選擇是地基工程建設的核心。在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如下各種影響因素:
1、建筑物的體型、結構受力體系、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負荷承載的大小、布局和深度,基底壓力、天然地基承載力、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變形容許值;
2、地基土的類別、加固深度、上部結構要求、周圍環(huán)境條件、材料來源、施工工期、施工隊伍技術素質與施工技術條件、設備狀況和經濟指標。
3、對地基條件復雜、需要應用多種處理方法的重大項目還要詳細調查施工區(qū)內地形及地質成因、地基成層狀況、軟弱土層厚度、不均勻性和分布范圍、持力層位置及狀況、地下水情況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學性質。
4、施工中需考慮對場地及鄰近建筑物可能產生的影響、占地大小、工期及用料等。只有綜合分析上述因素,堅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的原則擬定處理方案,才能獲得最佳的處理效果。
三、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的幾個問題分析
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工作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而,為了有效的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必須重視和解決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地基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確保工程質量。
1、建筑地基基礎建設過程中的處理不當問題。建筑工程在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某些操作不當會導致地基基礎的處理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后續(xù)的施工建設環(huán)節(jié)及最終的建筑工程質量。在進行地基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施工方的疏忽大意是造成建筑地基基礎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地基建設的施工人員由于自身的問題,在進行地基基坑的開挖過程中,并沒有按照相關的設計圖紙完成開挖作業(yè),導致地基抗剪切度不強,發(fā)生嚴重變形,進而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2、建筑地基基礎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建筑地基基礎的保護措施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夠起到有效的地基基礎保護作用。當?shù)鼗A缺乏保護時,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建筑地基基礎保護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多發(fā)生在我國江南多雨水地區(qū),該地區(qū)降水量豐富,降水時間偏長,若建筑施工單位在設計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處理地下積水問題,就會對地基基礎帶來很大的危害。建筑地基的防水及排水措施十分重要,缺乏有效的角度地基保護措施,就會導致地基內部積水,給地基基礎處理工作增加難度系數(shù),嚴重影響地基的質量及使用安全和期限。對于多雨地區(qū)的地基基礎建設,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地基的排水及防水措施,以確保地基基坑中沒有多余的積水。在進行地基基礎的維護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地基表層松軟部分,要及時的予以清理,才能夠確保其他地基部分的牢固。
四、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的具體方法分析
1、振沖法。振沖法是將土體加固法和水法結合使用的一種地基基礎處理方法。根據(jù)土體密實度的不同,振沖法又可以區(qū)分為振沖密實法和振沖樁法。振沖密實法較為適用于砂石地基等粘粒含量小于百十之十的地基處理中,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振沖器的強力振動作用,使得地基中的砂層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從而使得砂石顆粒進行重新排列,以減少空隙的方法。它能夠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載力度,繼而達到保護地基的目的。
2、復合地基形成法。復合地基形成法是在原有地基土體結構的基礎之上,添加一定的材料,使得地基土體結構按照預定的要求發(fā)生相應的改變的一種地基基礎處理方法。復合地基形成法中,地基的土體會被改變成為中增強型土體或被直接增強土體結構性,較為常用的有振沖法、砂石樁法、CFG 樁法。
3、強夯、強夯置換法。無論是強夯法,還是強夯置換法,都是使用起重設備將重量超過三十噸的重錘,起吊到半空中并讓其作自由落體運動,這一運動會對土體產生出極大的沖擊力度,從而達到夯實土壤的效果。兩種方法都有施工設備簡單、快速、經濟適用及效果顯著的優(yōu)勢,并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土體的強度,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因而,在建筑施工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運用廣泛。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的工作原理分別是: 強夯法依賴于重錘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沖擊力將土體中的水分排走,因而是一種動力固結技術; 其適用范圍是碎石土、雜填土、粘性土與粉土等低飽和性的土質。而強夯置換法則是利用夯錘將夯內的粗顆粒材質進行連續(xù)擊打,從而形成堅實的墩; 這種地基基礎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工程要求不太嚴格的建筑工程中,如具有高飽和度的粉土、流塑與軟塑的粘性土等土質的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
五、結語
隨著中國進入工程建設的高峰期,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居民小區(qū)、環(huán)境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高速鐵路公路、機場跑道、大型基礎工程等的興建,涉及到大量的地基建設。隨著建筑設計的多樣性發(fā)展,尤其是高層建筑的發(fā)展,對地基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之,以上種種對于建筑地基基礎處理工作的探討,主要是圍繞著建筑地基基礎處理的重要性、建筑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做好建筑地基基礎的處理工作所應采取的相關措施等而展開的。不同地區(qū)的地質結構不同,所應采取的地基基礎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實際的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的地質情況,挑選出較為準確的地基基礎處理方案,提高地基基礎的施工質量,才能夠真正有效的確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本文以上就自己的觀點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參考文獻
[1]康旭元.地基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山西建筑. 2005
[2]陳燕霞,耿保民,候岱.地基基礎缺陷的處理分析[J].科技傳播. 2011
[3]叢巖.地基處理與基礎施工的主要內容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