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語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xiàn),涉及文字水平、修養(yǎng)等等。幼兒園是一個人一生的起始,甚為重要。下面筆者淺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提高幼兒語言素質的點滴體會。
一、把思維訓練貫穿始終
要研究、表達好語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每個人都要經(jīng)過艱苦的訓練,才能夠成為語言的大師、文字的巧匠、表達的高手。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實質上就是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輸出思想)和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思維(汲取思想)的能力。對這一點理解得越深刻,將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的自覺性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提高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教學追求的目標,而聽說讀寫沒有一項游離于思維之外。聽和讀屬于對語言的理解,說和寫屬于語言的運用表達。聽,要邊聽邊思考,只聽不思考叫“充耳不聞”;說,要邊想邊說,只說不想叫“信口開河”;讀,要用眼用腦,只看不思,就是“視而不見”;寫,更要靠思維,否則,就會讓人不知所云。理解和表達都需要進行復雜的思維。因此,語言能力只是它的表現(xiàn)形式,而思維活動才是它的內在本質。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思維訓練貫徹始終。
二、和家長聯(lián)手一起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見子女知其父母。幼兒在幼兒園階段,重要的是形成好習慣,寫好規(guī)范字,說文明用語,對學習感興趣。但是,我們有很多的學生家長平時忙于家務和社會應酬,疏于對幼兒的引導和管理。有時幼兒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少數(shù)家庭比較富裕的幼兒,在家吃飯的機會都不多,經(jīng)常出入于飯店,使得幼兒過著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享受型生活。幼兒在小時候應該養(yǎng)成的好品質、好習慣,被部分家長和教師所忽視,從而導致更多的幼兒任性、我行我素、以我為中心甚至享樂主義,所謂的艱苦奮斗、自理、自立、自強的精神蕩然無存。幼兒一耍脾氣,就亂喊亂叫,話語粗魯,而大人如出一轍,動輒訓斥,導致幼兒用語也不文明,這些都亟需關注。因此,教師要跟家長一起努力來給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環(huán)境,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溫和溝通
溝通是感受語言的最佳時機,這是靈魂的相融。幼兒升入大班,大部分幼兒的情緒都比較穩(wěn)定,語言表達趨于流利,他們更多的是興奮,更多的是成就感代替了哭鬧現(xiàn)象。有的幼兒即便有了一些不適應、不愉快,教師要給予耐心、溫和的安慰,和他們溝通,讓他們把不快“發(fā)泄”出來。不過,教師應要求幼兒表述清楚、有條不紊,這樣不僅能在解決問題中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還能使他們很快破涕為笑,迅速融進集體,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畢竟有了兩年的幼兒園的學習經(jīng)驗,幼兒進步很大,他們彼此之間能夠互相幫助,看見教師能夠微笑著用禮貌語言打招呼,遇到同學有不高興的情況,能迅速走上前去耐心地給予安慰;自己的問題,不僅僅能夠解決,還會及時地、禮貌地向同學需求幫助,遇到難得問題,不再是哭泣,或者逃避,而是解決,并且有了探索的欲望,喜歡問一個為什么。而且,在小班的時候,亂扔東西、亂放學習材料和玩具的習慣改掉了,東西放的規(guī)規(guī)矩矩。古人說人無完人,何況是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呢?上課時一些幼兒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東瞧西看、交頭接耳,認字時張冠李戴,表達時前言不搭后語;他們衛(wèi)生習慣也不好,吃起飯來慢慢吞吞,飯粒蹦得哪都是,對飯菜挑三揀四;課間,有的幼兒追逐打斗,亂扔垃圾、出現(xiàn)不使用禮貌語言和磕碰啼哭現(xiàn)象。我對癥下藥,帶領他們進行大量的實踐,讓他們開開心心地進步,達到預期的目標,讓他們體會到成功感。
綜上所述,幼兒園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極為迅速,而語言伴隨著人的一生,這方面的教育、引領不可小覷。做為教師,我們要多總結經(jīng)驗,多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素質,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幼兒自身的努力,使幼兒有一個美好人生的開端,并使他們的人生從此踏上一條充滿希望的旅途。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