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所以,學校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把愛國主義思想貫穿融匯到音樂教學中去,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愛國主義 音樂教育 欣賞教學 理解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210-02
孫中山先生曾經(jīng)說過:“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在當今中國社會,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愛國主義就應表現(xiàn)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忠誠;表現(xiàn)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表現(xiàn)為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堅強奮斗的決心。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而偉大的光榮傳統(tǒng)。在向世紀宏偉藍圖邁進的今天,愛國主義更是我們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支柱。所以,對全國人民,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的迫切要求,更是我們廣大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生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所以,學校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行話說得好,“教書育人”就是要使青少年成為合格的人,使之具有愛國心。作為“人類第二類語言,萬能語言”的音樂教學,它不僅能打動人的聽覺,而且能打動人的心靈。所以,更應該把音樂教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地只教給學生歌曲、理論等知識,同時也要結合我們音樂課的特點,把愛國主義的思想貫穿融匯到音樂教學中去,進一步達到“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
在我的教學當中,把愛國主義思想是這樣貫穿于教學當中的:
一、通過欣賞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音樂教材當中,有如《祖國頌》、《黃河大合唱》、《我的祖國》、《大刀進行曲》、《翻身的日子》、《春江花月夜》等許多充滿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的歌曲或器樂曲。所以,我們在欣賞的同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藝術內涵,同時也要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學與樂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和教育。
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時,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人民堅強性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作品以洶涌澎湃的黃河水贊頌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偉大情懷;以悲苦凝重的曲調控訴了中國人民的災難;以雄壯昂揚的歌聲表達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必勝的信心。使學生懂得我們一定要牢記血的教訓,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恢復創(chuàng)傷、重建家園。從而使他們的愛國心得以鞏固和加深。
如欣賞《北京頌歌》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北京的歷史背景。懂得北京是祖國的心臟;是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是全國人民敬仰的地方。通過這樣的理解,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無比崇敬北京、崇敬毛主席,油然而生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崇敬和熱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唱歌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
唱歌教學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喜歡的一個音樂課內容。所以在選擇這類教材時,我也注重選擇一些革命歷史歌曲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如在教唱《國歌》時,不僅要讓學生會唱、唱好這首歌,還應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和現(xiàn)實作用。通過教學,要讓學生知道:國歌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的心聲、是億萬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國歌不僅在昨天而且在今天、明天都將起到號角作用,激勵和提醒著一代代人不做亡國奴。這樣介紹以后就使學生懂得了新中國的誕生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堅定了他們?yōu)樽鎳暙I才智的信心。
三、在介紹音樂家時,貫穿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但每位音樂家都有自己的祖國”。古今中外,一個偉大的音樂家通常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在介紹中外音樂家時,通過講述他們的愛國事跡,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如我國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yè)時,謝絕了法國音樂界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為民族吶喊、為抗戰(zhàn)怒吼!
被喻為鋼琴詩人的波蘭作曲家肖邦,在離開故土時,帶著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一杯故鄉(xiāng)的泥土。在流亡國外期間,他時刻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創(chuàng)作了一首首表現(xiàn)祖國解放事業(yè)的鋼琴曲。在去世時,囑咐朋友把這杯泥土撒在棺木上,并把它的心臟運回波蘭。他生為祖國的民族解放而戰(zhàn),死也要嗅著祖國泥土的芳香回到祖國的大地上。
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深受感動,也明確了自己應該怎樣地熱愛自己的祖國。
四、介紹民族民間音樂,貫穿愛國主義教育
在當今社會,一段時間內流行歌曲、西洋樂器備受青睞,而民族民間音樂卻頗受冷遇。這種思潮也影響了我們的學生。一些同學對欣賞民歌、民樂不感興趣,對傳統(tǒng)戲曲更不愛聽。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呢?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介紹學習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不僅是光大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需要,也是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然后就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向學生介紹民族民間音樂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音樂方面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世界上最早根據(jù)數(shù)學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代大音樂家朱載堉;我國湖北隨縣出土的具有三個八度并按完整的半音階排列的編鐘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古琴曲《流水》已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錄制在特制的唱片上由太空飛船載入太空中,擔負起與外星人聯(lián)絡交流的使命……。 二是可以給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欣賞各類各地的民歌,要讓那豐富多彩、優(yōu)美動聽的民歌打動學生,使他們從不愿聽到聽不夠,從不肯聽到喜歡唱。欣賞我國古代的民族器樂,讓他們了解那鐘磬之聲的美妙!那《十面埋伏》中描繪的楚漢相爭的戰(zhàn)爭場面!那《二泉映月》中二胡表現(xiàn)出的空山幽谷和二泉月下的嘆息怨憤!
通過這樣的講解,一曲曲優(yōu)美動聽音樂的欣賞,一聲聲由衷的贊嘆,我們看到了自豪感、愛國心已悄悄的滲入到學生的心田。
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曾經(jīng)說過:“在教育中我們一向對身體用體育,對于心靈用音樂”。讓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用美妙的旋律,精彩的語言,動聽的歌聲去凈化一片片沃土,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一粒粒愛國主義的種子,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