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化在詞語演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探討“幾多”由疑問代詞到程度副詞的語法化歷程以及隱喻、語用等級和句法語義變化對“幾多”語法化的影響。
關鍵詞:幾多;語法化;隱喻;語用等級;句法語義
作者簡介:馬冬晴(1988-),男,湖南省常德市人,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2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3--01
“幾多”最初是一個疑問代詞,大約興起于隋唐之際,在唐詩中已廣泛使用(張振羽(2009)對《全唐詩》進行窮盡性調查,發(fā)現(xiàn)“幾多”有125用例)。[1]在宋代,“幾多”逐步由疑問代詞轉化為了程度副詞?,F(xiàn)在,“幾多”一詞大多存在于南方方言中,口語化程度高。我們對“幾多”進行語法化分析,以展示其演變的歷程。
一、隱喻對“幾多”語法化的影響
隱喻就是從一個認識域到另一個認識域的投射,是一種用一個具體概念來理解一個抽象概念的認識方式。[2]“前”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兩個基本義項,一個義項是處所名詞,人或物正面所朝的方向;前面。如,“教室前”,表示教室的前面。另一個義項是時間名詞,表示時間在先或在前。如,“三點前”,表示三點以前。“前”由一個處所名詞演變?yōu)橐粋€時間名詞,就是在隱喻的作用下,把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的結果。隱喻在“幾多”語法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皫锥唷痹凇稘h典》中有兩個義項,一個是詢問數(shù)量的疑問代詞,意思是“幾許”、“多少”。如,“日日進前程,前程幾多路?”。(唐·白居易《送春》)。另一個是程度副詞,意思是“多么”、“何等”,表程度和感嘆。如,“羅綬分香,翠綃對淚,幾多幽怨?!保ㄋ巍り惲痢洞汉蕖罚???梢姟皫锥唷痹陔[喻的作用下由數(shù)量域投射到了程度域。數(shù)量域具有[+量]征,程度域也具有[+量]征,語義上具有相容性。所以,[+量]征是“幾多”由疑問代詞轉變?yōu)槌潭雀痹~的語義基礎。
二、語用等級對“幾多”語法化的影響
邢福義先生在《漢語語法學》中也指出,采用包含表任指的疑問代詞,可以表示周遍性意義。[3]
據(jù)圖,我們能認識到,如果一個人能舉起M,那么他就能舉起一切。如果一個人不能舉起m,那么他就不能舉起一切。周遍性意義隱含著量的極點。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shù)疑問代詞具有周遍性意義。例如:
(1)你吃了什么?(表示聽話人可能吃了一切東西)
(2)你去哪兒呢?(表示聽話人可能去了一切地方)
(3)你要買多少?(表示聽話人可能買所有的東西)
“幾多”就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多少”,也是疑問代詞,也具有周遍性意義,也隱含著量的極點。進而可以獲得程度上的量度。周遍性意義在語用等級上為“幾多”的語法化奠定了基礎。
三、句法語義變化對“幾多”語法化的影響
語義和句法的變化常常隱含著語法化。根據(jù)語法化的漸變原則,語法化是一個連續(xù)的漸變過程。包括語義漸變和句法漸變。
a組:
(4)一聲腸一斷,能有幾多腸。(唐代 李端《東門送客》)
(5)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幾多人。
(唐代 方千《上鄭員外》)
b組: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代 李煜《虞美人》)
c組:
(7)無限坐佳人穿繡徑,幾多妖艷奇絕。鳳燭交光,銀燈相射,奏簫韶初歇。(宋代《大宋宣和遺事》)
(8)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 宋代 李清照《玉春樓》)
d組:
(9)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只看這數(shù)句,幾多分曉! (宋代《朱子語類》)
(10)圣人分明說,昔者圣人之作《易》,觀象設卦系辭焉以明吉兇,幾多分曉?!?(宋代《朱子語類》)
e組:
(11)少,未盡勸誘之術,故進獻者無幾。宜增益其條,如中都時,仍許各路宣撫司俱得發(fā)賣,庶幾多獲貯儲,以濟不給。”于是尚書省更定制奏行焉。 (元代《金史》)
(12)口中哺哺禱祝了半天,拿桌上的骨牌洗了又洗,然后擺成一長條,又一張張的翻出,看有幾多開。如此者三次,原來是中下、中平、上上,趕忙翻出書來一看。
(清代李伯元《文明小史》)
(13)守邊隅,遙頒封號,算是羈縻得法了。從前有個圖謀獨立的,連衡約縱,游說諸旗,倒也有幾多附和。畢竟時機未熟,人心不齊,依舊沒有結果。
(民國 費只園《清朝三百年艷史演義》)
語義上,一個詞由A義轉變?yōu)锽義,一般總是可以找出一個中間段,既有A義,又有B義。即A→A、B→B。句法配置也具有這樣的漸變過程。就“幾多”而言,語義上,A義:幾許,多少;B義:多么、何等。句法配置上,A 配置:疑問代詞+名;B配置:程度副詞+動詞。
a組從語義上說,“幾多”只具有A義,是疑問代詞,純粹地詢問數(shù)量,是語法化的開始階段;從句法配置上說,“幾多”后接名詞“腸”、“人”時,是一個定中結構。b組從語義上說,同時具有A、B義,同時具有“幾許”,“多少”和“多么”、“何等”的意義,是語義的過渡階段;從句法配置上說,在五代時,“幾多”既可以是疑問代詞又可以是程度副詞,處于句法配置的過渡階段。c-e組從語義上說,只具有B義,只具有“多么、何等”的意義,是語義的定型階段。從句法配置上說,進入宋代,“幾多”演變成了程度副詞,經常性充當狀語,是句法配置的定型階段。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從d組開始,大約在宋代,“幾多”后面的句法成分出現(xiàn)了動詞,但動詞性還不是很明顯,處于形容詞向動詞的過渡階段。到了e組,大約在元代,“幾多”后面的句法成分出現(xiàn)了明顯的動詞性成分,成為一種明顯的現(xiàn)象,完成過渡。這個過程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
參考文獻:
[1]張振羽.從“幾多”看近代漢語“幾”類程度副詞的形成[J].南華大學學報,2009,(10).
[2]吳福祥主編.漢語語法化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p394.
[3]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p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