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我們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教師要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追求靈魂和精神的充實,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多讀書。通過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至樸至真、聰慧單純。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讀書呢?
首先,要有計劃地讀書。要杜絕讀書的盲目性,今天看文學名著,明天看教育理論,后天看教育名家,結果是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既耽誤了時間,又沒有收獲。所以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之后再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一本書大約需要幾天讀完,每天讀哪一部分。有些人想起來就讀,想不起來就不讀,這是不可取的。另外,還應該制定一個長期的規(guī)劃。弟子規(guī)說:“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只有寬嚴相濟,遠近結合,讀書的成效才能顯現出來。
其次,要有選擇性地讀書。不要什么書都讀,畢竟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應該優(yōu)先選擇一些有利于我們專業(yè)和個人成長的書籍去讀,把它們當成我們的良師益友,每天不間斷地讀書,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多讀一些教育理論和經典教育案例,多與一些名師進行心靈對話,會提升你的教育素養(yǎng),升華你的教育手段,甚至能改變你的教育人生;多讀一些名著,會使你變得文雅和博學,洞察世界,感悟人生,馳騁環(huán)宇,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哉!
第三,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最忌走馬觀花,一目十行??焖匍喿x,不做筆記,所讀的內容就會很快遺忘。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是自己的書,就不要怕在上面寫寫畫畫。一篇文章,要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疑問或者見解。最重要的是把書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讀書講究“眼到”“口到”“心到”,只有“心到”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要想做到心到,只讀一遍是不夠的,要反復誦讀,仔細揣摩,認真摘記,這樣才會很快消化吸收,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讀書還要有懷疑精神,要敢于挑戰(zhàn)別人的見解和理論,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在懷疑和印證的過程中,你會覺得自己在不斷成長。
第四,要學會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讀書。教師雖然工作很忙,但并不是一點時間也沒有。在工作閑暇時,如果能靜靜地讀一會兒經典美文,舒服地讀一個教育案例,既能愉悅身心,又能緩解疲勞,真可謂一舉兩得。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睌D一點時間用來讀書,比上網聊天、購物和打游戲要有意義得多。在信息教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可以閱讀的書籍和查找的資料越來越多,所以找時間利用網絡閱讀可以說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高興、輕松地去讀書,而不要抱有一種應付的、敷衍的態(tài)度。只有主動、用心地讀書,才能體驗到讀書的樂趣。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所教的學生,請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吧!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