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每個家庭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而在啟蒙教育中,美術教育無可厚非的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我們在對當代中國兒童美術教育進行分析時,首先要明確兒童年齡范圍的爭議。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兒童是指多大的人?社會和人們公認兒童的年齡段為0-12歲,因為此類人群都是正處學齡前和小學階段,而且年齡比較幼小。一些兒童活動都是針對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的。本文研究對象主要是指學齡前階段的兒童。
一、當代中國兒童的美術教育現(xiàn)狀
當今的兒童美術,可謂讓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多數(shù)喜愛美術的孩子能夠接觸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家長也很重視美術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的作用。憂的是在近代五四運動以來,在科學方法的指引下,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引進了西方寫實主義的美術教育理念進入中國后成為主流至今。故“傳統(tǒng)教育”中的臨摹寫實、再現(xiàn)思想主導著很多教師。據(jù)我了解,中國大部分的兒童美術課都是一味遵循照著畫的模式進行,那么畫面只有像與不像的區(qū)別了。在如此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怕也只能成為有技能沒思想的畫匠了。技術很高,畫的東西可以以假亂真,但他們除了模仿和復制外,還能干什么呢?他們的畫又能走向何方呢?技術對于美術專業(yè)的發(fā)展固然重要,但與武術所要求的童子功完全不同。如果過早地以固定的方式進行訓練,很可能會導致兒童本來的發(fā)散性思維被框死,從而影響他們思維的開發(fā)。同時家長對孩子的過多干預也是個頭痛的問題。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在畫畫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引人深思。所以正如中國美協(xié)少兒藝委會委員,聯(lián)合國兒基會特聘藝術教育專家胡曉佩老師所指出的那樣:希望能夠真正的通過孩子來帶動家庭一起進行美育的培養(yǎng)而進行家庭美育。
二、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fā)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有一個搞笑的例子,一個家長看了自己孩子畫的畫后,很不高興的對他孩子說“為什么畫的和書上的一點都不像,你畫的是什么圈圈點點的喲?要畫得和書上的一摸一樣才是畫得好?!笔獠恢?,自己孩子已不是停留在兒童畫的基礎上了,他運用的是裝飾畫里面的元素,并加上了自己設計的一些元素。他對美術的思維能力已經(jīng)超過同齡兒童很多,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但是這種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過分干預勢必影響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而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是屢見不鮮的,甚至還有更加嚴重的,這里就不一一羅列出來了。讓人深思的是孩子學習美術到底是為了什么?
三、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我在教學中長期遵循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長要求,給他們不同的指導。圍繞開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方向,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我的每一節(jié)課的前20分鐘都是關于想象力的鍛煉。例如我會出一個關于圓形事物的聯(lián)想,很多小朋友都會先把教室里的事物先觀察一遍,說出看見的事物。再次我會提醒他們想想自己平時見過的一些圓形事物。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平時常見的圓形事物,如“盤子”、“水果類”、“蛋類”、“棒棒糖”等外,還的小朋友會想到一些我們都不怎么會想到的事物,如“蒲公英”。可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后面的時間我會出一個題目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
另一個讓人開心的例子,晚上上課時,我給小朋友們除了一個關于星空的的題目,一個小朋友畫的外星上奇形怪狀的蛇類,一個小朋友畫的自己心目中的花,還有的畫自己喜歡的水。他們畫的事物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有一個四歲胖胖的小男孩畫了幾個圓,我問他那是什么,他告訴我,他畫了七個不同顏色的星球,我們可以住在上面。他說了后我問他,你住在什么顏色的星球上呀?他回答說“住在藍色的星球上面”我接著問“那老師住哪個星球呀?他說“住在紫色的星球上面”我又問“你叫我小蘭老師,為什么我不是住在藍色星球上面呢?”他想了想說“那您和我一起住在藍色的星球上面嘛!”我看他的畫面里的東西很少,我就又繼續(xù)問他,“老師住在星球上面沒吃的沒喝的,怎么辦呀?”他看了看我,低著頭快速的畫了一棵蘋果樹,上面結個了三個蘋果,然后笑嘻嘻的對我說:“你吃兩個蘋果,我吃一個蘋果”,“為什么老師吃兩個蘋果,你吃一個呀?我笑著問,“您是大人呀!”他回答。他畫了一會兒后跑去找其他小孩玩,我看他畫面的東西還是比較少,我就問他,“老師和你在哪?我怎么沒看到呢?”他摸了摸頭后,又認真的在那畫。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平時教學中,是遵循循序善誘引導其思維發(fā)展的方式,還是框定其思路的方式,這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兒童能從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中做出形象的再現(xiàn)或表現(xiàn),這是一種本能。我們應該順應他們的天性,鼓勵他們畫自己對生活有所感受的事物。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他們改進畫面中的不足,切記不可用臨摹的方法教學。讓小朋友把每一個片段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不經(jīng)意間增長智力。
對孩子而言,畫畫就是“游戲”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玩”,藝術創(chuàng)作沒有對與錯,沒有高于低,在課堂上就應該讓學生輕松上陣,自由創(chuàng)作。作為兒童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深思:怎樣的的教育方法才適合兒童?作為家長是否也應該深思:怎么樣引導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在國家實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這些問題是不是更值得讓人深思?
最后很多家長在問我,讓孩子學習美術,到底是開發(fā)其想象力呢?還是鍛煉其手上能力呢?我想兩樣都應該有,這就得看各位家長對這兩方面的權衡了。其實,孩子畫畫,畫的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家長認為好看的東西。教孩子畫畫,其目的并不是非要讓他們在將來長大后都能當畫家。而是在愉快的學習中來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孩子在充滿好奇中學習,有了熱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離不開想象力,想象力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當然,興趣是前提條件,也是一切學習能力的主要動力。正如胡曉佩老師所說,我們究竟想不想讓孩子最后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美國教育法中說到:如果一個人沒有受過藝術教育,我們不能說明他已經(jīng)受到了完整的教育。孩子能否成為一個完善的人,他的人生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他是通過摧毀別人,還是通過在藝術里面的感受、分享、釋懷去提升自己、去和這個世界、和他人進行交流呢?這可能就是藝術教育的一個意義吧。
作者簡介:鄧紅星,(1979.7-),工作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鄭亞蘭,(1989.4-),工作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