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從下向上的過程,語文學習亦如此。語文學習是字詞句篇章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詞語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老師們往往只重視內(nèi)容的感悟,而忽視了對詞語的教學;或者只重視對字詞的認讀、書寫,而忽視了對詞語的理解??v觀語文教學本身,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課堂教學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規(guī)范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詞語教學得以規(guī)范呢?
關鍵詞 詞語教學;語文
一、在運用中感受詞語教學的溫度
對于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飽經(jīng)風霜”一詞,不同的老師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引導方法。
教法一:
(請學生課前查字典,理解“飽經(jīng)風霜”一詞。)
師:什么是“飽經(jīng)風霜”?
生:形容經(jīng)歷了很多困苦和磨難。
師:車夫的臉為什么會“飽經(jīng)風霜”?
教法二: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回憶在生活中看到過的“飽經(jīng)風霜”的臉,回憶起了的話,請舉手。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車夫的這張臉。
生:額頭布滿皺紋。
生:眼眶深深地陷了進去。
生:頭發(fā)枯黃枯黃的。
師:從這張臉上你還能不能看出點別的來?
生:這位車夫家里很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生:車夫的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拉車的活對他來說是很累很累的。
師:是啊!同學們,就是這樣一位車夫,光著腳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車,玻璃深深地扎進了他的腳底,地上流了一大攤血。他想站起來,可是,腳底的劇痛,使得他只能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會怎么做?
(生紛紛發(fā)言)
師: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來看看魯迅是怎么做的……
這兩種教法截然不同,教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見一斑。教法一的學生雖然能正確說出“飽經(jīng)風霜”的意思,但卻不會靈活運用;教法二的學生盡管不能完整說出詞語的詳細解釋,卻可以靈活運用。
二、在情境中把握詞語教學的深度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詞語教學更是獨具特色,用他那極富親和力的語言與學生平等對話,在了無痕跡的情況下幫助學生準確解析詞語的含義,滲透了詞語的用法。在給學生講解“流利”一詞時,于老師是這樣做的:
師:看看“流利”這個詞語在哪句話里?找出來讀讀,看看說的是什么?
生:(讀)“那位同學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總理不住地點頭?!?/p>
師: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嗎?誰能背一背?”
生:(背)“鋤禾日……”
師:他背得怎么樣?誰能說一說?要求用上‘流利’這個詞語。
生:**同學背得很不流利?!?/p>
師:以前學的,今天一時緊張沒背好。我想,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想起來了。再背一遍,怎么樣?
(該生又背,這次背得很好)
師:這次背得怎么樣?誰再來說一說?
生:**同學這次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師:你知道流利是什么意思嗎?
生:流利就是背得不結(jié)巴。
生:流利就是讀書讀得很熟練。
師:請小朋友看我在干什么,然后用“流利”說一句話。(老師拿出鋼筆在紙上作寫字狀,筆不出水,甩不出水,甩了甩再寫。)誰來說一說?
生:于老師在紙上寫字,鋼筆有時不出水,寫字很不流利。
師:我換一支筆,看看怎么樣?(老師用另一支筆流利地寫出了“高山流水”四個草書。)
生:于老師這支筆寫字很流利。
生:于老師用一支紫色的鋼筆,很流利地寫出了“高山流水”四個字。
“流利”一詞,意思抽象,學生理解或造句都較為困難。于老師精心設計情境,溝通詞語與生活情境的聯(lián)系,詞語的意思便化為具體的形象,進而運用詞語描述情境,既生動地理解了詞義,又給造句賦予了情趣。因此,對一些詞義抽象的字詞,只要我們注重過程,善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描述情境,就能將詞語化作具體的形象儲存于學生的記憶之中,終生難忘。
三、在聯(lián)想中拓展詞語教學的廣度
“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闭缫徊坎课膶W作品或影視劇都是由情節(jié)和細節(jié)組成,通過情節(jié)和細節(jié)來感染人一樣,課堂教學的精彩也主要表現(xiàn)在情節(jié)的安排、組織和細節(jié)的處理上。在詞語教學當中,教師頗具匠心的安排的確能讓課堂更加精彩!比如一位老師在《搭石》一課中,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人影綽綽”一詞的。
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生:我認為是“姿態(tài)柔美”的意思。
師:不錯,還有一個詞語叫“綽綽有余”,“綽”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寬”的意思。
師:是嗎?你知道“綽綽有余”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就是很寬。
師(微笑地):老師告訴你,“綽綽有余”不是“很寬”,而是“很寬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我覺得是“寬裕、富?!薄?/p>
師:理解了嗎?(生點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師:體會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來豐富,用心來體會這兩個詞語,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師:你還想來描繪一下,說吧。
生2:我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tài)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
師:聽你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
該老師把通過查字典理性理解詞義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想像入境感性領悟詞語意蘊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學生不僅掌握了詞語的字面意思,而且進入詞語所描繪的如詩如畫的意境,深切感受到詞語所蘊含的情韻、色彩和美感,真正達到了感性與理性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
細節(jié)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可以點綴五彩人生,也可以建構精彩課堂。教師不著痕跡的詞語教學設計,讓學生的模糊意識頓時清晰,讓枯燥的教學彰顯精彩!同時,詞語教學與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水乳交融,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