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石記》是馬玉琛的嘔心瀝血之作。這部小說在情感認知上寄寓著作者儒雅、高遠的士人情懷,在意象營構上,通過意象表達著傳統(tǒng)文明遭受現(xiàn)代文明侵襲后的頹敗景觀。
關鍵詞:金石記;情感認知;意象營構
中圖分類號:I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小說《金石記》甫一讀完,頓生蕩氣回腸、云海蒼茫之感。小說所描繪的歷史場景紛繁富麗、人物形象鮮活、靈動,如在目前,向你訴說著長安城里的風物掌故、歷史風云。閱讀的過程就如飲了一杯上等的醇茶,一縷茶香沁人心脾;如飲百年陳釀,愈品愈美、愈香愈醉。一部小說寫得是否成功,有著結構、主旨、語言、意蘊等諸方面的因素,各個要素之間需相互依托,相互照應,但又自然的有著主次、輕重、急緩的區(qū)別。一般小說以內容為先,形式次之。這是因為小說是其認知功能與審美意趣的完美統(tǒng)一,其價值就在于它能給讀者一種對社會、歷史、人生的情感認知,并從這種認知中完成個人的自覺和主體的張揚。如果小說作者未能在其作品中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那么這座缺少厚實根基的大廈雖有可能炫目于一時,獲得未明的讀者一時的驚嘆、歡呼,但終將在歷史的煙塵中迅速消弭、無影無蹤。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部分緊跟時代,與政治的關系過從甚密的作品就經(jīng)歷了那樣尷尬的處境?!督鹗洝氛驹谖膶W性的高度上,以虛擬化的情感敘事為主軸,通過杜玉田、齊明刀等人對構成民族血性的文化精神則義無反顧的承擔與傳承,譜寫了一部民族精神至剛、至大、至正的敘事史詩。小說完成了深層結構上的對宏大敘事的頌揚,同時輔以小說形式感的精巧把握,達到了表層敘事與深層意蘊的和諧融一,而又能各彰其能,各顯其行。此外,小說也以一定的批判深度獲得了價值判斷的普遍性意義。下面我將從小說美學的幾個角度來探討此部小說的美感特征。
情感認知:小說審美質素之一
小說需要表達深度的情感,在情感中孕育思想。這是小說有無價值的根本標尺。小說不是為大眾代言,也不是為某種觀念代言,它是作家對現(xiàn)實、對歷史一種經(jīng)驗的認知和表達。它通過虛構的形式來表達這種經(jīng)驗的純度和深度,并要求能達到真實的效果。
這部小說的真正主人公應該是杜玉田,前面的其他人眼中的杜大爺都是側面烘托,直到書的242頁杜玉田才正式出場。杜玉田其實是士人傳統(tǒng)的典型代表,對國家、社會有著儒家的入世擔當精神,注重于修身養(yǎng)性而又淡泊名利,可謂是: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杜玉田秉承先祖遺志,為昭陵六駿的全部回歸家園殫精竭慮。對杜玉田的描寫是唯美的:他手執(zhí)信圭,忠信守義,家學淵源,德高望重而又潔身自好。他與楚靈璧朦朧隱約的愛情也是古代才子佳人模式的現(xiàn)代演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紅粉知己,峨冠博帶的裝束,溫文爾雅的談吐,對人生世事的深刻洞見,在我們面前樹立的是一個儒者、長者、智者的理想人物形象。以他為代表的長安四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他一個人的影子,完全有理由說,杜玉田是唯美的人物,他是作家追慕的理想主義精神在文本中的投影。以杜玉田為中心,作家有意設置了多組人物的對比,“有的是性格對應,有的是命運對應,有的是歷史與現(xiàn)實對應,有的是現(xiàn)實與理想對應,有的是虛與實的對應?!蹦康氖菫榱恕笆沟矛F(xiàn)實的顯得更現(xiàn)實,理想的顯得愈理想。虛的更虛幻,實的更實在。”①作家在杜玉田身上傾注了情感的真實,為他的出場做了許多的鋪墊,借鄭四爺、唐麟趾、楚靈璧、齊明刀等人眼中的杜大爺來完成人物的立體描寫。他是長安城的靈魂,文化精神的載體。他獨居終南山下,與山川萬物生靈為伍,所用之物,筆墨紙硯皆有來歷,每一件物什都能講述一段厚重的歷史。他與自己對弈,與楚靈璧詩詞唱和,既有儒家的擔當精神,又有道家的隱逸情懷。他秉執(zhí)的忠義操守在現(xiàn)實中顯得那樣無助、可笑。在金柄印之流的骯臟手段毀壞下,他的消失化作了脈脈終南,注視著齊明刀、楚靈璧等新一代的精神守望者和承繼者。他的精神氣度和至尚品質也必將得到留存和發(fā)揚。
作者通過對小說語言的講究和錘煉寫出了符合各個人物特征的個性化語言。如杜玉田的話語很少,但多文雅之詞且暗含深意,與他在文物圈內的高貴身份相稱。他的語言同時也符合著人物的行為特征。加之作家自己所言特意使用的“辭條注釋法”來豐富人物的情感維度,使之具有了歷史的厚度??梢哉f,這種方法既打斷了線性的敘事,又具有了知識性和空間感,為人物的真實性奠定基礎。以全知敘事的手法來進行“注釋”是作者在小說中使用的一種基本結構手法,文物及其歷史、知識的穿插使敘事不顯得單調和枯澀,總體來說豐富了小說的含義。
意象營構:小說審美質素之二
這部小說也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因為它不是建立在過往歷史上的加工虛構,而是在文中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化的情境氛圍,從而使小說具有了虛實相間、現(xiàn)實與象征交相輝映的美學品格。這種虛擬情境的典型表征即是富有意味的小說意象的營構。
看到蝴蝶,我們是很熟悉的了。從莊周夢蝶到梁?;拿利悅髡f,蝴蝶已是文人對高潔、愛情精神的象征??吹蕉庞裉锖统`璧這兩個人物的名字,我就想到了《紅樓夢》中的寶黛的愛情和通靈寶玉特殊的含義。名字是否與通靈寶玉有關與否并不重要,但是其中蘊含的愛情密碼則是相似的。可以說兩只蝴蝶的“相逐相隨”正是杜大爺和楚靈璧愛情的美麗比喻。
這個時候正是楚靈璧預感到與杜大爺永絕之時,蝴蝶“拍動的姿勢和力量”顯得“老態(tài)龍鐘疲憊不堪”,兩只蝴蝶“棲落在墻頭上,回頭朝楚靈璧望了許久,才戀戀不舍地飛到墻那邊去了”。這次告別就像是杜大爺對楚靈璧最后的深情凝望。蝴蝶飛走了,杜大爺也走了。杜大爺?shù)木耠S著颯露紫和拳毛騧而去了,楚靈璧遠走國外,她知道,只有颯露紫和拳毛騧回來了,杜大爺才會似陣陣松濤輕訴、低語,欣慰地看著自己。
此外四水堂開業(yè)典禮時出現(xiàn)的鳳凰,卷耳,墨猴,殘陽等都是作家有意擇取的意象。鳳凰來儀象征著開業(yè)大吉,鳳凰繞著鴟尾飛翔,“喈喈大叫”提醒著鄭四爺、楊老漢等對長安文化精神的找尋。卷耳的意象顯然是取自《詩經(jīng)》中的《卷耳》一詩,是愛情純真的呼喚。杜大爺消失了,卷耳枯萎了,玉圭裂開了,墨猴也死了,這些意象都是為了虛擬的人物杜大爺服務的,杜大爺是文化精神的化身,他吟詩填詞,以器物識人,有雅趣,有雅量。他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失敗預示著豐厚、綿長的文化精神在當代的淪落和斷裂。
小說中的意象恰如的運用將給小說帶來美的形式感,雖不如詩歌那樣處在顯要的位置,但是意象的突出正是作家對語言的精度嚴格要求的結果。這種對意象的重視在小說中得到了強調。小說結尾三段的描寫就側重于意象的建構:殘陽、黑云和雪?!褒R明刀憑欄西望,看到殘陽像一堆巨大的篝火,突然燃盡熄滅。”⑥突然一詞突出的是人物心理的真實感覺,殘陽不會成為長安城永遠的隱喻?!把┰较略酱蟆保鼤把诼褡¢L安城”,待雪化之日,必將“洗禮出一個新的長安城”。那些丑惡的事物終將被掩埋,而長安的文化精神將如亙古的山河得到永恒!
最后,我想用小說中評價陶問珠和楚靈璧的一句話來作為這篇文章的結束,它給人的感覺是“既真實又虛幻,既現(xiàn)代又古典,既可視可摸又可沉思遐想?!雹?/p>
參考文獻
① 馬玉琛.關于<金石記>的構想.[N]西安財經(jīng)學院院報.2007年9月29日
作者簡介:黃聽松,河南潢川人。洛陽市東方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