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楚霸王項羽有良騎曰“烏騅”。此良馬和項羽生平行跡一起成為了傳奇。項羽以“騅”名馬,說明“騅”字與馬存有某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無獨有偶,《爾雅·釋言》條目有“荑,騅也”訓釋,將“騅”訓釋為草本植物。同一“騅”字,卻語義大歧,著實令人疑惑。但考其源流,應(yīng)為《爾雅》編纂、成書過程有混淆和誤訛,“鵻”誤寫為“騅”,亦未正確辨出“騅”為“萑”字所衍,因而造成訓釋有誤和通讀《爾雅》的梗塞與紊亂。
關(guān)鍵詞:烏騅馬 爾雅 鵻 萑 草本植物
中圖分類號:H1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一、騅與馬的傳統(tǒng)對應(yīng)關(guān)系
“項羽過路,遇野馬,人皆不能訓,王使之,服。觀其色而賜名‘烏騅’?!薄段鳚h演義》簡略記載項羽得烏騅馬的經(jīng)過,但就“烏騅”名字由來,只一句“觀其色”而賜名,不僅語焉不詳,也是無法完全敲定“騅”與馬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若查證文獻(包括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以證,這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還是顯而易見。其實在有漢一代或更早前,一經(jīng)提起“騅”字,大抵都與馬有關(guān)?!对娊?jīng)·魯頌嗣》有云:“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駉駉牡馬、在坰之野?!盵1]這是最早以騅指馬的記載。后來更為明顯的是《說文解字·馬部》:“騅,馬蒼黑雜毛也?!薄膀K”本指毛色蒼白相雜的馬。再看《說文·艸部》:“剡,藿之初生……菼,剡或從炎?!盵2]兩個條目相互印證,互相闡釋了“菼”即為初生的荻,色如騅,在青白之間。又如邢爵疏:“注‘《詩》日:毳衣如菼’者,《王風·大車》文也。毛傳云:‘菼,雎也。蘆之初生者也?!嵐{云:‘菼,前也?!詡鹘馊I色,未辨草名,故定之也。郭云‘荑草色如騅,在青白之間’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也得到了印證。《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市南街亭求盜才(在)某里日甲縛詣男子丙,及馬一匹,騅牝右剽?!盵3]又如《敦煌漢簡》563號簡:“私驢一匹,騅牡兩齒六歲?!盵4]且表白色義時僅是用來修飾“馬”類動物的。上述資料表明,在傳統(tǒng)的“騅”字理解范圍內(nèi),提“騅”而指馬,騅和馬之間是存在一定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以騅指馬是“騅”字的色彩語義與馬色彩體征相近,并借此以“騅”為馬賜名,這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是建立在某一相近特征上的互為訓釋和習慣表達。
二、“騅”字所誤、所衍與所指
綜上,既然“騅”字的傳統(tǒng)對應(yīng)關(guān)系中與馬相關(guān),然《爾雅·釋言》將其訓釋為草本植物,兩者語義大歧,那么對“騅”本源的考察顯得尤為重要。若釋此疑問,須從源察起。《爾雅·釋言》所謂“荑,騅也”,按照《爾雅》互釋關(guān)系,“荑”和“騅”有相同語義。那“荑”又是何意呢?《詩經(jīng)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周代先人就用“荑”這種草本植物作為定情信物。又《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分別為兩種草木名稱,狀似禾,實比谷小,亦可食。又如《風俗通》:“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即荑是指“既白且滑”的茅草。由此看來,“荑”字原始語義是一種草類植物。那么按照互釋原則,“騅”字的原始語義應(yīng)與“草類植物”有關(guān)。但從文獻典籍考察“騅”字,竟然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現(xiàn)象:雖《爾雅·釋言》““荑,騅也”,而毛傳和許慎《說文解字》等在注引這條訓釋條目時為“菼,鵻也”。“騅”與“鵻”雖形體略同,卻表達殊異,這不得不引起重視。先看《說文解字·艸部》:“菼,一曰薍,一曰鵻。從艸剡聲。菼,剡或從炎?!睂Υ?,《詩經(jīng)·王風·大車》寫為:“大車檻檻,毳衣如菼?!泵珎饔涊d:“荑,鵻也。”鄭箋解釋:“菼,薍也?!薄对娊?jīng)正義》:‘菼,鵻’,《釋言》文;‘菼,薍 ’《釋草》文。”[5]而“騅”與“鵻”小篆字形相似,由此可知“菼,騅也”當為“菼,鵻也”,的錯寫,這個現(xiàn)象當是《爾雅》在成書或編輯過程中產(chǎn)生了書寫錯訛。再看《說文解字·鳥部》記載:“雕,祝鳩也。從鳥隹聲?!庇纱丝芍谤x”原本屬于“鳩”,名副其實的是一種鳥類,與菼類植物毫無干系。即“菼”、“騅”原本不具有語義上的相同點。
由上,即使“騅”是“騅”的錯寫,但將《爾雅釋言》解釋換成“菼,鵻也”也不能直接說通??疾彀l(fā)現(xiàn),“鵻”字當為“萑”字所衍,本句正確表達當為“菼,萑也”。
《說文解字·艸部》:“萑:薍 也。從艸隹聲。”《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葦?!笨追f達疏:“初生者為菼,長大為薍,成則名萑?!边@說明菼和萑是有關(guān)系的。至于“鵻”為“萑”所衍,亦能得到證明?!对娊?jīng)·王風·中谷有稚》有云:“中谷有稚。暝其濕矣?!泵珎鲃t云:“蓷,鵻也,鵻遇水則濕?!标懙旅鳌夺屛摹方忉專骸谤x,《爾雅》又作萑,音同?!盵6]朱熹注:“即今益母草也。” 即“蓷”同“萑”,義為益母草,而“鵻”又借“萑”之義,義為益母草,是一種草本植物。這一點,郭璞注《爾雅釋草》解釋為“(萑)葉似荏,方莖,白華,華注節(jié)間,又名益母。”亦可相互印證。同時,前面所考“荑”本義為草本植物,這亦可與“萑”字本義互證為例。
由上材料辨析可知,《爾雅》中的“騅”字實是“鵻”字所誤,而‘鵻”當為“萑”的假借字,其義指一種草類植物,即益母草;《爾雅》編纂、成書過程有混淆和誤訛,“鵻”誤寫為“騅”,亦未正確辨出“騅”為“萑”字所衍,因而而造成訓釋有誤和通讀《爾雅》的梗塞與紊亂。這便是《爾雅釋言》“菼,騅也”所釋不通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本文《詩經(jīng)》原文選自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1991,后文亦同。
[2] (清)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本社.2007,后文引文亦同。
[3]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O].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4] 胡之.甘肅敦煌漢簡[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5] (清)阮元 .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 (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王丹(1990-),男,甘肅會寧人,自由撰稿人,揚州大學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