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我們可采用學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味到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手段之一就是采用誦讀法教學。本文主要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采用誦讀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誦讀法;創(chuàng)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3--01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最傳統(tǒng)的手段。我們一直致力于誦讀法的實踐,并著意加以改革。利用新手段注重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使其快速領悟讀物音韻,提取語言營養(yǎng),更好地進行自我表述,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第一、誦讀引路,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賞析,潛移默化
教師在講授新課中,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誦讀,仿佛有一股磁力,吸引學生,使其自覺體會并模仿教師誦讀中的強與弱,急與緩,沉重與輕快,嚴肅與活潑。在教師所創(chuàng)造的良好課堂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藝術語言的熏陶,進而激發(fā)起學好語文的興趣與欲望。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確誦讀時應流暢,感情真摯,并作方法與技巧的點撥,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與作品融合起來。這樣不僅得到意境美的體驗、語言魅力的領悟,而且還進入更高的層面,自覺鑒賞并遷移運用。
如《阿房宮賦》氣勢磅礴的前四句,教師要讀中透出情和意,反復誦讀,使學生領悟理解。\"六王畢、四海一、巫山兀、阿房出。\"既寫出了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統(tǒng)一中國的英雄氣概,又暗示出他大興土木,放縱聲色,不惜耗盡所有而導致衰亡的因由。文筆雄健氣沖云天。誦讀時必須讀出氣勢,讀出作者的情緒。
不同作家,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風格,使得文章自身也有不同的格調,李白的《將進酒》涌動著一種回旋激蕩的強大氣勢。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流露出博大深沉的情感,通篇一氣,流暢跌窘,亢奮激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則情思委婉悠轉,舒展有致。這些華采流溢的作品,老師要精心指點,反復誦瀆,含英咀華。讀出情感,讀出氣勢,讀出美感,才能使學生真正領略到文章的\"妙不可言\"。有了豐富的美感體驗,學生在遇到類似的作品時,經(jīng)教師稍加指點,就可以自己去品味鑒賞,美讀一番,從而實現(xiàn)遷移。
第二、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氛圍,調動學生內(nèi)心渴望,使其表現(xiàn)欲得以釋放,從而達到熟練背誦
1.為誦讀配上和諧的音樂
美妙的音樂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而且誘發(fā)學生領悟作品的內(nèi)在意境美,教師在解讀文章作品之前。就可以根據(jù)不同文體風格、主題,選擇相宜的樂曲。如誦讀《荷塘月色》配上理查得·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小夜曲》,誦讀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配上《春江花月夜》,誦讀王維的絕句《送元二使安西》配上樂曲《陽春三疊》,這些回腸蕩氣的曲調,深深地打動了學生,使他們沉醉在詩情曲韻中,較快地進入美的意境。
2.借助影像,展示美妙畫面,配合誦讀
在誦讀時,利用影像將文字內(nèi)容描述的景象在體感過程中演示出來,引導學生兩相對照,學習課文。 講《聽潮》時,許多學生很少見過大海,但要理解《聽潮》一文中作者對大海的真切感受,僅靠影片、課文讀音是領略不了作者昕潮時所感受的大誨的樂章和情趣的。于是我把文中海睡、海醒、海怒三段內(nèi)容的讀音與相應的幾幅動態(tài)畫面合成帶子,用電腦媒體播放出來。學生既看到大海的動態(tài)圖,又聽到了海醒海怒的潮怒聲,此時再進行悠揭激昂的誦讀,這種氛圍怎能不使人陶醉。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感悟而且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畫面中,情愫涌動,聲伴情發(fā),自覺地去朗讀進而背誦課文。學生在頭腦中完成圖文的兩相轉換,這種方式更生動直觀。多邊性多層次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提高感知能力,其效果非常突出。
第三、利用誦瀆,積累語言材料,完成感知遷移
誦讀作為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不僅符合漢語言語的特點,具有音樂節(jié)奏感,平仄聲韻整齊有致,易引誦讀,朗朗上口,而且符合閱讀教學內(nèi)在程式:感知——領悟一一升華。經(jīng)過大量閱讀、記誦,不僅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而且提高了語言感知力,并培養(yǎng)自主的說與寫的能力。這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不可多得的 一個妙方。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讀書時多用心去體會作品的情調,用情向作者勾遇,讀到動情時,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真正體現(xiàn)聲情并茂。
第四,要使誦讀在繼承中求得創(chuàng)新。
1,不提倡篇篇,記背,但對那些短小精悍的優(yōu)美詩文、精彩片段提倡熟讀,銘記于心,臨到用時則得心應手。
2,誦讀方法多樣化,有齊讀、散讀、分層分組讀。同時,與討論、分析、比較法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3,改變單純動口的作法,提倡動口、動腦與動手相結合。誦讀時,讀思結合,邊讀邊想,一有心得便隨手筆記,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總之,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誦讀的條件與環(huán)境使誦讀成為學習語文的經(jīng)常性活動。只有這樣,語言積累多了,感情力提高了,語文素質自然也就增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