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捏提法、注射前冰敷、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對A型肉毒毒素眉間紋注射疼痛的影響。方法:納入98名進行A型肉毒毒素眉間紋注射的患者,隨機分為四組:干預組分別采用捏提法、注射前冰敷5min、注射前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60min進行干預;對照組按傳統(tǒng)注射方式,不進行疼痛干預。注射結束后對疼痛進行VAS評分,并記錄其他不良反應。結果:三干預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5.88±2.41)。局麻組(3.56±1.88)評分最低,捏提組(3.94±2.15)、冰敷組(4.17±2.23)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捏提法、注射前冰敷、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減輕A型肉毒毒素眉間紋注射疼痛,其中捏提法簡便實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肉毒毒素;眉間紋;疼痛;VAS評分;干預
[中圖分類號]R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10-1082-03
肉毒毒素通過特異性阻斷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乙酰膽堿自突觸前神經(jīng)末梢的釋放,阻斷神經(jīng)肌肉傳導。將定量的肉毒毒素注射于不同的部位和層次,作用于目標肌肉或腺體,已廣泛用于延緩上面部皺紋,如:額紋、眉間紋、魚尾紋、皺鼻紋等,還可用于治療面肌痙攣、面癱、露齦笑、咬肌肥大、頸闊肌紋、多汗癥和腋臭等。在美容領域,我國已批準其用于治療眉間紋。眉間紋注射的目標肌肉為降眉肌、皺眉肌和降眉間肌。
肉毒毒素注射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水腫、注射部位瘀點等。由于需要進行多點位注射,患者通常會關注注射的疼痛,降低注射時疼痛的技術可明顯減輕患者注射時的不適和焦慮[1],提高其滿意度和依從性。既往研究顯示包括局部制冷、單純的捏掐、神經(jīng)阻斷和局部麻醉等技術在減輕注射疼痛方面是有效的,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本研究觀察和分析捏提法、注射前冰敷、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三種干預方法對A型肉毒毒素眉間紋注射疼痛的影響,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價,指導臨床結合自身條件選擇適宜的方法減輕A型肉毒毒素眉間紋注射時的疼痛。
1 材料和方法
1.1 受試者:納入門診擬治療眉間紋的求美者,包括動力性患者、運動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張力亢進的患者。年齡25~65歲,男女不限。排除標準:①不能正確理解VAS評分者;②已知對A型肉毒毒素及配方中任一成分過敏者;③重癥肌無力或肌無力綜合征等神經(jīng)肌肉疾病患者;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⑤注射部位感染;⑥正在服用與本品存在相互作用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青霉胺、奎寧及鈣拮抗藥等患者。
1.2 試驗步驟:計算機隨機生成數(shù)字,將受試者分為四組:包括捏提組、局麻組、冰敷組和對照組。除每組采用的不同干預措施外,其余注射方法均一致。治療結束后立即進行疼痛的VAS評分,并記錄其他不良反應。
1.2.1注射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潔面、拍攝靜息狀態(tài)和最大皺眉程度時的照片后取坐位,根據(jù)目標肌肉的大小、位置、是否對稱以及眉弓、眉毛形狀,用記號筆進行定點,共分為5~7個注射點,覆蓋眉間區(qū)參與皺眉紋形成的全部三組肌肉。將注射用生理鹽水2.5ml加入A型肉毒毒素(保妥適R,艾爾建公司)100U中,輕輕晃動混勻,抽取備用。局部消毒后,選擇29G一次性胰島素注射器(BD公司),于標記點快速垂直進針至肌肉層,緩慢推注,根據(jù)肌肉大小每個注射點2~8U不等,拔針后立即以棉簽輕輕按壓止血。所有受試者均由同一名注射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治療。
1.2.2干預方法:①捏提組:注射時左手捏提起標記點附近皮膚,使注射點位于食指和拇指之間,輕施壓,右手持針進行注射(圖1),拔針后棉簽按壓注射點,解除施壓;②冰敷組:將自制冰袋置于無菌手套中,冰敷5min后進行注射;③局麻組:復方利多卡因乳膏2~3g(每克含丙胺卡因25mg及利多卡因25mg,北京紫光制藥有限公司)以薄膜封包60min后進行注射;④對照組:不采取其他干預措施。
1.3 評價指標:采用VAS評分進行疼痛程度評價:在卡片上劃一條10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不能忍受的劇痛,中間部分按大小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越劇烈,對應的分值越大。受試者在注射完成后根據(jù)自我感覺的疼痛程度在橫線上劃一記號。觀察者記錄卡片上對應的數(shù)值,數(shù)值精確到mm。設定1mm長度的VAS評分值為0.1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S-N-K法,P<0.05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共納入98例患者,其中女性86例,男性12例,年齡26~63歲,平均(49.2±11.36)歲。首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者65例,占66.3%。平均單點注射劑量4.12U,F(xiàn)=0.928,P=0.062>0.05;平均整體注射劑量24.89U,F(xiàn)=0.896,P=0.074>0.05,各組間單點及總注射劑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1)。
2.2 VAS評分比較: 納入的98名患者均完成VAS評分,其中對照組24名,捏提組25名,局麻組26名,冰敷組24名,各組VAS評分見表2。與對照組比較,三組干預組的評分均較低,經(jīng)方差分析,F(xiàn)=12.37,P=0.023,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S-N-K法進行比較,局麻組評分低于捏提組與冰敷組評分,P<0.05,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捏提組與冰敷組評分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不良反應:共有12例患者的14處注射點出現(xiàn)瘀點。其中對照組3處,捏提組1處、局麻組4處、冰敷組6處。局麻組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結束后9例患者局部輕微紅斑,邊界清楚,不伴瘙癢,未予處理,0.5~2.0h后自行消退。
3 討論
臨床應用A型肉毒毒素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已證實其安全、有效,并發(fā)癥多與不熟悉局部解剖結構、注射技術欠佳有關。應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眉間紋,采用差異化、個體化的精準注射,嚴重副作用非常少見。注射相關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瘀點、腫脹,其中疼痛是患者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以疼痛為結局指標的臨床研究中,VAS法被認為是測量疼痛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以10cm劃分的標尺可以方便而靈敏地適用于感覺的評價,并可得到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3]。
肉毒毒素注射的疼痛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注射時的體位、注射點部位、注射器直徑、銳利程度、注射用稀釋液、稀釋濃度、注射層次、刺入和拔針的速度、持針的穩(wěn)定程度、推注速度等。雖然既往研究證實用含防腐劑的生理鹽水[4]或利多卡因稀釋肉毒毒素可以減少注射疼痛,但保妥適等市售產(chǎn)品的處方信息均推薦使用無防腐劑鹽水進行重組復溶,故本研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減少其他成分導致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的可能性。研究均采用直徑0.33mm的29G一次性1ml胰島素注射器。該注射器1ml分40個刻度,將100uA型肉毒毒素以2.5ml生理鹽水稀釋時,濃度為40U/ml,即每刻度為1U,且由于采用固定式針座,幾乎無注射死腔,使注射劑量判定更加準確。本研究均由同一名注射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注射操作,使注射層次、刺入和拔針的速度、持針的穩(wěn)定程度、推注速度較為一致。
既往研究顯示捏提法、注射前冰敷、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等方法均能減輕A型肉毒毒素注射時的疼痛。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為復配的淺表麻醉劑,用于無破損皮膚或粘膜表面時,可釋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達真皮層和皮下層,在真皮層痛覺感受器和神經(jīng)末梢處積聚,通過阻止神經(jīng)沖動產(chǎn)生和傳導所需的離子流而穩(wěn)定神經(jīng)細胞,從而產(chǎn)生局部麻醉效應[5]。局部冷卻可減低肉毒毒素注射的疼痛[6]。采用冰或氣化冷凍劑等造成局部低溫,可通過減低痛覺神經(jīng)的傳導速率和阻斷疼痛傳導到脊髓來減輕不適。也有研究顯示,冷卻方式用于減輕疼痛的作用有限[7]。捏提注射時對表皮神經(jīng)施加機械壓迫,可影響神經(jīng)纖維機能的完整性,可能使疼痛性刺激不能通過神經(jīng)傳導通路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造成痛覺神經(jīng)傳導暫時阻斷;也可能在施壓注射時,有兩種信息進入中樞,一是注射引起的痛覺傳入信息,二是機械壓迫引起的感覺傳入信息,兩種信息到達脊髓以上各級中樞內進行整合,結果改變了痛覺傳入信息的性質,使機體對疼痛刺激產(chǎn)生的感覺受到抑制,產(chǎn)生鎮(zhèn)痛效果。
三種方法比較,以局部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最為有效。但該方法耗時較長,止痛效果與封包時間密切相關,時間過短不能達到很好的鎮(zhèn)痛效果。且該法存在變態(tài)反應風險,部分患者封包后局部可能出現(xiàn)紅斑或浸漬樣改變,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冰敷法取材容易,耗時相對較少,但冷刺激本身即為一種不適感受。捏提法注射無需增加治療時間,止痛效果與冰敷法相當,且局部壓迫使捏提處局部小血管閉塞,使注射器刺入血管的可能性減小,拔針并棉簽按壓后方解除壓力,可減少出血的可能,從而減少注射處瘀點的發(fā)生,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越. A型肉毒素延緩上面部皺紋的應用[J].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2, 21(10) : 1877-1878.
[2]Weiss RA,Lavin PT.Reduction of pain and anxiety prior to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 with a new topical anesthetic method[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9,25(3):173-177.
[3]郝雙林.臨床疼痛的測定方法及其評價[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3,14(4):228-230.
[4]Murad A,Jeffrey SD,Kenneth AA.Pain associated with injection of botulinum A exotoxin reconstituted using isotonic sodium chloride with and without preservative,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Dermatol,2002,138(4):510-514.
[5]Kashkouli MB,Salimi S,Bakhtiari P,et al.EMLA cream application without occlusive dressing before upper facial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Ann Plast Surg,2008,60:353-356.
[6]Engel SJ,Afifi AM,Zins JE.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pain relief using a topical anesthetic skin refrigerant[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0,63(9):1443-1446.
[7]Beer KR,Wilson F.Skin cooling provides minimal relief of patient discomfort during periocular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J].Dermatol Surg,2011,37(6):870-872.
[收稿日期]2013-04-13 [修回日期]2013-05-22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