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提高數(shù)學課堂45分鐘課堂效率,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關鍵。正確把握提問時機,巧妙設問,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課堂提問 課堂效率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45-01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數(shù)學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有效提高課堂45分鐘課堂效率,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關鍵。但是目前我國普遍是以大班教學。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層次差別較懸殊的現(xiàn)象,加大了教師在課堂中對提問把握的難度。
其實,在數(shù)學課堂上,通過巧妙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思維,可以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
提問是豐富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品質,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解中適當?shù)夭迦胍恍┨釂?,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正確把握提問時機,巧妙設問,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jù)提問的時間與作用,提問分為以下幾種:
1.引趣式提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鼻‘?shù)奶釂柨梢约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啟發(fā)式提問——提問啟發(fā),把握時機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難點,提問啟發(fā),切中要害。哪些地方學生易產生疑惑?為什么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3.聯(lián)想式提問——與啟發(fā)式提問一樣,聯(lián)想式提問的意義在于引發(fā)學生思考,不同的是:啟發(fā)式提問注重啟,注重思維廣度的拓展,聯(lián)想式提問注重思維的縱向的延伸。
我們感受到學生的興趣仍然游離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外,是明顯的“引”而不“入”的現(xiàn)象。教師卻要根據(jù)自己預設好的問題繼續(xù)教學程序,直接導致教師一廂情愿的教學局面,致使“引”而不“入”。其實,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找準話題,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因此對于引入的提問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趣味性
課堂導入要注意趣味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針對性
課堂引入時要注意針對性。課堂引入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引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當然,千萬不能為了“引入”而“引入新課”。引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講授新課作好鋪墊。
3.新穎性
課堂引入的材料要新穎?,F(xiàn)在的中學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材料越新穎,越是大家關心的事,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參與的興趣就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
這樣一步一步的深入,一邊了解課文知識,一邊給同學們講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時刻能跟著老師,沉浸在課本知識中。另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注意引導深入,同時這也對老師自身的知識背景,備課充分提出一定的要求。
所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老師要積極的鉆研教材,善于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問題。簡單歸納,有以下幾點:
1.目的明確,有的放矢
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研究問題設計的目標,備課時要盡量多了解學生的情況,本課的教學需要和目標,有的放矢的設計問題。問題設計除要完成預計的教學任務外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和人格培養(yǎng)。
2.問題準確,答案明確
教師對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問題準確,答案明確。體現(xiàn)科學性及準確度。
3.層次清楚,針對性強
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體現(xiàn)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使學生有清晰的層次感。
4.難度適當,坡度適中
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適度的難度和坡度。只有適度的難度 , 恰當?shù)钠露炔拍芤l(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難度包括兩方面:問題難度和敘述問題的語言難度。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提問要達到一定的難度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此也要設計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可把一個難度精心設計成一系列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的小問題,使問題有一定的坡度,設計難題時應設計一定的提示要點。
另外,問題的提出還要注意方式:
1.先提問后叫人
教師先叫人, 后提出問題,這種做法似乎不妥當, 因為被點名后,其他的同學會無所事事,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所提的問題上。教師應先提問,并迅速望著每一個學生的眼睛,促使每一個學生都集中注意,準備回答,這樣就能使每一個問題產生群體效應。
2.面向全體
從提出問題的策略而言,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眼看全班,目光掃視全體學生 ,保證全體學生思考。對整堂課的教學而言,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是判斷教學效果的準則之一,答案的質量與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決定了有效與否。如果只有幾個性格外向或受偏愛的學生回答問題,那么教學質量與反饋只能根據(jù)這幾個人的回答來判斷,這樣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由淺入深
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先提難問題壓倒學生,不能一次把問題全部呈現(xiàn)出來,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數(shù)學課堂問答活動中面向全體、實現(xiàn)師生雙邊互動或多邊互動,養(yǎng)成良好的快速問答習慣至關重要。學生或教師提出的問題簡明扼要;答問的教師或學生盡可能迅速、高聲;一人回答,其他人注意聽;準備補充或糾錯;師生間配合默契。
總的來說,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貫穿整個課堂,一方面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思維。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從教育,心理等方面著手,從藝術的角度去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把握課堂重難點,有效的組織課堂,把握教學節(jié)奏,通過提問積極調整教學方向,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去嘗試積極,有效,科學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