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海省位于我國西部,是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氣溫低、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日照強等顯著特征。青海省占地總面積達717500km2,居全國第四位,但青海大部分,地域?qū)儆诟咴貛?,林木相對稀少,全省林地面積僅僅只有2650000hm2,是一個林地比重很低的地區(qū),為了開發(fā)青海的林木業(yè),植樹造林工程是必要的措施。青海也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較差的省份,適宜在青海造林的樹種相對而言比較少,而種植檸條能夠提高植樹造林的質(zhì)量,并確保較高的造林保存率和成活率,經(jīng)過容器育苗培育的苗木比裸根實生苗造林的質(zhì)量和成活率都有顯著的提高。
【關(guān)鍵詞】青海??;造林;檸條種子;容器育苗;試驗
近年來,由于退耕還林工程的大幅度推進,檸條的種植范圍逐漸擴大。檸條屬于落葉灌木性樹種,具有耐旱、耐寒和耐貧瘠的特性。檸條的根有相當強的穿透力,它分泌出來的有機酸能夠降低根際土壤的PH值,可以在疏松土壤的同時為能其提供養(yǎng)分。檸條種子所表現(xiàn)出的極強的生態(tài)適宜性,使之成為荒山造林和水土流失的先鋒樹種。與此同時,檸條也是相當優(yōu)質(zhì)的飼料資源,具有相當高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學價值。因為容器育苗具有比裸根實生苗造林更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所以容器育苗必將成為造林行業(yè)的主流發(fā)展趨勢,而檸條容器育苗非常適用于青海這種林木面積不足又干旱少雨的省份。
1 試驗前的準備
1.1 試驗地的選擇
青海省干旱少雨且有嚴重的春旱,這都是影響植樹造林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容器育苗的試驗地選擇應(yīng)本著“就近造林,就地育苗”的原則,將檸條放置在灌溉條件和排水條件都比較良好且管理方便、植被覆蓋率在50%~80%的地方。在種植的時候應(yīng)該把握好種植密度,不要使初植密度過于疏松,以免覆蓋率達不到標準而影響實驗結(jié)果。
1.2 育苗容器的標準與營養(yǎng)土比例
為了讓檸條在容器育苗期間的生長有保障,對于育苗容器的選擇不可以疏忽。檸條應(yīng)該采用直徑為6cm、高為12cm的容器袋來進行育苗工作,在每一個容器袋的底部可以打4~8個透氣孔,透氣孔直徑在0.8cm左右。由于對種植密度要求比較嚴謹,所以在每平方米放置289袋左右就可以了。至于營養(yǎng)土就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本著經(jīng)濟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當?shù)氐姆柿腺Y源,采取復(fù)合型的混合土,泥土、羊糞、復(fù)合肥的比例為100∶5∶0.5 。
1.3 營養(yǎng)土消毒和種子處理
將營養(yǎng)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放進篩孔為1cm的篩子進行過濾,混合攪拌,再用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殺菌滅毒,均勻攪拌后放置24h。
在播種前3d,將經(jīng)過精選和檢驗之后的檸條種子用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消毒,同時要用溫水將種子浸泡24h,撈出后再進行高溫催芽,同時要經(jīng)常將種子進行翻動,使種子均勻受熱,在種子發(fā)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1.4 裝袋與播種
把營養(yǎng)土混勻后進行裝袋,裝好袋的容器放在育苗池里,保持充足的給水,等到水滲下后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在每個袋子里面種下3~5粒種子,用細沙進行覆蓋,覆蓋越薄越好,不要超過1cm,然后在覆地膜上蓋上麥草,以防止日灼并保持濕度與溫度。
1.5 苗期管理
出苗期時一定要保持好容器里面的土壤濕度,出苗之前要每天進行1~3次噴水,出苗之后要早晚各噴水1次,每10d要進行1次底水灌溉。在苗床上要加蓋好遮陰網(wǎng),以保證出苗率。
2 造林時間
檸條的直播容器苗至少要培養(yǎng)60d以上才可以開始造林,時間不應(yīng)過短,否則就會造成幼苗側(cè)根少而短的情況,苗木的木質(zhì)化程度太低會不容易成活。當苗木全都煉好以后就可以進行上山造林了,上山造林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有雨的季節(jié)。青海大部分地區(qū)的雨季是從5月中旬開始至10月中旬結(jié)束,所以上山造林的時間應(yīng)選擇在每年的6月至10月之間最為合適。對于檸條來說,最佳的上山造林時間為每年的6月以后,即雨季到來之后,在這個時候上山造林不會導(dǎo)致苗木的木質(zhì)化。容器苗的主根在剛剛露出營養(yǎng)袋底部的時候,造林的成活率最高。
3 苗木的運輸方式與栽植方式
運輸苗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容器袋中土壤的含水量,將含水量嚴格控制在最低標準,達到不干透而又堅實的狀態(tài),避免在運輸過程中苗木土壤散開的情況出現(xiàn),保護好苗木根系的基本完整,這是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較高的重要原因。栽植苗木的栽植坑一定要比容器袋高出3~5cm,保證坑底平坦,適當?shù)纳钤砸矊⒂欣诳购岛捅S谐苫盥?。在造林時要保證栽植坑中土壤的濕潤,挖好坑后立即將苗木放進坑中,不要讓坑中的土壤晾干了。栽植苗木的時候要將容器袋取下,將苗木單獨放入栽植坑中,用濕潤的土壤將坑填平蓋好。穴面上最好覆蓋一層細碎砂土,以減少土壤水分的快速蒸發(fā)。如果將苗木放在防沙治沙的坑中,成活率將高達96.2%,保存率可高達90.3%以上。
4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檸條容器育苗的試驗表明,檸條容器育苗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質(zhì)量都遠遠超過裸根苗造林,容器育苗可以極大地縮短育苗時間,延長造林時間,增加苗木的壽命。容器苗在帶著土壤上山栽植后不易缺失水分,且根系完整,栽植過后不緩苗,使造林成活率得到顯著提高。根據(jù)地域省份的不同,環(huán)境變化也不同,而檸條容器育苗技術(shù)可以打破造林的時空限制,使得各地都可以快速的改變荒地情況,大大降低造林成本。推廣容器育苗甚至可以將以前一年兩季的造林活動變?yōu)橐荒甓嗉荆瑒?chuàng)造了新的造林模式,提高了造林成效。
參考文獻
[1]梁詠亮,李新志,王小玉.檸條容器育苗播種時間與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J].寧夏農(nóng)林科技,2007,03:5-7.
[2]殷玉明,張彩彥,王鵬.干旱地區(qū)檸條容器育苗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15:140,142.
[3]高曉峰,石正軍,張建林,周慶林. 檸條特征特性及容器育苗技術(shù)要點[J].遼寧林業(yè)科技,2013,03:58-60.
[4]馮全章.青海東部中高位山地旱作造林技術(shù)[J].林業(yè)實用技術(shù),2009,0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