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學后教”作為小學英語課堂一種嘗試性教學模式,如何能使教學過程活躍生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教學途徑,又能以研帶學,讓學生積極“研”起來,教學“動”起來,課堂“活”起來,這與語言的氛圍、滲透無法割離,本文即以此為出發(fā)點思考進行實踐反思。
[關鍵詞] 教學 活動 氛圍 滲透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已由局部試行擴展到普及教育,不少大城市更是從幼兒園便開始提倡英語的滲透教育,農(nóng)村各鄉(xiāng)鎮(zhèn)小學也逐步開設了英語課程,這便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自開辦以來,與城市學校始終存在較大的差距:農(nóng)村小學缺少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教學信息相對比較封閉;學生家長的英語水平較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思想保守;學校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極不利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因素,不但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死記硬背、依賴性強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學習心理問題,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之產(chǎn)生厭學心理。
二、研究的具體方向
(一)以激發(fā)興趣作為引領少兒英語學習的切入點。
德國教育家夫魯培爾通過多年的研究認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通過游戲,兒童的內(nèi)心生活變?yōu)楠毩ⅰ⒆灾鞯耐獠勘憩F(xiàn),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并保持內(nèi)在與外在的平衡。兒童游戲往往伴隨著語言的表達,這有利于兒童語言的發(fā)展?!?/p>
英語學習是否有成效,學習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念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在游戲中學習是他們最喜歡不過的事情了,同時讓他們樂于接受這樣的學習,因此教學效果必然非常顯著,這也是筆者積極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充分利用活動氛圍而滲透英語教學。
英語是孩子們學習的第二語言,即是外語。所謂外語,是外國的語言,既然是外國的語言,自然本國是基本不使用,或者使用率很低的語種(殖民地除外)。孩子們在沒有外語的環(huán)境下學習外語,本來已經(jīng)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我們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所學的外語知識,能達到活學活用,甚至自己相互使用來交談,真的是舉步為艱;如果在我們這些鄉(xiāng)鎮(zhèn)小學,父母不懂英語,家境比較貧困的學生比比皆是,那在課堂以外要求他們聽、讀、說、寫英語更是天方夜譚了。因此,筆者經(jīng)過長時間對學生的觀察、調(diào)查、實踐和資料收集、整理后,發(fā)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出一個巨大的“英語磁場”給學生,不僅是在教學的40分鐘里面,更是要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被“不太正規(guī)但有趣”的英語環(huán)境包圍,自然而然習得語言,主動求學。
三、研究的過程、方法及成效
Grass和Selinker (1994) 認為兒童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更多是依賴語言習得機制。兒童的大腦有著較強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可塑性。此外,兒童得到的語言輸人往往比較簡單,既容易理解,又有利于語言習得。如此看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都更適合于語言的學習。在開展教學前,我們有必要充分了解這些優(yōu)勢,以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切實搞好這一階段的教學,而在這些所有的正式語言學習過程中,日常用語交流就是接觸外語新知的第一步。充分利用英語教育中的“磁場效應”,激發(fā)學生無意識習得知識的策略,感受氛圍與滲透那無與倫比的巨大魅力。
(一)日常用語 —— 無意習得
說起日常用語,基本上所有的英語老師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一直都在使用,有些老師可能會覺得很麻煩,課本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非常多,為何還要浪費時間教他們與課文無關的對話?可是我覺得非常有理由去堅持使用,甚至應該摳門地抓住任何你覺得有必要的時機立即加強輸入。
如剛開始新接手我現(xiàn)在任教的三年級兩個班,由于之前是沒經(jīng)過口語課的訓練,課堂用語顯得非?;靵y。于是在開學第一天,上課前偶然有兩個學生遲到喊“報告”,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機會使全班學生無意識習得語言,于是我阻止兩個學生的進入,讓他們把“報告”改成了“May I come in?”并讓幾個同學反復在敲門、開門的玩樂當中不斷練習句子,我也不停地重復回答“Come in, please.”全班同學非??炀蛯W會了。現(xiàn)在,只要有同學在英語課堂上遲到,自動自覺地用英語征求同意才進教室??雌饋砗孟窈軣o謂,但這畢竟讓他們在課前就有種英語的意識存在,給我們實際教學帶來不少方便。
又如平時我們老師問學生借東西,或者獎禮品給學生,又或者是讓學生幫忙做了事情,我們都可以不斷運用日常交際用語,一次不懂,說兩次,因為是在非教學時間的一般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抵觸心理相對減弱,在我自身的實踐中都可證明,我的學生現(xiàn)在均能非常禮貌、樂意地和我說:“Please lend me your….” “Thank you.” “You’re welcome.”等等簡單用語。
而相對于高年級的同學來講,可以用的句子更多了,你經(jīng)常和他們在談話中使用學過的句子,即使他們不能全部如你所愿表達出來,但有部分同學可以回答,另一部分沒開口的可是能聽懂大意,這其實已經(jīng)很足夠,我覺得“That’s OK!”了。例如電話用語,現(xiàn)在我教的五年級學生(因為我三個班,要跨級)只要有事打電話給我,首先都會說:“May I speak to Miss Weng?”這是在學完“電話用語”那一課后我要求他們使用的。
以上這些不過是我們師生間一些日??谡Z交流剪影,看起來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卻無意中時刻提醒著他們:和英語老師交流需要用語,而這些用語是這樣表達的。無意識的記憶是最深刻的,它所產(chǎn)生的巨大英語磁場影響力在同學之間迅速蔓延,不自覺中成為他們的驕傲,盡管很多時候我也曾經(jīng)想過放棄過,但最終堅持下來,現(xiàn)在看到了效果,自然是苦盡甘來。
(二)氛圍渲染 —— 耳濡目睹
1、學校環(huán)境
就小學生而言,一天24小時里面,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給予學生的幫助與影響是最為深遠。因此從早上孩子們踏入校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們“籠罩”在關注英語中,具體實施如下:
(1)放眼四周皆英語。
例如筆者的學校要求語、數(shù)、英、體衛(wèi)藝、綜合實踐、科普6個科組,都要有自己科組特色的展版和學科資源收集,就我們英語來說,學校建造了“英語閣”和“英語角”,學生習作展覽、展版等都給學生一個較好的環(huán)境(這些較好環(huán)境是相對于我們鄉(xiāng)鎮(zhèn)小學而言,和名校自然是有一定差距)。設置英語櫥窗,介紹國外風情,日?;蛏僖姷亩陶Z詞句,或展覽學生學習英語的成果,把每次英語競賽公布在英語櫥窗,讓學生們每每進入校園都有新鮮的感覺。
(3)天天廣播聽外語。
學生每天下午上課前,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都會開話筒做節(jié)目,節(jié)目內(nèi)容由學生自定,但其中必有英語“自由講”一項,講的內(nèi)容很豐富,有時教學生一些日常用語,有時來講講英語詞匯的小故事。在學生心中,紅領巾廣播站是他們中午時候接觸英語的一座空中橋梁。
2、班級創(chuàng)設
教室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主要陣地,因此營造一個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英語學習氛圍,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誘發(fā)他們語言學習的潛能,更能讓他們在耳聞目睹中感知英語。
在我所教授過的班級里,我都十分注重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沉浸在英語中,為他們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揮小學生善于聯(lián)想、想像力豐富的特點,鼓勵學生們?yōu)樽约旱陌嗉壠鹨粋€英語班名,并自己為這名字配圖上色,然后粘貼在教室門上。學生給自己班級起的名字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有以動物名稱命名的如:Monkey Class, Rabbit Class, Tiger Class… 有以水果命名的如: Pear Class, Pepper Class, Peach Class… 有以班級特征命名的如: Happy Class, Funny Class, Naughty Class…
班級的黑板報每期須有一定量的英文內(nèi)容,可以是笑話、格言、日常易錯題等;每兩個月我還要求學生們自編英文手抄報活動,主題自定,但必須每期有所不同,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明確組員分工,自創(chuàng)報刊名,選好材料。學生還可以參考有關英語語言國家的風景名勝、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資料。起初孩子們都模仿各英語報紙的編排,慢慢地大家開始注重體現(xiàn)自我特色,展示不同風格特點。在個人或小組完成之后,我便收集整理成冊或粘貼出墻,作為學生的學習成果展出。除了手抄報,有時也進行評比:英文抄寫評比、英語作文比賽(上個月我有個學生的英語作文在《番禺日報》發(fā)表,那著實在我的學生中牽起了一股寫作熱潮)、英語作業(yè)展,這除了學校要求的大展出之外,我?guī)缀趺看味荚谡n前把前一天作業(yè)完成比較好的同學的作業(yè),拿出來在實物投影下投放出來,我稱之為“Homework Show”,以此激發(fā)起學生們認真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展示自己的愿望。
四、研究的意義
氛圍、滲透這兩個名詞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它所包涵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學當中卻在不斷翻新使用,而這種更新替用在我校已經(jīng)開始踏入正軌,在它所鋪開所及的范圍內(nèi),必將使教師的教學更加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此中達到人、語、境三者的最佳融合!
參考文獻:
1、《讓英語課堂活起來》Mary Slattery /Jane Willis原著 孟春國 編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發(fā)行2006年5月第一版
2、《英語是玩出來的》 何杰、劉麗芳 編著 南海出版公司發(fā)行 2007年5月第一版
3、《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 岳蔚 主編 寧波出版社發(fā)行 2006年3月第二版
4、《外資企業(yè)文化》(第五章:活動教育文化場的理論建構與實踐) 陳柏成 編著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發(fā)行 2006年10月第1版
5、《外語教育心理學》 賈冠杰 編著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