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教材里《桃花源記》一文中出現(xiàn)的“高尚”一詞注釋中并沒有解釋,而大家通常把其解釋為“道德高尚”不夠準確,通過對相關(guān)文獻中出現(xiàn)的“高尚”一詞作分析,并結(jié)合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把“高尚”解釋為隱逸之意。
關(guān)鍵詞:高尚 陶淵明 隱逸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如果有心人翻看八年級上人教版語文課本上名篇《桃花源記》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詞語——“高尚”,在課文底下注釋里并沒有這個詞的解釋。我們都知道,課本中一般都會對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不同的詞語加上注釋,以便學生們理解。那么,在這篇文言文里為什么“高尚”這個詞沒有解釋呢?猜想估計是因為編書的人認為這個詞和現(xiàn)代漢語里的高尚意思一樣或大致相近,所以覺得沒必要專門進行解釋??墒菍嶋H上到底是不是一樣的呢?如果不一樣又該怎么解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高尚”這個詞語在這篇文章里所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吧?!短一ㄔ从洝纷詈笠欢危骸澳详杽⒆芋K,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高尚有兩個義項:“1.道德水平高:高尚的情操。2.有意義的,不是低級趣味的:高尚的娛樂?!薄缎氯A詞典》里對“高尚”一詞的解釋基本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一樣。如果用第二個義項來解釋肯定是不通的,那么按照第一個義項“道德水平高”來解釋的話就是:“南陽劉子驥是道德高尚的人,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探尋(桃花源)了。”這樣解釋,看上去也是比較通順的,似乎沒有什么大問題,很多語文輔導書和語文老師也基本上都是這么來解釋的。但是,如果再仔細分析下,就似乎有些奇怪了。這里為什么要特意交代“南陽劉子驥”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呢?難道道德高尚和他去探尋桃花源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嗎?品德不高尚的人就不能去探尋桃花源嗎?這似乎有些說不通,那如果沒有關(guān)系,這里為什么又要特意交代呢?大家都知道,古人寫文章時一般以精簡為主,這里不可能突然會出現(xiàn)一個和全文毫無關(guān)系的詞語。那么,解釋這一切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里的“高尚”不能僅僅簡單解釋成“道德高尚”。可是不解釋成“道德高尚”那應該解釋成什么呢?
《漢語大詞典》里“高尚”一詞有四個義項:1.使保持高潔?!兑住ばM》:“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高亨注:“下‘事’字,偽《孟子外書文說》篇引作‘志’,必有所據(jù),當從之……意謂: 夷 齊 不為 周 臣,高尚其志,而得兇禍,餓死于首陽山?!薄逗鬂h書·黨錮傳·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清俞樾《群經(jīng)平議·孟子二》“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匡章蓋齊之處士,亦是高尚其志者?!?/p>
2.指高潔的節(jié)操?!稌x書·隱逸傳·陶潛》:“ 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彼畏吨傺汀顿浄叫悴趴吩姡骸案呱欣^先君,嵓居與俗分。”明袁可立的《蓬萊閣懷古》詩:“義城魯仲連,功成甘退讓。千載有同心,感時懷高尚?!币嘀钢拘懈邼嵉娜?;隱逸之士。《北史·李先傳》:“﹝ 昭徽 ﹞尋師訪道,不遠千里。遇高尚則傾蓋如舊,見庸識雖王公蔑如?!鼻邋X謙益 《太祖實錄辨證一》:“善長挈家草莽,詣軍門,俯伏于前,豈隱居高尚者耶?”
3.崇尚,提倡。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一》:“時五侯羣弟競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養(yǎng)賢,傾財施與,以相高尚。”《宋書·五行志二》:“ 王愷 、羊琇 之疇,盛致聲色,窮珍極麗。至 元康 中,夸恣成俗,轉(zhuǎn)相高尚,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薩他泥濕伐羅國》:“家室富饒,競為奢侈。深閑幻術(shù),高尚異能?!?/p>
4.崇高。與“卑鄙”相對而言。元胡用和《粉蝶兒·題金陵景》套曲:“講景物稀奇,鳳城圍遶,士民高尚?!?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這個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潔,我們男人,是萬萬不能及的?!?/p>
《漢語大詞典》在“高尚”一詞第二個義項中提到“高尚”亦指志行高潔的人,隱逸之士。并列舉了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第二個例子中高尚一詞確實含有隱逸之意,但第一個例子似乎不大好看出,其實如果查一下原文的上下文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了。“李昭徽,李義徽曾孫,中山盧奴人。博涉稽古,脫略不羈,時人稱其為播郎。因以字行于燕、趙焉。善談論,有宏辯,屬文任氣,不拘常則。志好隱逸,慕葛洪之為人。尋師訪道,不遠千里。遇高尚則傾蓋如舊,見庸識雖王公蔑如。初為道士,中年應詔舉,為高唐尉。大業(yè)中,將妻子隱于嵩山,號黃冠子?!薄侗笔贰だ钕壬鷤鳌贰_@里的“高尚”很顯然也是有著隱逸的意思的。我們再看第一個義項里舉的第一個例子,其實“使保持高潔”應該算是它的表面意思,更準確地解釋是“保持自身高潔而不愿仕”?!安皇峦鹾?,高尚其事?!薄吨芤住ばM》。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說碰到黑暗腐敗的環(huán)境而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在朝為官,隱隱也有著隱逸的意思。
除以上例子外,“貴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伏惟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荷累其名,固已貴矣。然未盡太上之所繇也,愿先生少致意焉!”——司馬遷《與摯峻書》。這幾句話大致表達了司馬遷肯定了好友摯峻“冰清玉潔”的“材德”,又對他未能盡展其才表示遺憾,勸其放棄隱居,回歸社會。這里“高尚”也是有歸隱的意思。
從以上幾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尚”有專門指稱隱士的意思。在《故訓匯纂》一書里,我們在高部第73和第74條也可以明確地看到該書對“高尚”一詞的兩個解釋,即“高尚,隱逸也”和“高尚,不仕也”。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高尚”一詞在古代是有著專指隱逸之士的意思。
如果我們把這個意思放到《桃花源記》里來解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這句話,于情于理就都能解釋得通了。正是因為“劉子驥”有歸隱之心,所以才會在聽到有桃花源這件事后,那么迫切地想要尋找這個世外桃源。想必作者在最后一段寫上這么一段關(guān)于“劉子驥”尋找桃花源的事,也是良苦用心的吧。作者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是東晉皇室從衰退走向滅亡的時代,他一生活了六十三歲,卻經(jīng)歷了四個皇帝兩個朝代。晉末交替,時局動亂,宗室內(nèi)部斗爭激烈,軍閥對政權(quán)的野心致使戰(zhàn)爭頻繁,血腥殺戮,民不聊生。權(quán)利競爭背后的污穢、陰謀、殘忍使至真至實的陶淵明難以忍受。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里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桃花源不過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表達了作者超脫世外的思想境界和渴望安穩(wěn)的愿望。也許作者正是把自己的這種愿望寄托在文中“劉子驥”的身上,讓他帶著自己的愿望去尋找這個世外桃源,然而作者自己心里深知這樣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所以才會把劉子驥尋找桃花源的結(jié)果寫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卑伞?傊选短一ㄔ从洝防锏摹案呱小苯忉尦呻[逸之意是合情合理的。
參考文獻:
[1] 課程教材研究所編 《語文八年級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纂室編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
[3] 新華詞典編纂組編 《新華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8
[4] 漢語大詞典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 《漢語大字典》[M](全三冊)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5] 司馬遷《與摯峻書》例句來自于北京大學語料庫
[6]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7
作者簡介:王婷婷(1989-),女,安徽無為人,安徽大學古文字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