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選的詩文都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學好這些詩文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至關重要。為了激發(fā)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讓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談談自己的膚淺見解。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60-01
文言課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起著傳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走進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言文的抵觸情緒很大。很多教師也反映文言文難教,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躁卻是費力不討好。為應付考試,文言課便成了字、詞、句的翻譯課。教師獨霸課堂,忙于講解、板書,學生則忙于抄抄寫寫、背誦,教學過程機械、死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僅有的一點興趣消失殆盡,文言課逐漸淪為語文教學中的“雞肋”。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方法,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本文試圖從激發(fā)興趣、強化誦讀、重視積累、教會方法、鼓勵質(zhì)疑和重視課外閱讀等六個方面談談筆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累足夠的文言文知識。初中文言文教學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文、現(xiàn)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語詞、語用、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學習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詳?shù)某烧Z、名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jīng)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jīng)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diào)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感就會大大消除。因而,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盡可能使學生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橋和路”,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和興趣。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學“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靈活多樣的教法,生動形象地吸引學生,把學生的興趣全部挖掘出來。根據(jù)文言文的特點,可以進行以下教學設計。
1.利用成語、典故、名言警句、歷史故事來引入課文。
以《出師表》為例,有關三國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戶曉的,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三國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這些經(jīng)驗自然介入教學過程。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對《出師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在學習背誦《出師表》時會感到親切許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意、引申意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及《曹劌論戰(zhàn)》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愚公移山、氣象萬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三顧茅廬等,而正是這些有生命力的詞語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求知的熱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2.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知識儲備來引入課文。
溫故知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用地理知識中的長江三峽導入《三峽》,用風景名勝中的“四大名樓”導入《岳陽樓記》等。
3.下載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導入課文。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完善,我們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利用多媒體技術為文章配上古典音樂朗讀,或采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地展示與課文有關的音像、圖畫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景,《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影視作品的片段,就是極好的導課材料。
4.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
讓學生在預習時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相關書籍,查找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比如,在上《陳涉世家》之前,安排學生在課外查找司馬遷、《史記》、大澤鄉(xiāng)起義等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說。學生探求意識濃厚,爭相回答,教學效果也會很好。
二、強化誦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庇终f:“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就道出了“讀書”的真諦。讀準了,讀多了,往往就會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點和規(guī)律,就會進入一個廣闊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會逐步走向豐盈和深刻。
在我國古代,讀書學文就非常注重熟讀與背誦。學習寫詩填詞,除了要熟悉詩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要誦讀大量詩詞佳作,并且其中有些要熟讀成用。文言文與我們相隔年代較為久遠,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很不熟悉,這就使學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要指導學生學好文言文,必須指導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感性材料。沒有必要的語言積累,學生就無法真正地領悟課文內(nèi)容和語文知識,而要進行語言積累,朗讀和背誦是十分有效的途徑。在朗讀和背誦中,學生還會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語言美。
三、精彩閱讀,體味文言文的美
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的,閱讀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卻每每發(fā)現(xiàn)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簡單乏味的所謂講解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空間被極大地限制在課內(nèi)有限的選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學須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讓學生嘗試發(fā)掘文言文的美點,加強朗讀指導,促進學生從文字淺層到內(nèi)涵的理解認識轉(zhuǎn)化。
1.聽讀探尋美。
教材配套的朗讀磁帶效果較好,課堂上可采取這種配樂聽讀,特別是教學那些短小優(yōu)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適宜。
2.議讀體驗美。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讀并相互討論來感受美點。具體可用說、讀、論、評等方法。
3.品讀再現(xiàn)美。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人們欣賞文學作品,是從形象感受開始的,形象作用于讀者的感覺和感情,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于潛移默化中逐步體會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對文言文精彩片斷的欣賞上,尤其要加大對學生的指導和鼓勵,讓他們有品讀的意識和方法,具體可從文字語言、內(nèi)容情感、表現(xiàn)手法、結(jié)構(gòu)形式等方面進行。
只有放手讓學生試著去體驗文言文的美,融入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融入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才是符合新課標精神并受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
此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大量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言作品,還要系統(tǒng)掌握古代漢語中的一些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很好地駕馭教材,給學生講好教材,成為學生得力的引導者。如此,學生才會深深認同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愛上文言文的學習。文言,不再成為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