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水墨,黑白灰中把玩油滑,它不一定沒有意義;有一種圖式,色域中流向浮泛,它也未必是荒謬,但他們都存在著楊勇的水墨圖式的探索里,如此很好。
起初見楊勇的畫,是顏色比較吸引我,但我坦言這并不是一個智慧的入手點,風景本就是古今東西藝術中的“常客”,“取巧”的印象著實沒有討好的了很挑剔的我。然而,系列性的呈現后,楊勇色域山水水墨語言的探試,讓我不得不贊嘆,他的現代山水畫的美學意旨與主題情境都不止于悅情,更在于深味,徹底地脫離了傳統(tǒng),直率的表達著屬于他的精神指引,收獲著他的“意味”。其他的他并不糾結。
作為畫面的敘述者,楊勇卻并不認為山水只是一種“常態(tài)”,他用各種顏色賦予萬物肌膚,流暢線條賦予動靜,有無之間構造情結,視覺的矛盾性與強烈的沖突無不反映著他細膩的“瞬間感”,同時也帶出了他空間的深長姿態(tài)。楊勇指向的形式與內涵上的拓展既是人文精神的表現,也是挑戰(zhàn)藝術史新潮觀念與樣式的原動力,他所關注的絕不是筆墨規(guī)范,追求的也不是驚世駭俗的前衛(wèi),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有效的運用他獨特大膽的色彩和語言傳達當下,以及自我的生存體驗。
勤奮、開朗、時尚是我對這位藝術家的最初印象,愛在生活中篩選信息,專注于自我所欲求則是我們稍微熟悉之后發(fā)現的,愛喝老酒、聊收集、討厭吸煙讓我漸漸的感受到了楊勇其實是哲學家黑格爾語境下的細膩的藝術家。他開玩笑說他不喜歡屬于任何“體制”,也非學院畫家創(chuàng)作群體,在我看來這恰好是他要的價值和區(qū)分在當代水墨發(fā)展中多元觀念下存在的藝術取向,不費力在外圍上是藝術家該做的。
“名家求精,大家貴真”。我想楊勇圖式色域之新,根源于其創(chuàng)造欲望之真,色彩的純粹彰顯了他的自然精神,藝術媒介的多種可能性,以及楊勇未來更好的藝術,根本還在于他筆下精神意向的準確表達,這是個有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