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闡述了如何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本文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定義、步驟以及任務型教學在高職英語課的應用方面,探討了如何將任務型教學運用到高職英語課,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進而提高學生實際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51-01
在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了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價值。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與現行的教學方法存在沖突。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教學還存在。固守傳統(tǒng)教學方法,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另外生源層次不一,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面對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生源,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等,這些都是成功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而恰當運用教學方法是其中一個先行的條件,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更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1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定義及步驟
1.1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定義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它是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種強調“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 centered)”和“做中學(doing by learning)、學中做(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灌輸知識的模式,讓學生融入到課程學習中,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1.2 任務型教學的步驟
(1)任務前階段。
這個階段只要是引導學生學習與任務有關的語言知識,向學生說明完成任務的要求以及活動步驟,主要是突出任務主題,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減輕學生的認知學習負擔。其操作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幫助學生明確任務的主題和目標;二是為學生提供準備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如何完成任務,如打算說什么,怎樣說等;三是給學生聽一段與任務有關的錄音材料或讀一段文章,等等。
(2)任務中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設計若干個微型任務,以構成任務鏈。學習單元中的任務設計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形成一個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螺旋是式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個人,結對子或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
(3)任務后階段。
在這個階段,教師有序地組織學生向全班展示任務的成果,其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語言的表述能力。其操作步驟可分為兩步:先由若干個學生或小組代表作匯報,然后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可提出補充意見,也可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之處。這個階段可與檢查評價階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小組評價,教師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重在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有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問題,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任務完成的質量。
在任務型教學的模式下,任務的設計要注意的幾點要求:
①任務的設計要有興趣性、真實性?;顒右詫W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要盡量真實。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任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做到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要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
②設計任務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如果任務在最初就很難,學生很難有興趣參與,那么任務就無法完成。首先讓學生明確任務目標,任務話題,然后分任務前、任務中及任務后三個階段一步一步地給學生分配任務,形成一個任務鏈。開始設計的任務應稍微簡單些,讓全部分學生都參與進來。隨著任務的漸漸深入,學生對任務信息的了解不斷增加,更容易接受后階段稍難的任務。
2 任務型教學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
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任務型教學的模式逐步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的價值在于組織學生開展適時的活動,及時提供并調整學生交流中的問題,通過情景任務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英語學習。
以下總結了多種類型的任務以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1 采訪式
學完《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第二冊Unit6 Famous Characters后,結合本單元對明星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明星的材料,進而讓學生演繹記者對明星的采訪。首先,教師幫助學生明確任務的主題:interview a famous character,學生分小組確定個人職責(采訪對象、記者、記錄員、匯報員、聽眾)。記錄員在采訪進行時記錄并填寫采訪表。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同學匯報采訪結果并把采訪表上交。然后,找?guī)捉M學生來到講臺前,仿照訪談節(jié)目的形式,演繹記者采訪明星,記錄員也跟著去做記錄。最后,教師和學生對采訪做出評價。
2.2 辯論式
例如學了《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第二冊Unit2 Food/Drink and Housing后,任務如下:結合本單元閱讀講述租房的話題,舉行一個辯論賽,辯論當下熱門話題:租房vs.買房。
2.3 寫作式
例如,在學完《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第一冊Unit1 College Life后,可讓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暢想,設立自己在大學的目標,或者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暢想,分組討論后,寫一篇作文,最后各小組互換文章,互評作文,最后老師可找兩組學生的代表說出自己的暢想,老師做出評價,另外讓各組學生挑出最優(yōu)作文進行評價。
2.4 計劃型
這種由教師提供信息,學生利用信息制定計劃的任務更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學習了《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第二冊Unit 3 Travel 4,教師可以提供旅行社的一些旅游路線,讓學生討論周末計劃,去什么地方,乘什么交通工具,暈車怎么辦。通過討論計劃,成功突破語言點。
3 結語
總之,實施了任務型教學途徑后,課堂上經常有兩人對話,小組調查,情景表演等等。成功地將話題、結構和任務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英語的認知、技能、能力等方面整體發(fā)展。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楊淑君.試論任務型英語教學[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2):72.
[3]張志美.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M].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