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鳳濤
思想品德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學科,更是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將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必須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核心理念,緊跟時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學方式,逐步從傳統(tǒng)和封閉走向現(xiàn)代和開放。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之愛學、會學、學會。那么,在中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打造“活”起來的課堂呢?
一、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讓思想品德課的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增強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都是由某種學習動機激發(fā)的,只有當他們想學、要學、喜歡學的時候,才會有迫切學習的愿望,才能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想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就需要教師組織豐富高效的學習活動,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胃口”。如情景導入、學生展示、環(huán)環(huán)相扣等,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在講《兩代人的對話》(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這一課中,我利用課本上的情景設計了這樣一個心理體驗活動。材料中說:“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yè),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點前回家。小冰想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7點了,那么快就回來不合理,一時冒了火?!边@是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父子沖突。于是,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體驗小冰的心理,想辦法得到父親的允許。另一組站在小冰父親的立場上,努力說服小冰早點回家。小組討論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后,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讓她做完作業(yè)后把錄像帶回家看?!庇械恼f:“讓家長陪她到同學家,看完錄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庇械恼f:“玩完了可以打電話讓家長去接她”……這種討論、爭辯,既是道德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體驗的過程;既使學生掌握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和藝術,又提高了教育實效,有重大作用。
(二)學生參與課堂,增強自信
喚起學生課堂上積極參與的自信心是讓課堂“活”起來的關鍵。欲喚起學生的自信,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者,學生是參與者。放開手讓學生學、思、疑、問,在課堂上講出自己的觀點、見解,充分發(fā)掘學生個性。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如腦、口、眼、耳、手、心,只有將學生的感官全面調動起來,學生才會積極地參與課堂,才會有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效率高了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課上回答問題是提升學生自信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問題,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的展示自己。另外,每節(jié)課內容的安排,都盡量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并搜集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活動來體驗和感悟。例如,《難報三春暉》一課,先讓學生看圖觀察,再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討論相關問題并表述出來,最后小組表演整個故事。這樣一來,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給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僅有的幾張圖片演繹成一個生動難忘的故事。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一些膽怯、內向的學生也慢慢地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華,積極參與精彩的表演,自信心也慢慢提升了。
二、提高教師基本素質,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起來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課堂上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重大的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研究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點,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精準的教學語言表達教學內容。我們要應新課改的要求,改變以往“黑白”無聲,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課上緊緊抓住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短暫時刻,以學生能夠適應的節(jié)奏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通過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等方式,讓學生提高課上聽課的效率,積極參與其中,讓每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完成了教學內容,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且學到的知識記得會特別牢固。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創(chuàng)造的非智力源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單板、僵化,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教學效果不容樂觀。但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改變了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它集聲像圖文為一體,綜合了視聽效果,讓學生看得見、聽得見,調動了全身的感官,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引發(fā)他們的思考,彌補了以往教學的缺陷,讓課堂效果大大提高。
(三)提升學生自己總結歸納能力
每節(jié)課結束后的總結歸納非常重要,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復習,又是對知識點查漏補缺的重要時刻,所以,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后小結我們常用以下兩種方式:
1.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總結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用一句話,也可以用一首詩,還可以畫一幅畫等等,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2.畫“知識”樹,即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讓學生畫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圖,將知識干、枝、葉,自己填滿。通過畫“知識”樹,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梳理能力,記憶系統(tǒng)化的知識會更清晰準確。
教學實踐表明,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全感官地調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開拓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打造了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模式。
總之,思想品德的教學,既是一種享受,又是一門藝術。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我們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活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運用開放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漫游,激發(fā)出學生心底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需求,啟迪學生對問題的自發(fā)質疑和求知欲望,使整個課堂到處是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育人”的搖籃,使思想品德課程散發(fā)出它應有的魅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