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源遠流長,而山水畫的寫生也是由來已久,它是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精髓,是每一位熱愛大自然的山水畫家的必修課。山水畫寫生不僅為畫家提供創(chuàng)作的素材,而且是畫家身臨其境,深入生活,體會感悟大自然的重要途徑,本文意在研究張仃山水畫寫生的特點以及在中國山水畫中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張仃;山水畫寫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一、張仃生平
張仃(1917.5—2010.2)筆名它山。1917 年生于遼寧省北鎮(zhèn)縣醫(yī)巫閭山下(原籍黑山縣芳山鎮(zhèn))。著名的中國畫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漫畫藝術家,生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70 余年的藝術生涯,跨越漫畫、藝術設計、實用美術、中國畫、書法、展示設計、舞臺設計、動畫影視、裝飾繪畫、壁畫、藝術批評、美術教育等諸多門類。
二、寫生的定義
辭源上說,“寫生,即描繪實物。”國畫臨摹花果,草木,禽獸等實物的,都叫寫生。中國美術大辭典上寫到,“寫生,繪畫術語。指直接以實物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p>
如中國畫畫家直接對客觀生態(tài)(如飛禽、走獸、花果、草木等)所作的逼真描寫,要求能氣韻生動。寫生又是初學者及畫家鍛煉繪畫表現(xiàn)技法的基本功;同時,也是畫家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石濤語)。西洋繪畫中的靜物畫,一般也即是寫生作品
三、張仃山水畫寫生的原因
1.西方現(xiàn)代藝術觀念的沖擊
在20世紀的中國思想潮流中,現(xiàn)代藝術的觀念化,大致是由著以西方自由!民主與人權為本位的西化思潮開始的,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南的社會主義一一共產(chǎn)主義思潮,以及以傳統(tǒng)文化為本位的現(xiàn)代新儒學思潮所構成的。在西方天人相對的自然觀中,自然主要是指與人工相對的自然本性,是物質(zhì)的實體“寫實性的藝術就是對這種自然本性摹仿的結果,這影響著現(xiàn)代山水畫寫生觀的發(fā)展,使山水畫寫生時開始出現(xiàn)對景寫生,和西方景物寫生一樣,對光線的要求不多”由于受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現(xiàn)實主義強調(diào)對外部世界的開掘,重客觀性,重寫實性,認為藝術家是通過藝術寫實創(chuàng)造客體表現(xiàn)主體的。
2.中國畫改良運動
甲午戰(zhàn)爭以后,中國人普遍存在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失去信心的心態(tài),于是有變法之說,轉(zhuǎn)而迷信西方之科學與文化,這則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標志“錢穆說:胡適之所主持之新文化運動,實為批評中國舊文化,為新文化運動作準備”當時有唱全盤西化之說者,而適之僅提倡賽先生科學與德先生民主兩項“于宗教則避而不談”蔡元培則認為美術與科學同樣重要,主張以美育代宗教,解決人的精神歸宿問題,可見美術在這里其實與宗教的地位相當,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蔡元培說:西人之重視自然科學,故美術亦從描寫實物入手“今世為東西文化融和時代”西洋之所長,吾國自當采用而陳獨秀則說:若想把中國畫改良,首先要革王畫的命“因為要改良中國畫,斷不能不采用洋畫的寫實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張仃開始了寫生的道路。
四、張仃山水畫寫生的特點
當時的寫生,大體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以古法寫生,其代表人物是胡佩衡,當時教育部立了一處美術研究會,為的是參酌西洋的美術,改良中國的舊美術,并不是把外洋的尊為神圣,把自己說的一錢不值”所以我們愿意改良中國山水,當注重寫生“黃賓虹的寫生主張也近于古法寫生一派,他不主張機械的對景寫生,主張師造化是一種更高層次對于山川精神的把握”另外一派的寫生主張,就是以西法為主的西式寫生,這包括科學地觀察和科學地表現(xiàn),實際上也是黃賓虹他們所批判的那種機械的寫生“他們注重風景的光色變化!焦點透視,大多風景寫生都有現(xiàn)場感”張仃就是這派主張的代表之一??梢哉f,這種以西法為主的科學的寫生,乃首先只是在用中國的筆墨作西洋的風景畫“一開始它的創(chuàng)作觀念顯然與西畫有天然的血緣,是一個香蕉人(黃色的皮膚,白色的心,喻其外表是中國式的,內(nèi)在精神卻是西方式的)式的繪畫變種”它或者可以使畫家的觀察方式!視野!取材的角度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它如何能夠融匯到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中,實在是一個有待思索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那樣一個年代不可能被提到日程上來,因為不但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本身,即便是中國畫所以安身立命的文化背景,在那個時代已受到普遍的懷疑和否定“張仃的寫生一大特點就是對景寫生,他把視覺的真實感受直接呈現(xiàn)在畫上,畫面用筆靈活,充滿生機、活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和李可染一樣,都是“苦頭派”,從不停頓,從不歇腳。此外吸收西方的寫實繪畫,堅持藝術來源于生活,實踐高于一切。都有一種“做破寒氈、磨穿鐵硯”的鉆勁,搜盡奇峰,極重寫實,采取面對真山真水直接用毛筆對景寫生,但是他的對景寫生絕不是簡單地對所見對象的照搬,而是有取舍的對景改造,在尊重繼承傳統(tǒng)“師造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個性特點。張仃先生曾說:“對景寫生,是習作、是創(chuàng)作?界限難以劃清,直接對自然進行寫生,能夠給當代山水畫帶來新課題。有時我們沒有把寫生看到與創(chuàng)作一樣重要,更沒有把寫生同樣看作是一種創(chuàng)作,或以創(chuàng)作的方式完成寫生,而是更多的把寫生當做收集素材,山水畫的意義之一就是與自然的親近,讓自然意象復活”! 此外,隨著張仃閱歷的增長,對寫生的認識的提高,他的山水畫寫生不僅繼承遵循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方法,而且逐漸賦予了“寫生”更深刻更廣泛的含義,將他的精神追求帶到“寫生”當中,使“寫生”進入一個比較自由的境界。他在尊重自然寫照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畫筆根據(jù)自己的認識感受移景造境,力圖把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游動空間和西方傳統(tǒng)風景畫的定格空間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加大審美信息量,找到適合時代、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方法。他在寫生時,所畫之景,不一定完全是此時、此地的情景,也滲入了過去的類似此景的感受。因此,他雖然是對景寫生,但他的畫面卻富有生機,筆墨生動自然,不呆板。
五、張仃的山水畫寫生對現(xiàn)代山水畫的影響
張仃采用對景寫生的方式,一改傳統(tǒng)山水畫寫生“目識心記”、“簡略勾畫”之不足,畫家能更加深入的對山石的結構、樹木的姿態(tài)進行觀察、刻畫,深入生活,認識自然,激發(fā)畫家的繪畫靈感、創(chuàng)作情趣,豐富山水畫的筆墨技巧,其寫生作品改變了以往程式化、公式化的國畫山水風格,給當時處于困境的中國山水畫帶來了生機,找到了出路。所以我們的目的和要求也比較簡單,這就是:畫一些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但又不是老一套的,而且有親切真實感的山水畫?!碑嫵錾鷦?、活潑、清新的新山水畫,是解放后山水創(chuàng)作的先驅(qū),是山水畫發(fā)展的里程碑”張仃采用對景寫生的方式,吸收了西畫的表現(xiàn)方法,它的意義在于對傳統(tǒng)山水畫觀念的一種創(chuàng)新。它以人們平常能看到的自然現(xiàn)實景物入畫,使觀者與現(xiàn)實、與藝術的距離更加接近,也使中國山水畫寫生作品內(nèi)容更加真切、自然、生動、不呆板。與傳統(tǒng)概念化、抽象化、程式化、隱逸化的風格截然不同,開啟了中國山水畫的新篇章。
作者簡介:王瑩瑩(1988.12-),民族:漢,籍貫:河南省,安陽市,單位:河南師范大學,專業(yè) :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