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山方言的詞尾比較豐富,有“相、兒、頭、子”等詞尾,這些詞尾形式多樣,構(gòu)詞能產(chǎn)、表意豐富,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江山方言的詞匯。
關(guān)鍵詞:江山方言;“相”尾;“兒”尾;“頭”尾;“子”尾
中圖分類號:H172.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2
詞尾的概念主要用于古代漢語詞匯,現(xiàn)代漢語一般采用詞綴(前綴、后綴)的概念。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對詞尾的解釋是:“詞頭、詞尾不是一個詞,它們只是詞的構(gòu)成部分,其本身沒有詞匯意義,只表示詞性?!盵1](第467 頁)古代漢語常用的詞尾有名詞詞尾“子、兒、頭”和形容詞詞尾“如、若、然、爾”。江山方言是存古比較明顯的方言,除了語音方面保留比較獨(dú)特的古音特色外,詞匯方面也保留了較多的古語詞和古代漢語的構(gòu)詞法,江山方言的“詞頭、詞尾”比較豐富,特別是“詞尾”更是和其他方言不同。江山方言的詞尾形式多樣,構(gòu)詞能產(chǎn)、表意豐富,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江山方言的詞匯。江山方言常用的詞尾有“相、兒、頭、子”等。
一、“相”尾
“相”尾是江山方言最獨(dú)特的一種詞尾。古代漢語中沒有,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中也很少見到。但在江山方言中,“相”尾是最常用、最能產(chǎn)、最豐富的一種詞尾,“在描述人的情狀行為時,江山方言經(jīng)常使用一種‘×相’格式的詞語”[2](第172頁)。如:“這個人一副病神相”,其中“病神相”就是江山方言的“相”尾詞。
江山方言中,“相”主要用在名詞性、形容詞性和動詞性語素后邊做詞尾,意義虛化,表示“具有××的樣子”,改變詞的語法意義,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性狀等,是形容詞詞尾。如:“女子相”中前邊語素“女人”是名詞性的,加上“相”尾后,整個詞變?yōu)樾稳菰~,表示“具有女人的樣子,說話做事像女人一樣”,用于描述人的形象、性格。
江山方言的“相”尾詞數(shù)量比較多,用法特別,色彩鮮明,可以用于贊美、表揚(yáng)、批評、取笑、罵人,表達(dá)喜愛、憐惜、討厭、憎惡的感情;也可用于一般描述,不帶明顯的感情色彩。
1.用于贊美、表揚(yáng),表達(dá)喜愛、憐惜之情。
這種用法一般是由“形容詞語素+相”構(gòu)成一個新詞,新詞義和充當(dāng)詞根的“形容詞語素”的意義基本一致。如:
好看相(形容人或物好看)、老赟相(形容小孩或小物品好看、漂亮)
愛人相(形容小孩特別是女孩可愛)、有相(形容男人長得英?。?/p>
斯文相(形容人文靜、文雅)、清爽相(形容人或房子很干凈、整潔)
清板相(形容人很清凈)、赧好相(形容人害羞、不好意思)
老格(ka5)相(形容小孩老勁、老練)、硬(31)扎相(形容人的本領(lǐng)過硬)
靈清相(形容人頭腦清楚)、靈活相(形容人機(jī)靈)、
舒服相(形容人舒服的樣子)、高興相(形容人高興的樣子)
軟泛相(形容女人說話做事很柔和)、硬氣相(形容人不服氣、不認(rèn)輸)
洋相(形容人長相或穿著很洋氣)、老實(shí)相(形容人或其他動物老實(shí)的樣子)
書生相(形容男人長得白凈的樣子)、好心相(形容人心好、善良)
可憐相、(形容人或其他動物可憐的樣子)、可惜相(形容令人憐惜)
2.用于批評、罵人,表達(dá)討厭、憎惡的感情。
這種用法的構(gòu)成比較復(fù)雜,有三種形式:“名詞性語素+相”、“動詞性語素+相”、“形容詞性語素+相”。整個詞義和前一語素有密切聯(lián)系,用于描述人的行為性狀情況。用這種“相”尾詞批評、罵人,比起一般的“國罵”及難以入耳的臟話,似乎要委婉一些。這種“相”尾詞在江山方言中占多數(shù),使用非常普遍。如:
死人相(形容人不討人喜歡、讓人討厭)、棺材相(形容人言行不友好、不討人喜歡)
小媳婦相(形容像小媳婦一樣受人氣、受人支使)、傻子相(形容人傻乎乎)
婊子相(形容女人不安分,用于罵人)、賊相(形容人行為有點(diǎn)偷偷摸摸、像賊一樣)
出格相(形容人做事超出常規(guī),出格)、老咥(吃)相(形容人貪吃、饞嘴)
撇風(fēng)相(形容人愛顯擺、出風(fēng)頭)、威風(fēng)相(形容人得意、神氣)
別脯相(形容郁悶、難受)、惱人相(形容讓人討厭)
懶病相(形容人懶惰)、懶漢相(形容好吃懶做,不勤快)
病神相(形容人說做事夸張,不合常理,有點(diǎn)瘋瘋癲癲,但并非真發(fā)瘋)
神經(jīng)相(形容人不太正常,有點(diǎn)神經(jīng)過敏)、齷齪相(形容很臟)
邋遢相(形容不整潔、不利落)、邋腿相(形容人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
黑腹懶毒相(形容不聲不響、性格孤僻)、推板相(形容人品差)
小氣相(形容人不大方,小氣)、滑稽相(形容人長得好笑或做事讓人難以理解)
癩頭相(形容長相難看)、賤骨頭相(形容人沒骨氣)
霸皇相(形容人不講理、霸道)、流氓相(形容男人不正經(jīng),流里流氣)
惡心相(形容令人嘔吐、讓人厭惡)、忿氣相(形容形不滿意、怨恨)
黑心相(形容人狠毒,心像黑的一樣,但并非真是黑的心)
薄皮相(形容挑食、浪費(fèi))、浮外相(形容女人輕浮、不安分)
討飯相(形容人穿著寒酸、像討飯人一樣)、
3.用于一般描述,沒有明顯的感情色彩。
這種用法的前一語素一般是名詞性的,加上“相”尾后,表示“具有前一語素性質(zhì)的樣子,但并非真正是前一語素”。只用于一般的描述,沒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如:
大人相(形容小孩說話做事像大人一樣)
娜妮鬼相(形容像小女孩一樣)
小兒鬼相(形容像小男孩一樣)
女子相(形容男人說話、做事等像女子一樣)
男子相(形容女人說話、做事等像男子一樣)
日美兒相(形容大人說話、做事等像小孩子一樣可愛或可笑)
老石人相(形容人說話、做事等像老人一樣)
二、“兒”尾
漢語中“兒”的本義是“小孩子”,“兒”可以獨(dú)立構(gòu)成單音詞,也可以作為構(gòu)詞語素,附在名詞性語素后邊,構(gòu)成兒化或兒尾。兒化在普通話和北方方言中比較普遍,兒尾則在南方方言中較為廣泛,特別是吳語當(dāng)中?!霸谡憬瓍钦Z里,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兒’尾或相當(dāng)于兒尾功能的兒化變音,只是讀音不同于普通話和杭州話罷了”③。作為吳語區(qū)處衢片龍衢小片的江山方言自然也有“兒”尾,但江山方言的“兒”尾不同于普通話的兒化,也有別于杭州話的兒尾?!皟骸痹诮椒窖灾械囊馑际恰皟鹤印保x作“i234”,作兒尾時是個獨(dú)立的音節(jié),是構(gòu)詞的語素,沒有實(shí)在意義,不表示“小孩子”,也沒有“兒子”的意思,更無讀音上的變化,但具有“小稱”的作用?!啊》Q’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過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愛、親昵、戲謔等功能”[4]。江山方言的“兒”尾主要表示“小巧、可愛、漂亮”的意思,可用于表示人或物的名詞性語素之后。江山方言的“兒尾”詞比較豐富,數(shù)量較多,江山方言中很多“兒”尾詞,普通話中可以用“小X”表示,如:手兒(小手)、胯臀兒(小屁股)、日嬰兒(小雞)、涎兜兒(小圍兜);或用“子”尾表示,即“X子”,如:新媳兒(新娘子);或用“小X”加“子”尾表示,即“小X子”,如:凳兒(小凳子)、鴨兒(小鴨子)、碟兒(小碟子)、鞋兒(小鞋子)。
1.用于表示人及人的各部位的名詞性語素之后,構(gòu)成“兒”尾,一般用來指稱小孩及小孩的各部位。
黑毛頭兒(剛出生的小嬰兒)、日美兒(小孩子)、新媳兒(新娘子)
頭顱殼兒(小腦袋)、嘴巴兒(小嘴巴)、手兒(小手)、腳兒(小腳)
胯臀兒(小屁股)、麻雀兒(小男孩的小雞雞,音同“麻雀mo2ia5”)
2.用于物,包括動物、植物、器物及其他,一般也表示“小巧、好玩、可愛”的東西。
鴨兒(小鴨子)、豬兒(小豬)、狗兒(小狗)、鳥兒(小鳥)、兔兒(小兔子)
桌兒(小桌子)、床兒(小床)、碟兒(小碟子)、碗兒(小碗)、瓶兒(小瓶子)
箸兒(小筷子)、瓢羹兒(小勺子)、茶杯兒(小茶杯)、枕頭兒(小枕頭)
盒兒(小盒子)、衣裳兒(小衣服)、毯兒(小毯子)、被兒(小被子)
三、“頭”尾
“頭”的本義是腦袋,漢代以前多使用本義“腦袋”,漢代以后逐漸發(fā)展為詞尾“頭”?!皾h語詞尾‘頭’是伴隨著漢語復(fù)音詞化趨勢,由實(shí)詞‘頭’逐漸虛化而來的?!盵5]吳語的“頭”尾是“兒”尾外最發(fā)達(dá)的詞尾了,“吳方言里的‘頭’尾,構(gòu)詞能力很強(qiáng),許多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數(shù)量詞性、方位詞性的語素加‘頭’都可以構(gòu)成名詞”[6]。江山方言的“頭”尾也是如此,可以用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數(shù)量詞性語素后邊做詞尾,沒有“腦袋”的意義,只是名詞性的標(biāo)志。
1.名詞+頭:“頭”附在名詞性語素后邊構(gòu)成名詞,整個詞的詞義就是前一個名詞語素的意義。這種類型有的和普通話完全一致,如:“石頭”;有的和普通話的“子”尾詞相對應(yīng),如:江山方言的“鼻頭”,普通話是“鼻子”。
石頭、舌頭、拳頭、木頭、骨頭、枕頭、鋤頭、額頭、年頭、墳頭、指頭
斧頭(斧子)、鼻頭(鼻子)、領(lǐng)頭(領(lǐng)子)、袖頭(袖子)、日頭(太陽)、鐲頭(手鐲)
2.名詞+頭:“頭”附在名詞性語素后邊構(gòu)成新的名詞,表示新的意義。
花頭(新奇的主意或辦法)、索頭(由頭、借口)、手頭(手邊、手上,不等于“手”)
人頭(指跟人的關(guān)系)、風(fēng)頭(方向、情勢)、苗頭(趨勢或情況)
筆頭(寫文章的能力)、嘴頭(指人的胃口)
3.動詞、形容詞+頭:“頭”附在動詞、形容詞性語素后構(gòu)成名詞,表示新的意義。
看頭(看的價值、意義)、問頭(問的價值、意義)
聽頭(聽的價值、意義)、念頭(打算)、賺頭(利潤)
搭頭(配搭的、非主要的東西)、來頭(來歷、來由、來勢)
派頭(作風(fēng)或風(fēng)度)、接頭(兩個物體的連接處)、
姘頭(非正式夫妻而同居的人)、甜頭(好處、利益)
苦頭(苦痛、磨難、不幸)、滑頭(油滑不老實(shí)的人)
4.方位詞+頭:“頭”用在方位詞語素后邊構(gòu)成新詞,表示一定方位的地方。
前頭(前邊)、后頭(后邊)、上橫頭(上座)、下橫頭(下座)、床橫頭(床頭)
墻旮旯頭(墻角)、櫥旮旯頭(櫥角)、床旮旯頭(床角)、門旮旯頭(門角)
5.數(shù)量短語+頭:“頭”用在數(shù)量短語后構(gòu)成新詞,改變詞性,不僅僅表示數(shù)量,表示和相應(yīng)數(shù)量有關(guān)的新義,主要用于表示各種面額的錢幣等。
五分頭(五分錢)、五鈿頭(五角錢)、一塊頭(一元錢)、十塊頭(十元錢)
一百塊頭(一百元錢)、一斤頭(只有一斤的液體)、獨(dú)只頭(只有一只的東西)
兩件頭(有兩件套在一起的衣服)、三間頭(有三間房間的房子)
四、“子”尾
普通話的“子”尾詞較為豐富,用在名詞性語素后邊,不表示實(shí)在的意義,是名詞的標(biāo)志,讀輕聲。而江山方言中“子”尾詞不是很多。普通話中的很多“子”尾詞,江山方言中不加“子”尾,而是用單音詞表示。如:
桃子—桃、李子—李、桌子—桌、凳子—凳、帽子—帽、被子—被、尺子—尺
褲子—褲、麥子—麥、筷子—箸、鏡子—鏡、毽子—毽、橘子—橘、粽子—粽
還有一些普通話的“子”尾詞,江山方言用“頭”尾詞或雙音節(jié)詞語相對應(yīng)。如:
鼻子—鼻頭、領(lǐng)子—領(lǐng)頭、斧子—斧頭、袖子—袖頭、鐲子—鐲頭、鉤子—搭鉤
辮子—搭辮、肚子—腹肚、梯子—樓梯、蚊子—蚊蟲、燕子—燕鳥、帳子—蚊帳
這樣,江山方言中真正的“子”尾詞就剩下不多了。如:
包子、傻子、啞巴子、聾子、呆子、販子、騙子、傻子、胖子、長子、矮子、婊子
麻子、面子、棍子、鬼子、性子、種子、日子、輪子、拍子、位子
此外,江山方言還有一些詞尾形式,如:手、家、氣、化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些詞尾揉和了較多的普通話色彩,它們的語法功能和普通話基本一致。如:
手:一般是名詞詞尾,表示“具有某一方面特點(diǎn)的人”。如:老手、高手、新手。
家:一般是名詞詞尾,表示“屬于某一類的人”。如:作家、畫家、藝術(shù)家、歌唱家、法家(自以為是的人)。
氣:一般是形容詞詞尾,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特點(diǎn)”。如:小氣、土氣、洋氣、俗氣、神氣。
化:一般是形容詞詞尾,表示“使事物等具有某種性質(zhì)特點(diǎn)”。綠化、美化、丑化、老化、歐化、西化。
本文為2011年浙江省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研究課題“江山方言與普通話對比研究”(項(xiàng)目編號:2011B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xiàn):
[1] 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中華書局,1999,第467 頁
[2] 林雅芝.江山方言的形容詞詞尾“相”[A].上海市語文學(xué)會香港中國語文學(xué)會.吳語研究——第四屆國際吳方言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第172頁
[3] 方松熹.浙江吳語詞法特點(diǎn)[J].舟山師專學(xué)報,1998.(2)第47頁
[4] 曹志耘.南部吳語的小稱[J].語言研究,2001.(3),第33頁
[5] 姜 磊.試論漢語詞尾“頭”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9.(1),第50頁
[6] 方松熹.浙江吳語詞法特點(diǎn)[J].舟山師專學(xué)報,1998.(2)第50頁
作者簡介:周建紅(1965年—),女,浙江江山人,衢州學(xué)院高級講師,大學(xué)本科,文學(xué)士學(xué)位,主要從事漢語基礎(chǔ)和教師口語教學(xué)。研究方向:普通話教學(xué)和方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