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任務驅動教學法概念,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介紹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優(yōu)勢 應用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15-01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興趣不高,學習方式枯燥,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以及社會人才的需求。
1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溝通匱乏。老師在臺上孜孜不倦,學生在臺下死記硬背,甚至沒有興趣聽講。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老師不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的思維、優(yōu)勢無法得到有效地展示。課堂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自然就降低了,老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完全吸收。
(2)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學的效果不明顯,老師的教學優(yōu)勢也不能完全凸顯,老師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及優(yōu)勢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新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應運而生。任務驅動即老師首先將整個學期或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分成單個或者多個詳細的學習任務,進而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布置的任務一個個完成。這樣每位學生就主動參與到其中,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完成教學目標。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存在的問題,任務驅動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就顯而易見:
(1)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更簡單。在課堂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生與老師就會共同根據這個任務來學習與教授。學生首先會對這個任務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然后老師進行講解,教授學生對于這個任務的一些參考方法。如此一來,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都相對輕松的教授與學習。
(2)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在思維模式上提高了學生的緊迫感,不再被動接收老師教的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去探索知識,從而獲得成就感,如此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更樂于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3)實現(xiàn)了特色教學。采用任務驅動,使得對課堂內容有興趣的同學積極主動的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行探索,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和方向有了更彈性的選擇,那么老師可以從中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進而實現(xiàn)特色教學。
(4)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任務驅動,老師并不會給課堂內容設定具體直接的內容,學生通過老師給的方向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去完成任務,同時老師在學生內容各異的作品中了解到學生,不但完成了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也能在學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傳統(tǒng)的授人以魚的模式就該被果斷拋棄,而授人以漁則應該被廣而用之。
3 任務驅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策略
在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對于各方面的需求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中,顯而易見,在課堂中的主人—— 學生,他們的各種能力包括吸收、學習能力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中,那么老師的教學過程不得不在發(fā)展變化以適應學生的需求。而這中間的根本需求是不能僅僅依賴于一本教科書以及現(xiàn)有的教學理論。我們應該在滿足教學大綱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知識、新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知識構成更豐富,以此來適應的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我們已經闡述過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現(xiàn)在來介紹任務驅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策略。我們將分為五個應用階段進行闡述:
(1)第一階段老師指導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先要對這一節(jié)課中具體任務進行描述,同時指導學生該怎樣完成這一任務。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通過指導學生以什么為切入點,老師主要是在方式方法上進行引導,此階段的重點在于老師發(fā)揮指導作用,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
(2)第二階段學生實踐應用期:經歷第一階段以后,相信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忍不住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么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相信很多同學遇到的問題實質是一樣的,對于這類問題老師可以統(tǒng)一作答,一次解決。對于那些個性化的問題,老師應該各個擊破。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掌握熟練知識點,這一部分是占了課堂的大半時間,也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學生已經了解學習方法以及老師要講解的內容。在這一階段中,老師負責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也掌握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哪方面內容比較感興趣,并對自己的課堂進度進行調整。
(3)第三階段是交流學習期,這一階段主要是老師對上一階段的各種問題歸納總結,區(qū)分重點難點的講解,使得學生完全掌握知識點,同時據此引出其他相關的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眼界。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提出的各類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在于給學生大腦放松的同時,讓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改變,同學之間進行方式方法的比較后提升自身。及時點評同學的任務進展,在投影儀上或是其他展示工具上展示同學的作品或成果,激發(fā)同學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4)第四階段夯實創(chuàng)新期:同學們在比較了彼此的方法,看到不同的作品之后,激發(fā)進一步的實踐、創(chuàng)新欲望,除進一步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同時還會做一些方法以及思維模式上的改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5)第五階段歸納期: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任何方法在運用過程中必然有利有弊,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利用以上四階段處理課堂教學后存在的死角部分。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的老師要帶領同學在課堂結束前進行知識點小結,以便能使接受能力有限的同學可以及時了解到自己遺漏以及不熟悉的知識點,在課后進行復習。
通過以上五個階段,學生同樣也經歷了了解、學習、熟練、鞏固提高的過程,充分展示了任務驅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在課堂節(jié)奏上,老師可以遵循知識的不間斷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張弛有度;同時也要遵循學生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徹底的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4 結語
任務驅動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創(chuàng)新正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繼承與發(fā)展。如今,通過任務驅動在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點石成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充分得到體現(xiàn),也使教學方法得到充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探討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6):248-249.
[2]王宛平.“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4(2):45-46.
[3]周維京.淺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2):227.
[4]杜慧勇.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32):78.
作者簡介:朱莉(1977,5—),女,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