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理念如何實施實驗教學是當前教學的熱點。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主要闡述了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化學實驗再開發(fā)的幾點體會。重點闡述實驗教學后續(xù)研究。利用現(xiàn)象可逆,增強學生求知欲;采取實驗二合一,實現(xiàn)學以致用;補充實驗,增強理論說服力;加強后續(xù)探究,巧設家庭小實驗提高學習興趣。使化學新課程的教學更具創(chuàng)造性,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化學 學生 實驗 再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16-01
化學新課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驗是永恒的課題,強化實驗引導學生探究實驗,開發(fā)引申實驗,其所達到的效果不容忽視。除了按照教材的安排進行實驗以外,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實驗還具有生成的功能。我就嘗試著對部分實驗進行生成性再開發(fā)。下面談一談本人對實驗再開發(fā)的幾點做法。
1 實驗再開發(fā)——現(xiàn)象可逆,增強學生求知欲
教材“白磷燃燒前后質(zhì)量的測定”,當學生看到氣球脹大時很是興奮,再看到氣球慢慢縮小,最后縮進玻璃管內(nèi),教室里頓時一片驚嘆聲。極大地刺激著學生去探索緣由,探究活動被推到了高潮,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總結得出“由于瓶內(nèi)氣壓變化引起氣球變化”的結論。教材實驗要求到此為止,為激發(fā)新一輪探究,我再拋出一個問題:如何讓玻璃管內(nèi)的氣球彈出?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同學們提出了多種方案,如:用鑷子取出,用玻璃棒捅出,通過加熱錐形瓶讓其彈出等等,最后我讓學生親自體驗各種方案的可行性??上驳氖牵鄶?shù)學生懂得利用前面學到的“瓶內(nèi)氣壓變化引起氣球變化”的結論來設計實驗方案。
2 實驗再開發(fā)——實驗二合一,實現(xiàn)學以致用
當做完實驗(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和實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后,本來按教材汽水瓶收縮變形使學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又用四朵石蕊小花讓學生學習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性質(zhì),我取出一瓶500 ml塑料瓶裝汽水,學生們先是詫異后就想到了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此時我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如何用實驗證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能否利用這瓶汽水來完成“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提出了許多方案,如:打開汽水瓶蓋,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打開汽水瓶蓋,將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打開汽水瓶蓋,塞上帶有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放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打開汽水瓶蓋,塞上帶有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放入裝有石蕊溶液的試管中,待溶液變紅后,再將溶液進行加熱觀察現(xiàn)象,按照他們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經(jīng)過有趣的探究實驗,學生親身體驗了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的事實,同時把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實驗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二合一的效果,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3 實驗再開發(fā)——補充實驗,增強理論說服力
實驗(白磷與紅磷的燃燒),教材只用白磷與紅磷的燃燒來學習燃燒的條件,教學時我們將實驗進行再開發(fā),提供部分器材讓學生動手實驗,蠟燭燃燒現(xiàn)象在隔絕空氣和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會對燃燒造成什么影響,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來使正在燃燒的蠟燭熄滅。學生們除了書上的方法外,還采取了用嘴吹滅、用書扇滅、用水澆滅、用剪刀剪去燃燒的燭芯等方法,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而是將前面得出的結論應用在他們的具體方法中,理論的精髓在這里得以體現(xiàn),通過增加這個探究實驗,在思維高潮中得出燃燒的條件,這樣使燃燒的條件記憶猶新。
4 再開發(fā)——后續(xù)探究,給力實驗原理
實驗(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反應制取氧氣):教材設計的實驗步驟中,缺少了對“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進行探究,我們可以在實驗后提出問題“是不是二氧化錳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于是告訴學生一切以事實為根據(jù),單獨對二氧化猛加熱觀察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學生堅定了二氧化猛的作用,學會了催化劑的概念,催化劑新名詞的神奇作用,進一步學習制取氧氣,使學生在質(zhì)疑中進入氧氣制取原理的學習。因此,后續(xù)探究在實驗教學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嘗試將實驗進行改動,做了如下改動:(1)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5 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加熱,再把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這兩支試管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2)將上述過氧化氫溶液倒入裝有二氧化錳的那支試管中,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經(jīng)過設計,使實驗探究過程更加科學嚴謹。實踐證明進行生成性再開發(fā),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
5 再開發(fā)——家庭小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將教學課題延伸至課外,集鞏固知識技能培養(yǎng)動手能力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于一體。例:用玻璃杯代替燒杯,用飯碗等代替做蠟燭燃燒的實驗,同學們都在家做了實驗,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經(jīng)過上課再次指導后,這個經(jīng)過改進的演示實驗最終又在家庭成功完成了,提高了初學者對化學的熱情。我們配合教學內(nèi)容將實驗延伸到課外,以促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經(jīng)常收集各種課外素材或者將課堂實驗用家庭日常用品替代,讓學生回去做為興趣去完成,有的實驗我們共同稱之為“廚房化學、綠色化學、生活化學”等,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當實驗內(nèi)容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積極性特高。例如:廚房里炒鍋起火如何使火熄滅;高度酒為啥能燃燒,如何讓它熄滅?等等,還有要求學生動手設計一個家庭實驗證明蠟燭成分里有氫等。這些實驗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在開發(fā)家庭實驗的中,展開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幫助學生自制儀器、尋找替代品,積極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地利用一些廢舊物品自行設計實驗裝置,自己動手制作儀器。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我們讓學生利用廢舊的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或用過的圓珠筆芯)組合制成多用滴管;利用裝洋參丸(或草珊瑚含片)的透明真空硬塑板制成微型井穴板;利用小號具支試管、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小號離心試管等制成一套試驗白磷與氧氣反應的裝置;利用裝青霉素的小藥瓶、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裝新簧片的小藥瓶等制成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有些實驗由于條件限制而無法完成,如一氧化碳的燃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和氧化鐵的實驗,因?qū)嶒灤嬖谝欢ǖ奈kU性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教學時我們采用課件進行演示。有些實驗的成功率不夠高,今后我們將繼續(xù)進行研究和改進,提高這類實驗的可行性、可視性和趣味性,充分發(fā)揮實驗獨特的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