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們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還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他們進行觀察、實驗、計算、推理、驗證。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生們不但逐漸的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筆者針對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做了一系列的探討,希望能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合作探究 初中數(shù)學 教學 課堂 思考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56-01
1 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意義
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和友誼,培養(yǎng)了學生做事和生存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適應將來的社會需求。
2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2.1 組建小組
教師在教學進行之前,要把學生分成很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大約在4~6人左右,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由教師自行安排。但是安排的時候小組平均水平不能差異太大,比如,不能完全把優(yōu)等生安排在一個小組,也不能把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全部安排在一個小組。小組內部要進行分工,設組長、發(fā)言人等等。在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的時候,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
2.2 引導學生融入交流當中
在組建小組,并且分工完畢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到交流當中,學生只有進行了交流,才能夠獲得知識。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合理的任務,當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之后,就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開始操作和學習,并且形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適當?shù)囊龑W生對操作中存在的疑問進行小組討論和意見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將個人的任務在小組內進行整合、歸納、分析,最后通過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2.3 通過合作學習加深理解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要按照各組的能力和專長來進行分工的合作,發(fā)揮多人的優(yōu)勢和專長,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比如,在學習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6.3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用一根大約70 厘米的鐵絲圍城一個長方形,(1)要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2/3,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2)要使長方形的寬比長少5厘米,求該長方形的面積。(3)比較前兩個問題所得的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還能夠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
先讓學生討論如何設未知數(shù),問學生,在第2個問題當中,能不能直接設面積為x平方厘米,如果不能,那該怎么辦呢?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探索,在得出結果之后,派一位小組成員來上臺發(fā)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尋找到規(guī)律,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原理。
2.4 參與知識的變形探索
數(shù)學教學問題可以按照四個步驟(弄清問題—— 擬定任務—— 完成任務—— 回顧)來解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聯(lián)想、探索,這樣就能加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比如圖1,點C在線段的AB上,分以AC、BC為邊在線段AB的同側作正方形ACDE和BCFG,連接AF、BD,問題1:AF與BD是不是相等的,為什么?問題2:如果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那么問題1中所得到的結論是否成立?請畫出圖形并且說明詳細理由。(見圖1)
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進拓展和延伸,讓學生根據(jù)這幾個問題進行小組探究。問題1:AF與BD有什么樣的關系?問題2:當點C在線段AB上時,問題1中的AF與BD的關系是否依然成立?問題3:當點C不在線段AB上的時候,問題1中的AF與BD的關系是否依然成立?
通過對圖形進行一圖多變和一題多解的方式進行變化,讓學生進行合作完成這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2.5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月歷,并且告訴學生們,老師有一個特別的方法,那就是不看月歷和日歷,也能知道你們在豎列上圈出的相鄰的三個日期,把它們的和告訴我,我能立即告訴你們這三天分別是幾號。當教師這樣說以后,學生肯定會覺得新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教師在進行了幾次這樣的游戲以后,問學生:“老師得出正確答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然后教師再提出幾個問題:(1)豎列三個相鄰的日期數(shù)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2)橫列三個相鄰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3)用一個正方形任意的全出2×2個數(shù),比如11、12、18、19,把它們的和告訴小組成員,由各個小組求出這4個數(shù)。
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究,并且對月歷和日歷進行觀察和分析,最后將得出的規(guī)律在全班進行說明。
2.6 選擇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
開放性問題對于學生個人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因此,教師在設置這類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在學習《整式》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內容,可以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戲來教學,把學生按任務為中心的任務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然后分析搭出n個正方形的時候,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任務1:按圖來搭正方形;任務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shù)與火柴棒根數(shù)之間的關系,然后再寫出得到的結論。
提出任務以后,學生們紛紛進行探究,最后得出了多種的不同的結論,教師再讓小組派出成員到臺上來分享小組的成果,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對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數(shù)這一結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就達到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3 總結與體會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力量,21世紀是個競爭激勵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更需要高素質、高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初中數(shù)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建華.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 提高初中數(shù)學水平[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2(3):80.
[2]靳莉穎.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開放性教學探究[J].學苑教育,2012(24):56.
[3]任云云.淺談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新疆教育,2012(21):80.
[4]鐘建紅.開展合作探究教學 發(fā)展學生自學能力——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問題[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