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數(shù)與除法”的教學內容,是在理解了分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單位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幾分之幾,每份是多少個?”這樣問題學生容易理解。然而當把單位“1”變成“3個月餅”時,再問同樣的問題,學生就難以理解了。這方面的問題,是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共同問題。不少老師覺得自己講解清楚了,可是孩子并沒有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從實際教學案例出發(fā),具體進行教學設計,結合個人教學體會,探討行之有效課堂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分數(shù)與除法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97-01
在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教學中,歸納并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是重點。難點是能正確區(qū)分并解決“每份是幾分之幾?每份是多少?”這類實際問題。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方法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教學難點知識呢?下面,我就以“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教學案例片段,呈現(xiàn)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試著做些分析,探討好的教學方法,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1 實際教學案例分析
1.1 教學設計片段(一)
(1)從簡入難的引入問題:利用課件出示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幾個?
學生口頭回答算式及結果:6÷3=2(個)。
(2)把4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長多少米?
學生口頭回答算式及結果:4÷4=1(米)。
(3)課件出示一塊餅,提問:把這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每個人能分到這個月餅幾分之幾?每人分得多少個?
學生很容易說出:每人分得月餅的。繼續(xù)提問:這里的“”是把誰看做單位“1”?
(學生分析,回答問題。)
師:怎樣列式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1÷4=(個)(多媒體演示分的過程及結果)。
師小結:1個餅的是個餅。
1.2 教學片斷(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彼栽诮虒W教師應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
(1)多媒體課件出示3個月餅,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把3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這些月餅的幾分之幾?每人分得多少個?
由于有分數(shù)意義的基礎,學生思考后都能明確:每人分得這些餅的。
師:每人分得多少個,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算式:“3÷4”。
師:得多少?(對于每人分得多少個,學生有異議,有人說是個,有人說是個。)
(2)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結果。
小組合作操作:拿出圓形紙片,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四張,讓學生親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結果到底是多少?
(3)匯報結果。
學生回答并用紙片演示過程:
第一種分法:一個一個地分。把每個圓形紙片都平均分為4份,一共分成12份,然后再分給每一個人,這樣每個人都拿其中的三份。
師:那每人分得多少個呢?(讓一名學生將分到的紙片貼到黑板上,拼一拼,看是多少?)
生:個。
第二種分法:把三張圓形紙片疊放到一起,同時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疊的一份,每人分得3個餅的。
師:將每人分得的餅分別拼一拼,看是多少?
生:是個。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實踐驗證,對所學的知識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能力。講到這里,我覺得大多數(shù)同學的“明白”還是停留在直觀操作經驗上的“明白”,而沒有真正弄清為什么“1個餅的”與“3個餅的”是相等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總結出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就可以簡單地不求甚解地把被除數(shù)寫到分子上,把除數(shù)寫到分母上就算解決了這類問題的難點。這個問題如果用分數(shù)的乘法很好解決的。但是在這里是要通過分數(shù)的意義來理解,這對于剛接觸到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學生來說困難不小。
1.3 教學片段(三)引導學生分析:1個餅的與3個餅的是否相等,為什么
他們要辨別思考,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就是個餅。把3個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3個1張餅的,也就是個。在這里看似只是簡單的單位“1”發(fā)生了變化,其實還包含著等量代換的內容。這對于處在具象思維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個難點。
2 相關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1)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所學的內容才符合兒童的心里及年齡特征。(2)在教學教師應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驗證,再到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學習的意識。(3)在進行新知識內容的講解時,要循序漸進的從簡單問題開始,慢慢引入新知識。在講解過程中要巧妙的進行引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還要要及時全面的對所有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帶領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總體把握知識結構。(4)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數(shù)學知識不是單純,孤立的存在于書本中的,而是又其縱橫向的聯(lián)系,只有把握好知識間的聯(lián)系,才能真正把握好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3 結語
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單元教學重點與難點,認真進行各部分知識的教學設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實踐驗證,對所學的知識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吉平.經歷數(shù)學化過程從學生是樸素理解開始—— 關于分數(shù)除法運算法則教學的另思考[J].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11(9):2-4.
[2]金奎.立足細小點 成就“大數(shù)學”—— 從一道分數(shù)乘法題的教學說起[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8(2):15-17.
[3]趙俏卿.運算意義的理解與數(shù)學直覺的形成—— “分數(shù)除法”的學習難點分析與教學策略思考[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shù)學),2011(2):11-12.
[4]黃吉平.經歷數(shù)學化過程從學生的樸素理解開始—— 關于分數(shù)除法運算法則教學的另類思考[J].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1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