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美國文學的不斷發(fā)展,以典型的黑人女性作家為代表的美國黑人文學不斷崛起。在當時,國內很多關于黑人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從西方女性主義文學角度為根本出發(fā)點,大多數(shù)是從女性批判主義的角度進行闡述,力求發(fā)展黑人的女性主義,以黑人女性為主體,希望通過這種模式開創(chuàng)黑人女性主義作品理論的新紀元。
一、關于《黑奴吁天錄》的內容介紹
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很多黑人女性作家由于資料匱乏,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時候,對于社會的理解和精神的闡述都缺乏意識的把握,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對社會的作用往往來源于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考察。我們可以從很多作品的比對分析中窺見一斑。所有作品的誕生都對社會意識生活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逗谂跆熹洝返淖髡逪BStowe創(chuàng)作該作品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揭露當時黑暗的奴隸制度,喚起人們意識當中的覺醒,從而聯(lián)手起來廢除奴隸制度。美國總統(tǒng)林肯在這部作品問世時對該部作品做了高度評價,評析該作品為美國內戰(zhàn)時期最偉大的“小女人”之作。由此可見,該作品的影響非同一般。林紓在作品的序言當中對作品做了明確的標注,稱其為書系小說一派,在書中對拜仁役奴情狀的描寫,表面看齊全無心肝者,實際則是在表達仇視異種的社會現(xiàn)象。余俟覓得此種紀錄,再譯以為是書之佐證。由此可見,所有的文學作品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都有著自己鮮明的代表性,作者的主旨是喚起人們的覺醒,但是林紓翻譯此書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讓人們認識到在美華工凄慘的生活現(xiàn)狀,喚醒那些一直擁有“美國夢”的中國人。
美國人文學批判主義的代表作家哈羅德·布魯姆曾經(jīng)說過,大多數(shù)的男性作家一般都處在類似于俄狄浦斯情結的焦慮影響之中,很多的文學愛好者在前輩的影響之下苦苦創(chuàng)作,生生不息。但是女性作家群體則恰恰相反,她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很少受到別的作家的影響,一般都是以一種類似于姐妹情誼的協(xié)作式把作品的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很多男性作家的抗議小說模式并沒有被他們所借鑒,女性作家在借鑒前人文學精神和文學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在文學時間平臺領域超于空間去進行對話交流,這種對話有時是欣賞和贊揚的,有時又是歇斯底里的批判。
從《黑奴吁天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黑奴的生活是十分黑暗凄慘的,林紓對于此書進行翻譯的目的是給國人一個警示,告訴大家很多華人工友的生活過的比黑人還要凄慘,他們受到非人的待遇。當然,對于國外小說的翻譯,我們一直在摸索和探討。不管是什么時代,譯者對作品進行翻譯都要本著遵循原作品的意旨來翻譯,站在原作品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翻譯?!逗谂跆熹洝愤@部作品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宗教、階級、種族等問題,作者把黑人命運的救贖都寄托于上帝,這是那個時代的局限,作者的視野被當時的社會所蒙蔽。真正可以解救黑人命運的不是上帝,是推翻奴隸制的統(tǒng)治。二、《黑奴吁天錄》作品中所闡述的
譯者歸化策略 勒菲弗爾曾經(jīng)提到,很多作品的意識形態(tài)動機一觸即發(fā)。作品在受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同時,也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制約。作為譯者,在翻譯作品的時候一方面要受到社會壓力的約束,對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有所抵觸,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對作品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內容進行改寫??梢园岩庾R精神的操控看成一只摸不到的手。借鑒歷史描寫的方式對長期以來人們精神層次中最為本質的意識形態(tài)隱喻性地進行改寫。近年來,人們對意識形態(tài)表現(xiàn)作品的展示研究越來越多,這種社會精神形態(tài)對作品的影響也得到越來越多認知,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意識形態(tài)是隱藏在作品背后的一個推手,它不但間接地操縱著精神作品的本身,也在很多情況下通過語言對作品產(chǎn)生影響。很多作者一般不會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一旦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擺在前臺,作者才會屈從或者叛逆這種社會意識??梢哉f,在大多數(shù)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的主體意識都會參與其中,尤其是外來翻譯的作品。《黑奴吁天錄》的翻譯在很多地方都明顯地體現(xiàn)了譯者內心的歸化策略,譯者直接介入到意識形態(tài)的兩種較量中,通過低意識形態(tài)的闡述來表達新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內容。盡管在翻譯作品時,林紓在很多地方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表達,比如“是書言教門事孔多,悉經(jīng)魏君節(jié)去其原文稍繁瑣者。本以取便觀者,幸勿以割裂為責”。這些話都是作者自我意識的最好表達,通過分析也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原文的精神基礎上有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所有這些思想意識的表達都是來源于意識形態(tài)的再現(xiàn)。
概括是作者常用的手法,寥寥數(shù)語表達原文中作者認為繁瑣的相關內容。這個手法在 《黑奴吁天錄》中運用較多。如詞語“公理”,在林紓生活的中國,判斷人們的行為舉止可以用 “公理”來衡量,而在原文中映出的價值判斷標準為基督教義。這反映出兩種道德價值觀的差異。又如,原文中“上帝將選取那些獲取少的人升入天堂,將補償那些受苦的人”,譯者在譯文中用了中國人都很熟悉的因果報應的佛教思想加以替換。通過分析 《黑奴吁天錄》及其原著Uncle Tom’ s Cabin不難發(fā)現(xiàn),在作品中明顯存在作者對于意識形態(tài)操控的情況。作者通過刪除、概括、覆蓋、添加等手段來弱化源語中所隱含的宗教思想及其道德價值觀念,以此來強化譯者所處時代的流行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
三、《黑奴吁天錄》對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的詳解
《黑奴吁天錄》將黑人人性塑造得過于簡單化,在作品的很多細節(jié)之處有悲天憫人的成分。斯陀夫人作為白人,她并沒有把作品深處黑人復雜的內心完全地勾畫出來。不論是在文學因素的構成上,還是文學社會作用的表達上,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很深的寫作特征。該作品在題材創(chuàng)作上主要采用了中國本土的章回體形式,既有對人物的介紹,也有譯者本人自己觀點的論述。在書的命名上可以看到很深的中國古典小說的韻味。作品把中國本土化的慈愛、悲天憫人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梢哉f,譯者的改寫是有自己的系統(tǒng)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在喚起人們打碎自己幻想的“美國夢”的同時,也警示人們不要再被舊惡的奴隸制度所壓榨??梢哉f,不論是詩學角度,還是文學譯者的改寫,都有很強烈的徹底性,最后呈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是一部全新的中國式的小說作品。
林紓這位偉大的譯者為了給國人警示,在譯著《黑奴吁天錄》中可以看出明顯的操控改編痕跡,這樣做的原因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首先是 “以取便觀者”,譯者本人考慮到讀者的反應。林紓翻譯此書的目的就是給國人以警示,告誡國人,很多華工所受的虐待甚于黑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在翻譯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其次,譯者作為中國首個對外國小說進行翻譯的先驅,其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也是在摸索中進行。他能夠在眾多國外作品的浩瀚海洋中放眼望去,并置于歷史的視野中,不得不說是進步和積極的。我們讀這部作品,與其說是作者操縱了意識形態(tài),不如說是譯者心中的目標讀者和社會賦予的使命和目的操縱了原文的意識形態(tài)。但是在該部譯著中, 由于涉及國外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階級以及時代的局限性,作者將黑人的教化、靈魂的歸宿以及自由之路都寄希望于上帝的救贖,而沒有認識到奴隸制本身才是產(chǎn)生一切罪惡的社會根源。從這點來看,作者對現(xiàn)實狀況認識深度不夠,政治信仰還有待提高。
譯者在文學的創(chuàng)作上具有改寫的屬性,在《黑奴吁天錄》中便可窺見一斑??梢哉f他的譯者是兩種文化和詩學的交鋒,而在交鋒中詩學占據(jù)了上風。作者將晚清時代的流行詩學運用于該書Uncle Tom’ s Cabin中,使得該書不僅僅具有當時晚清的詩學特征,迎合了當時讀者的期待,更為重要的是符合當時晚清中國內患外辱亟待變革的社會狀況。不過,計者對原文詩學的痕跡還是進行了不少的保留,沒有做到完全摒棄,既忠實原作又有改編的特性,總之,譯作表現(xiàn)出來的詩學特性取決于無形中兩種文化力量的對比, 也取決于改寫的程度和譯者本人。
四、結 語
非洲裔美國人亨利·路易斯·蓋茨認為,因為“黑色”是一種社會建構,19世紀的黑人女性文學通過模仿其他形式的文學而獲得新生。女性作家這個新興獨立群體可以跨越年代、區(qū)域、階級,甚至種族之間的差距,她們在閱讀作品中理解并修正其作品,逐漸從一個最邊緣的、被奴隸制壓制而失語的弱勢群體發(fā)展成最富有影響力的女性群體,自此黑人女作家構建出了一個以黑人女性為主體的各種話語相互交織的“雜語共生”的文本世界。
[參考文獻]
[1] 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187.
[2] [美] 哈里耶特·比徹·斯托夫人.黑奴吁天錄[M].林紓,魏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2.
[3] 靈石.讀《黑奴吁天錄》[A].楊聯(lián)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07.
[作者簡介]
陳薇(1980— ),女,河南開封人,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化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