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202-02
一、班級文化的概念簡說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是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絕大多數(shù)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huán)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墻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nèi)外環(huán)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基本于以上認識,我們可以把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huán)境文化。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規(guī)約。觀念文化則是關(guān)于班級、學生、社會、人生、世界、價值的種種觀念。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fā)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二、我班的班級文化總結(jié)
我的班級文化的打造是圍繞著“以生為本”的理念展開的。體現(xiàn)為:愛的教育,慢的教育與成長教育。
1.以生為本。
“生”的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長到一定程度(量變),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突破重重障礙而展現(xiàn)出新的面貌(質(zhì)變)。而“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生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生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生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也不是要回答人、神、物之間,誰產(chǎn)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們關(guān)注。以生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的這個概念的。
所以,我們學校教育的以生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也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使之能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識與能力。
2.愛的教育。
愛,是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愛,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愛,還有對國家的愛,對民族的愛,乃至對大眾的人性關(guān)懷,和對生命的珍愛。
愛,是無處不在。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如空氣,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它的人,就等于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fā)人無窮的力量。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nèi)心的溫暖。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愛,是寬恕的;愛,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
下面是我班學生在康老師的指導下共同創(chuàng)作的教室銘:“教室不在大,有愛就好。學生不在多,團結(jié)就行。斯是教室,唯吾健康,樹影送清涼,名言添溫暖。臺上師認真,臺下生刻苦??梢宰R天文,曉地理。無游戲之擾眼,無惡習之困心。巴蜀精英匯,濱江人才聚。師云:健康歟否。”這也是對孩子愛的教育。我們請書法大家將它寫成作品,張貼于教室內(nèi)外,作為我班的環(huán)境文化布置,并內(nèi)化為我班共有的信念:愛我們的老師、同學;愛我們班級與學校;讓我們充滿自信,健康成長。
我們的鄒騰妤老師做了這樣的工作,指導學生去調(diào)查了解老師們一天的工作情況,并談感想。學生在調(diào)查了解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交流中,無不對老師的工作有了深入的認識,并更能理解老師的辛勞,體會到老師那無私的愛,從而更加敬重老師,愛意自然流露。在感恩活動中,在珍愛生命活動中,在假期活動中,在一系列的愛心捐助活動中,我們的老師教會了學生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的方法與方式,增強了學生愛的能力。他們開始懂得關(guān)心與分擔,以表達自己的愛,從而開始擁有一顆慈善之心,樂于公益之事。我們班多次得到了學校周主任的表揚,也得到了同仁們的認同。大家的肯定,轉(zhuǎn)過來又促進了學生對自我言行的正向認同,并達成班級共識,促成良好班風的形成。
3.慢的教育。
教育不是技術(shù),教育是藝術(shù),而且是慢的藝術(shù)。因為,它關(guān)乎我們的孩子和未來。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有一顆教育的心靈,它敏感、細膩、堅強、執(zhí)著、明確而美好,必須以愛為底色,充滿耐心。教育,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急功近利與教育本義背道而馳。慢,需要平和;慢,需要細致;慢,需要耐心;慢,需要寬容。我們以慢的心態(tài)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和分享成長的快樂,慢慢地等待他們長大。這也是符合我們學校曾校長倡導的平和立身,個性塑人的辦學理念。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體現(xiàn)在教學上,我們的老師相信學生是能夠?qū)W會的,對學生始終是充滿著期望的。我們班的教師都是好教師,他們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探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并和學生一起研究、改進、完善和實踐。我們的老師充分相信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助理的作用,充分實踐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助學習的模式,從而推動了本班的教學教育工作向更加有序的方向發(fā)展,學生得到了知識本身和知識以外的學習、鍛煉與成長,教師也得以有了欣賞學生的空間與距離,從而使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遠去,少了教育浮燥與不切實際。在這方面,鐘紹池校長、康莉老師、呂文鴻老師是我們的榜樣,為我班的慢教育文化奠定了基調(diào):一、相信學生,他們不差。二、學生不會,急也沒用。三、慢一點加耐心,才是法寶。教育需要潛移默化、潛滋暗長,教育需要關(guān)注長遠的、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我們班的學生在師生的教育教學互動中,漸漸地慢慢地達成共識:一、學習是自己的事。二、學習是自己的大事。三、學習慢慢地改變著自己成長著自己。這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個慢,就是不急于求成,有著足夠的期待。在鐘校長的教學和康老師的教學中體現(xiàn)充分,學生感受明顯。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陪著他們慢慢地走,欣賞和分享著他們成長的快樂;在慢慢地等待著他們長大;老師,相信他們。讓我們擁有牽著蝸牛散步的良好心態(tài),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蝸牛也是很可愛的,還有那一路上的美好風景。這就是我班的文化之一,慢的教育。
4.成長教育。
成長教育,是指“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在教導他們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還要教導他們學習做人、強化心理的能力”。成長教育,注重了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學認為,“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人的成長就應(yīng)以其“社會關(guān)系”為基本特質(zhì)。那么,作為“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的人,其最基本的特質(zhì)就是素質(zhì)和智慧。所以,我們的教育,從內(nèi)容上講,主要是素質(zhì)及智慧的開發(fā)和培育。從目的和方向上講,應(yīng)該是培育身心健康的、適合社會生活的、能夠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睦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而人的內(nèi)涵最根本的是思想,外顯的是言行、氣質(zhì)等。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的班級建設(shè)就貫注了成長教育的理念:偶像引領(lǐng)我成長特色班級建設(shè)。我班定名為鵬舉班,我們的偶像是岳飛,我們就是“岳家軍”,紀律嚴明,忠貞愛國。我們的榜樣是蔣維,蔣維的名言是“天才只意味著不懈的努力”,其愿望是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價值。我們的班訓是“靜思定、和雅序”,我們的班魂是“學海揚帆在于勤”,我們的班級口號是“靜凈敬競,永不言棄”。我們的班級形象是“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顏色宜靜、宜莊、宜和”,“頭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急”。榜樣的心里話是:誰說我們笨,其實是我們不夠努力。
我班還在周主任的星級評價模式的基礎(chǔ)上針對我班班情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使用,使之更加全面,更加有效,是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也見證著學生的每一步成長。它的使用,也鼓勵并促使班上更多的同學積極主動地去從事學校的或社團的或班級的相關(guān)的管理工作或具體事務(wù),從而使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鍛煉與培養(yǎng),成長加快。
我班制定的班級公約是:愛國要旗幟鮮明,學習要認真努力。做事要周到仔細,為人要文明有禮。紀律要嚴格尊守,理想要牢記在心。孩子,為追求陽光與夢想,加油!
我們還開展了“寫名言”活動,“每天一條名言”活動,“周記與記事本評比”活動,“我寫我的理想”活動,等等。
通過思想教育的引領(lǐng)、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人生理想的提升,我班學生由小學時的少不更事,一天天,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開始懂理識節(jié),知書達禮。雖然,他們還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和不足,但還是讓我們和學生清楚地看到了他們自己的成長。
尤其是蔣維同學,他先擔任我們班的學習委員,他學習上進,理想明確,關(guān)心集體,工作負責,對人真誠,樂于合作。所以他成績突出,不斷超越,終列本班第一名,贏得同學敬佩與支持。現(xiàn)擔任我班班長,是眾望所歸。他的精神,我給予高度評價,那就是追求個人升華、集體榮譽、追求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平和、陽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團隊集體主義精神和個人勇于奮斗的精神。蔣緯,他是我班的榜樣,對同學的引領(lǐng)作用是巨大的。
三、效果
我們“以生為本”,在愛的教育,慢的教育與成長教育的基礎(chǔ)上,促成了良好班風的形成,愛國、團結(jié)、衛(wèi)生、文明成為了我班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他們勤奮努力,爭取成功,收獲快樂。我們?nèi)坭T了團隊精神,追求集體榮譽,讓個人成就在團隊中得以彰顯,讓個人才干在集體中得以體現(xiàn),我們打造了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平和、陽光的班級體,我們每一個學生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得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