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是草原上最出色的騎手,每年一次的那達(dá)慕大會上,他總是最終的勝利者。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頭發(fā)漸漸有些發(fā)白,但他的騎術(shù)依然無人能敵。
他最令人稱奇的還不是他的騎術(shù),而是他能馴服各種烈馬。廣袤的大草原上,盛產(chǎn)駿馬,但有些馬兒生性剛烈,桀驁不馴,不允許把韁繩套在他高昂的脖頸上,更不允許人們把沉重的馬鞍安在它的脊背上,每年光因為馴馬而受傷的騎手?jǐn)?shù)不勝數(shù)。但無論性子多么倔強的烈馬,只要被尼瑪發(fā)現(xiàn),不出七天,人們就會看到尼瑪騎著它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身影。
他站在草原上,輕輕一甩手腕,無論那匹烈馬怎么上下躥跳躲避,套馬繩都準(zhǔn)確無誤地套入馬頸,剩下的事情就是遛馬。他緊緊抓住套馬繩,讓這馬兒圍著自己盡情奔跑,直到這匹馬因為力氣耗盡自己停下來為止。這是馴馬的第一步。經(jīng)過這一步,許多馬兒的傲氣就會被打壓下去,頭顱不再高昂,渾身上下流著汗水,呆呆著站在原地喘著粗氣。
第二步就是耗馬,說到底就是人和馬比賽誰更有毅力。從遛馬開始,人就要和這馬不分開了,人干的主要工作就是達(dá)到一個目的——不讓這馬舒服:馬想不動,你就要想法讓它動起來;馬想吃草,就是不讓他吃……馬的一切要以馴馬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第三步就是要套上馬具。馬兒無論如何都不能擺脫尼瑪對它的控制,漸漸就喪失了抵抗力,乖乖地聽從尼瑪?shù)臄[布,被套上馬具。這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逐步讓馬兒適應(yīng)馬具,不可操之過急。很多馴馬人把握不好時機,導(dǎo)致功虧一簣。
三步過后,尼瑪就可以翻身上馬,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騎著馬兒在草原上絕塵而去了?;貋頃r,馴馬也就圓滿結(jié)束了。
當(dāng)然,尼瑪這一次就遇到了對手——一匹渾身都是炭黑色的野馬。這匹馬是一個野馬群的首領(lǐng)。人們都說,這匹馬奔跑起來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在你面前一閃而過,真是一匹罕見的寶馬。由于正值旱季,草原上的水塘干涸了許多,牧民們在幾個水塘邊下了好幾次繩套,才終于捕獲了它。
尼瑪耗費了七天的精力,那匹馬依然是我行我素,對于尼瑪視而不見。尼瑪拿出了他的殺手锏——重達(dá)十幾斤的大盤鞭。他把盤鞭高高拋向高空,借著慣性,迅速把盤鞭拉回來,當(dāng)然這次盤鞭會準(zhǔn)確地從馬兒的身體上劃過,一道鞭痕深深地印在馬兒的身上,有幾滴鮮血滴落在綠色的草葉上。一鞭,兩鞭,三鞭……尼瑪也記不清打了多少鞭子,他的雙手累得都有點哆哆嗦嗦了,而那匹黑色的馬兒依然巍然站立在前方,一點也沒有向尼瑪屈服的樣子。
老邁疲憊的尼瑪起來的時候,陽光已經(jīng)把草原染成了金色。他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五歲的小孫子貢嘎正拿著蘿卜喂食那匹黑馬,馬兒彎下高高的頭顱,小心翼翼地啃食著蘿卜,而小孫子用他嫩嫩的小手輕輕撫摸著馬兒長長的臉頰……忽然,黑馬臥倒了下來,小貢嘎竟然慢慢爬上了它的脊背,馬兒緩慢地伸展四肢站了起來,在金色陽光的映照下,形成了一幅美妙溫馨的圖畫。尼瑪?shù)难劬τ行駶櫫恕?/p>
當(dāng)陽光再次照耀到美麗寬廣的大草原時,馬欄里不見了黑馬的蹤影。尼瑪宣布他老了,從此不再馴馬。但許多外出牧馬的人又看到了那道黑色的閃電,它帶領(lǐng)野馬群,向著草原深處疾馳而去……
責(zé)任編輯∕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