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從出現至今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其發(fā)展迅速令人難以想象,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計算機可以說是一項必備的技能,而且其在教育方面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是一些傳統教育所不能及的,像是多媒體技術,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借助計算機將多種信息形態(tài)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活躍思維能力都是有幫助的。所以如何使用計算機去讓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讓學生對學習更加的感興趣成為了教師們所要思考的新問題。應用計算機去開發(fā)學生潛在能力和智力,是一個十分嚴肅且極有前途的事業(yè),我國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應該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計算機教育模式。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方法 課程安排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157-01、
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電腦現在已經成為了人類必不可少的一項工具,學會使用計算機、掌握計算機技術也是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基本條件,更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我們生活在21世紀,那么就必須學會如何利用電腦這樣一個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教育是為了讓下一代更好的去使用計算機及以后能夠對其感興趣去深入學習,進而為社會培養(yǎng)下一代計算機人才,為科技的發(fā)展提供儲備力量,而計算機教學應該著重于應用。計算機學科的綜合性是非常強的,數學、物理等等都會與其關聯,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綜合性強才讓學生難以深入的去學習。學生要學習簡單的計算機使用,在利用計算機進行語文。數學、自然、思想品德、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訓練和教育,把計算機知識融會在各科學習和課外活動中。
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介的理論與實踐?,F代教育技術迅速發(fā)展,需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跨世紀人材,必須提高教學效益,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下面就多年來計算機教學的工作總結,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1 教學內容適應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使用計算機,計算機的一些基礎理論和知識固然需要講解,但是筆者認為那些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去背一些條條款款或者計算機歷史,其意義并不大,因為最終是讓學生去使用計算機而不是去參加計算機知識競賽,所以所有的教學都應該是以應用為基礎。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聲影圖像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通過一些多媒體軟件教學,將計算機知識比較直觀的傳遞出來,除了能夠活躍氣氛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而且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培養(yǎng)興趣,有了興趣才不會對于一些知識產生乏味感和逃避感,而且這樣生動的教學對于計算機的一些算法之類的內容也更加容易讓學生理解,比起口述和板書更加的直觀,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能夠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也符合現代年輕人對于新鮮事物好奇的獵奇心理。當我們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之后就應該開始從實踐出發(fā),其實并非所有的學生將來都是從事于計算機開發(fā)工作,所以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對于講述的內容全都牢牢掌握,這樣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知識,計算機的一些過于專業(yè)的軟硬件知識,就是教師本身也不一定的知其詳盡,因為工作內容不同,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學生都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技能,以及對他們普及計算機知識,提升他們的計算機興趣,為他們的計算機道路找到方向,至于學生之后是否從事計算機行業(yè)則不是計算機教育的范疇,當然如果學生對于計算機有深厚的興趣那么教師可以適當的為這類學生進行深入講解,如果向學生灌輸過于高深的知識,結果知識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學應以上機為主。同時,機房上課要求我們的教師由以往的知識傳播者,變成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向導或顧問。
2 教學方法采取相互學習、啟發(fā)教學
計算機的操作不少的學生都已經掌握了,因為現代計算機已經不是什么新奇的東西了,許多學生的家里都有計算機,所以在計算機操作課上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一些使用一點都不陌生,這也是計算機和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其他學科沒有教師的講解和點播是很難自己去摸索的,而計算機則不同,就算沒有教師的點播,一些基本的操作還是可以摸索出來的。所以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學科的這樣一個獨特性來展開教學,給學生多一點的上機操作課程,少一點理論講解課程,或者將理論課程并入上機課程,這樣學生在操作和摸索中有什么不明白的,教師可以直接為其解答,這樣既有針對性,問題的處理也更加的高效,而且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的頻繁,一些會的學生可以為不會的同學做小老師,這樣老師也不至于疲于奔命的為不同學生講解不同問題。而且適當的為學生設置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摸索答案,學會操作,這樣能夠活躍學生的大腦,訓練他們的探索能力,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每年都在更替,所以自學和摸索能力也是必備的學習能力。
3 重視直觀,激發(fā)興趣
不少老師教學都是采用事先將理論講完然后開始安排學生的上機時間,其實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因為從講完理論到上機,會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學生容易遺忘知識,而且這些理論如果不和操作結合,其實作用根本不大,等到上機課時,就會變得很模糊,所以上機和理論講解之間的間隔不能太長,最好是兩者結合,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掌握,而且記憶也深刻,其實學習不是講理論灌輸然后讓學生去實踐,而是在實踐中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樣才是現代教育的精髓,我們都提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但是怎么結合卻沒有明確的說明,兩者先分開再結合還是一直是結合在一起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哪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學的更好,掌握的更牢固,我們就應該選用哪種教學方式。
原本很簡單的東西,為什么弄得那么復雜,教學要有創(chuàng)意,尤其是新的課程,不要照搬原來的常規(guī)教學,要適合本課程的特點。對于初中學生,他們的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接受更快些,那么我們就應采取適合他們學習方法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為許多操作在課堂上教學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的。例如同樣是講述鍵盤,現在只需一節(jié)課時,同學們就能基本掌握鍵盤的使用方法,每介紹一個鍵,大家立即動手操作這個鍵,立竿見影。實踐證明,這種教學直觀,同學們感興趣,它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為計算機教育者,我們需要謹記一件事,計算機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正是這個不同的特點讓計算機教學需要走一個不同的模式,教學內容不僅要緊貼時代的步伐,在教學模式上也要創(chuàng)新,多多的讓學生動手實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