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開展大學生科研項目已成為各高校提高人才創(chuàng)新質(zhì)量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科研訓練能為學生提供課堂之外的學習體驗,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但在大學生科研項目指導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通過合理的解決方案可以進一步提高指導效果和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科研 SRTP 創(chuàng)新能力
【基金項目】瀘州醫(y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2071,2012072,2007223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03-01
21世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增強學生的競爭實力,已是教育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全國各高校對本科大學生也普遍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正是其中一種形式。我校為了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zhì),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勵大學生崇尚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從2008年起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展大學生科研資助項目。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本文就近年來指導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實踐以及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思路,為今后能更順利地完成科研課題的指導提供參考。
1.大學生科研項目申報過程中的問題
我校一般在每年的9月啟動次年大學生科研資助項目,由系院安排指導教師,再由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雙向選擇,由學生確定研究方向、題目和撰寫科研項目立項申請書,指導教師最后把關來完成項目申報。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1 選題缺乏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
目前,一般認為大學生科研活動是一種課余活動,是“大學生群體在學校的組織引導下,依靠教師的指導幫助,主要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開展的一種科技學術活動”[1]。許多本科生對大學生科研項目有濃厚的興趣,也很積極主動尋求指導教師的幫助,但是在科研項目申報初始由學生自己所提出的項目選題卻基本沒有太大的創(chuàng)新,甚至很多選題完全沒有經(jīng)過科學的嚴謹?shù)乃伎?,而是想當然的主觀的提出一種觀點。原因可能在于本科生科研缺乏有效的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的途徑,使得他們在科學選題方面缺乏必要的學科和專業(yè)性指導。一部分學生是參與指導教師科研課題中的子項目,選題則相對有較好的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
1.2缺乏文獻查閱知識
盡管學校要求本科生科研項目的申請者必須品學兼優(yōu)、學有余力,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對科學研究、科技活動或社會實踐有濃厚的興趣,但是這些學生在申報項目時仍然暴露出他們對文獻查閱、資料收集方面的巨大弱點。
1.3申報書完成質(zhì)量差
由于文獻查閱知識的匱乏,本科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均不能完整規(guī)范正確的完成申報書的撰寫,特別體現(xiàn)在“立項依據(jù)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這一項目的完成上,質(zhì)量較差。大部分學生對于申報書的撰寫都是“零基礎”,這將耗費指導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開展科研活動中的問題
目前在大學生科研項目的管理和考核上,重立項和結題,輕過程指導,輕人才培養(yǎng)[2]。這樣的“結果導向”考核方式對本科生引發(fā)了許多問題。
2.1科研活動與日常學習沖突
由于本科生初次進入科研領域,自身對科研活動有畏懼,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指導老師進行引導和傳授,這必然會使學生花費較多時間去學習和領會,而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日常的學習任務已經(jīng)非常重,同時還要忙于英語和計算機考級以及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果太強調(diào)科研活動,必然會造成本科生們的“曠課”與“缺課”,因而影響日常學習的進行。如果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由于一些科研實驗有連續(xù)性,這又會使科研活動進展不順。
2.2指導老師的興趣和指導效果降低
本科生科研知識缺乏,時間無法保證,在重視結果的前提下,項目會更多的依靠指導老師自己或研究生的參與,而不能放手讓本科生去自主完成,這會極大的降低指導老師對大學生科研的興趣和指導的效果。實際上,對本科生科研的關注點不應是科研成果,而是學習過程和效果,過程的訓練遠重于結果的獲得[3]。
3.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針對以上在大學生科研項目申報與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的思路:
3.1本科生科研基礎知識的提前儲備
本科生科研訓練已成為教育發(fā)達國家為提高人才創(chuàng)新質(zhì)量而采用的基本對策[4]。在我國,本科生科研將越來越被重視和推廣。為幫助本科生更好的了解科學研究,更順利地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在新生入校后,就應該在其學習課程中加入文獻查閱、實驗方案設計、研究結果分析和論文寫作等一系列知識的學習,應先列為選修課,再逐步轉變?yōu)楸仨氄n,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儲備科研基礎知識,逐步學會從事研究工作的步驟和方法,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5]。
3.2將科研項目納入學分管理
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很多大學已經(jīng)把本科生科研活動納入專業(yè)教學計劃,有相應的學分,并作為常規(guī)教學管理[4]。但是我校開展大學生科研活動時間較短,目前還不具備將其作為常規(guī)教學任務管理的條件。
3.3改革考核方式,既重結果更重過程
本科生科研項目應該是通過科學研究的過程來鍛煉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工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2]。為提高指導教師的興趣和指導效果,可以將大學生科研項目計算為一定的教學工作量,作為教師的日常工作而不是額外工作。由指導教師安排指導時間、指導方式和考核辦法,并負責按計劃對學生的科研學習進行指導。當然,指導老師也要同樣重視科研項目的結果,要求學生科研嚴謹?shù)膶Υ蒲谐晒?,重視論文或者研究報告的寫作和答辯的質(zhì)量,了解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甚至激發(fā)深入研究的動機[6]。
由于我校開展大學生科研資助項目尚處在初級階段,需要不斷的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進行改進。作為指導老師,也應該不斷反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便能更順利地完成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夏婷.影響本科生科研績效的因素及對策[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6(10)
[2]鄔家瑛,錢輝.論本科生科研訓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3]蔡瓊.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與本科生科研活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02)
[4]沈躍進.世界各國本科生科研活動發(fā)展及展望[J].中外高教研究,1991,6(03)
[5]潘曉燕,王正朝,竇肇華等.指導大學生開展科研課題的探索[J].基礎醫(yī)學研究,2011,13(6)
[6]楊英雄.對于大學生科研活動的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4)
通訊作者:
張青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