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風落葉時,每個人心中都以一種戀秋的情節(jié),或抒發(fā)悵然之情,或表現(xiàn)對秋的喜愛,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使得人們對于秋的感悟也不盡相同,讓我們一同感受秋的魅力。
秋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秋天
秋天總是醞釀出一種明朗而又沉穩(wěn)的詩意,也因此深得文人墨客鐘情。在他們筆下,秋天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靈動;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爛;是“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的浪漫;是“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大美……即使流傳了千百年,那些詩詞中所刻畫的詩意秋情,還在不知不覺中召喚著我們遠足出游,追隨著他們的眼睛去賞秋。也許不經(jīng)意間,你會與千年前的詩人相逢,幻化出同樣的心境,感受詩中的意境。
寒山秋水——讓身體沁入天堂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秋情:同樣是寫秋天,王維卻一改古人悲涼之調(diào),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深秋暮色的純美景象。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的景物,帶著北國之秋特有的淳樸,加上詩人在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那安逸的神態(tài),瀟灑的閑情曾引發(fā)出我們多少羨慕的感慨。此刻,時間正對,何不拋開心中的紛雜念想,用最純粹的欣賞眼光,去看看這個王維筆下的秋景有多吸引人。
壯美的山勢、紛呈的色彩、如洗的碧空,颯颯秋風撲面而來,飽含著成熟的味道,明媚秋陽將這千山萬壑重巒疊嶂照耀得通透鮮亮,穿行期間,看著那山,那水,想想那人那情,閉上眼,用盡全力地深呼吸幾口清新的空氣,或許你的胸膛也會在那一剎那間變得容納百川,即使陰郁的心情也早已煙消云散。
層林盡染——讓眼睛領略“楓”情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秋情:“好色”之秋,“楓情”萬種。古往今來,人們對“楓葉”的迷戀始終長盛不衰,
從歷代文人墨客對楓葉的迷戀,到如今熙熙攘攘賞楓的人流,那抹醉紅總是在這個季節(jié)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當年杜牧在南國的岳麓山賞楓葉時,踏著彎彎曲曲蜿蜒伸向山頭的山路,看到在白云飄浮的地方,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而夕陽晚照下,那楓葉流丹、層林盡染、滿山云錦、如爍彩霞相輝映的景象,卻更讓他如癡如醉,停車領略,感慨這絢麗的色彩堪比江南春日里鮮艷的花朵。
東籬采菊——讓心感受花的風骨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秋情:秋天菊花盛開,遍地金黃煞是好看,文人雅士們歷來有將人性賦予花木的雅興,他們自然也給菊花注入了氣節(jié)和品格。菊花也就因自己的美色、芳香、氣節(jié)、品格被歷代文人贊不絕口,并與梅、蘭、竹組成花卉“四君子”。花還被稱為花中“隱士”,因為它不張揚、不狂放、不沽名釣譽。所以,能淡泊處世的飽學之士往往會得到“人淡如菊”的佳譽。詩中陶淵明流露出了他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既寓情于景又直抒胸臆,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菊花在秋日的寒風嚴霜中傲然挺立、吐露芳華;因為她,紫色的如煙似霞,黃色的生機勃發(fā),白色的堆起千層瑞雪,粉色的羞落三月桃花……這個秋天,我們不妨感受一下菊的風骨:簪菊花、喝菊茶、品菊肴、飲菊酒。哪怕不能長壽賽神仙,也能活到“九十九”。
千里共嬋娟——讓思念寄托于秋景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情:人們喜歡悲春傷秋,同時也喜歡借月抒懷。展開浩如煙海的詩卷,詠月詩詞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繪其綽約嫵媚的姿影,或抒發(fā)相思和離別之情,或感傷身世和流離之苦,或寄托濟世報國之壯志,或是借以抒發(fā)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思考。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在很多詠月詩歌中,詩人將月融于的內(nèi)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與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并將詩的文學品位、思想內(nèi)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時至中秋佳節(jié),總有一份“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慨。張九齡的詩中所展現(xiàn)的澄澈柔美的夜景,處處滲透著婉約深長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語,哪是情語。由“海上生明月”的描寫,引出下面的抒情。由景入情,觸景生情,自然、貼切。
秋日勝春朝——讓耳朵將心叫醒
《秋日》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情:秋高氣爽,正是出游的好日子,呼朋引伴,攜侶同游,或登高望遠看北雁南歸,或?qū)飘敻栊φ勅松?。拋卻往日的煩惱憂愁,縱情于醉人秋景之中,豈不快哉。這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diào),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贊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fā)的勵志之歌,清朗之聲入耳,喚醒了人也喚醒了心。白鶴入云霄,秋日勝春朝,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
油彩描繪的秋天
如果說中國的詩詞中描繪出的秋天是一幅寫意風流的畫卷,那么西方的油畫所描繪出的秋天則更添一分唯美與浪漫的氣息。畫家們用油彩描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秋景,柔和而明麗的顏色讓人陶醉,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心中的秋天。
自然之美
想象在一個秋日的午后自己獨坐在河邊,陽光不那么刺眼,黃綠樹葉被風吹著沙沙作響,仿佛柔美的音樂,抬頭望天,云也白的很好看,低下頭就能看到清澈的小河泛起波紋,風景如畫,這是多么美好的場景,就如同《干草車》所描繪的那樣。
約翰·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是19世紀英國最杰出的風景畫家之一。他的風景畫的重要特點,是忠實于畫家自身的視覺感受,真實地表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尤其是自然界的光、色效果,具有樸實、自然、清新的藝術風格?!陡刹蒈嚒肥撬钪娘L景畫,1821年在法國巴黎沙龍展出時,許多法國畫家為之傾倒。
該油畫描繪了康斯太勃爾誕生的村莊。英國薩??丝ぃ⊿uffolk)斯陶爾河(River Stour)河畔的小村莊特福德(Flatford,又名:弗拉富德)的優(yōu)美風景。畫面大部分為天空所占據(jù),表現(xiàn)的是平淡的鄉(xiāng)間場景。其中一只循聲而望的狗引領著視線:一輛干草車正在過河,河水平靜溫和,靜靜地伴隨著正在河邊淘洗的農(nóng)婦以及其身后頗具特色的鄉(xiāng)間小屋。沉著的色調(diào)給畫面平添了幾分靜謐與安逸。在這并不開闊的視線里,遠處薩??似鸱骄彽牡仄骄€被明媚的陽光籠罩,生動和活力由此而生。畫面上絢麗多變的色彩、真實的描繪和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都令人陶醉。這一切是如此自然、清新、真實,充滿愛與美感,沒有一點矯揉造作。
該畫長約1.85米,這種規(guī)格的畫作一般以大型題材作為繪畫主題,比如歷史題材。而康斯太勃爾毫不吝惜地將風景繪制其上,非但不顯呆板和單調(diào),其層次分明的主題以及嚴謹?shù)臉媹D還將自然與人的和諧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其間閃爍的好似“珠光”的筆觸使得畫面富有生氣而靈動。畫中康斯太勃爾將磨坊畫得那么樸實、簡潔,給整幅令人陶醉的景色加上錦上添花的一筆。這幅畫上的景色,被稱為典型英國式的農(nóng)村風景。
在西歐的電影里尤其是英國的電影中常常見到這類似曾相識的鏡頭。憑構圖色彩的配置,空氣感等,康斯太勃爾樹立了一種完美的標準。以后的法國現(xiàn)實主義風景大師如盧梭、柯洛等,都是康斯太勃爾最忠實的追隨者。
伊薩克·列維坦是俄國杰出的寫生畫家,他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畫了一系列明朗、愉悅的作品,如《三月》、《金色的秋天》、《伏爾加河上的清風》等。畫中以清新的筆調(diào),明媚的陽光和輕快的色彩節(jié)奏,一改以往的沉悶和壓抑。列維坦這一階段的內(nèi)心的輕松,清晰地表現(xiàn)在他的畫面上。1895年前后俄國社會上進步知識分子開始活躍,畫家本身的環(huán)境和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生活中的變化,使他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生命的活力?!督鹕那锾臁愤@幅畫中飽和的金秋色彩,散發(fā)著詩意;透明、清澈、有如寶石一般的溪水,大片的白樺樹林,溪邊和坡上的草花,遠處的白云藍天,使人感到大自然無限的美好,使人振奮。
列維坦在90年代中期前后,曾在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筑學校任教,每到夏秋季節(jié),都帶學生到外地進行寫生。這幅畫是他在寫生的基礎上整理創(chuàng)作而成的。
著名的《金色的秋天》創(chuàng)作于1895年,畫面充滿了陽光,湛藍的天空,仿佛活生生的會呼吸似的,天空飄浮著灰白色的云,陽光穿過云朵照耀在同樣藍得發(fā)亮的小溪上,田野正在由綠變黃,樹葉已全部變成金黃色,清晰可見的筆觸宣泄著畫家心中涌動的激情。
勞動之美
《拾穗者》是弗朗索瓦·米勒(法國)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豐富聯(lián)想的農(nóng)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tǒng)一于柔和的調(diào)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nèi)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fā)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大師,他的大量的以農(nóng)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油畫《拾穗者》中描繪著三位農(nóng)婦在收割后的麥地上撿拾麥穗的場面。這兒沒有什么戲劇性的事件,也沒有任何有趣的情節(jié),在廣闊的田野上,遠處堆放著高高的麥垛,滿載糧食的馬車和農(nóng)夫們奔波忙碌著。三位農(nóng)婦在前景中彎腰拾著麥穗,她們沒有綽約的儀態(tài),美麗的容貌,也沒有飄灑的衣衫。她們有的是結實渾圓的身體、簡潔的造型和粗羊毛織的樸實的衣裙,在陽光燦爛的田野上,她們正平靜而安詳?shù)貏趧又?。然而正是從這樣的人物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比學院派繪畫中的英雄人物更為自然、可信的風貌。畫面構圖似乎很隨意,地平線處理得較高,給我們留下寧靜平穩(wěn)的印象。幾位農(nóng)婦的動作設計得錯落有致,油畫《拾穗者》的畫面富有節(jié)奏感和變化,從中我們體會到淳樸與自然的深刻意義。
雅各布·喬登斯(jacob jordaens 1593-1678年)是法蘭德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通過努力研究北歐的意大利藝術大師們的藝術作品,從中揣摩,仔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主要的成就表現(xiàn)在繼承和發(fā)揚法蘭德斯風俗畫的傳統(tǒng)方面。雅各布擅長創(chuàng)作農(nóng)民形象,通過描繪農(nóng)民豐收時的情景反映出內(nèi)心的喜悅以及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在他的作品中有許多都描寫了法蘭德斯的市民生活,充滿生活情趣和樂觀主義精神?!都拦壬?,收獲的女神》就是表現(xiàn)的這樣一幅場景,畫面中的人物飽滿細膩,表情柔和中透著喜悅。淳樸善良的人們辛勤勞作了一年,終于得以收獲,他們虔誠的向谷神祈禱,慶祝豐收。
收獲之美
當金黃麥子堆滿了糧倉,新鮮的瓜果滿室飄香的時候,我們體會到秋天的快樂,那是收獲的快樂。是的,秋天真的來到了我們中間。就讓我們快樂地忙碌著、收獲著……好好珍惜這屬于收獲的季節(jié)吧!
奧地利畫家約瑟夫·勞爾(josef lauer ,1818年 —1881年)的這幅畫讓人聯(lián)想到了這樣的場景:當大地剛從薄明的晨嫩中蘇醒過來的時候,在肅穆的清涼的果樹園子里,便飄蕩著清朗的笑聲。鳥雀的歡噪已經(jīng)退讓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愛在晨風中飛來飛去的小甲蟲便更不安地四方亂闖?;▋簜冇馍煺怪?,濃密的樹葉在伸展開去的枝條上微微蠕動,卻隱藏不住那累累的碩果。看得見在那樹叢里還有偶爾閃光的露珠,就像在霧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樣。而那些紅色果皮上的一層茸毛,或者是一層薄霜,便更顯得柔軟而潤濕。串串晶瑩的葡萄壓低了藤蔓,帶著好看的綠或玫紅,輕輕顫動著。云霞升起來了,從那重重的綠葉的斡隙中透過點點金色的彩霞,映出一縷一縷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淺黃色的薄光??諝庵酗h來水果與鮮花的香氣,仿佛下一秒就能嘗到水果甘美的汁水,一切都讓人沉醉??v然葉落秋收,終將凋零,但再一次輪回生長,萌芽、拔節(jié)、開花,果實便在來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頭,因而那落葉與落果抒寫的秋韻,是一首“長相思,永不離”的戀歌。
約瑟夫通過深厚的繪畫功底具體細致的表現(xiàn)了秋天的收獲之美,畫面構圖飽滿并且很好的處理了色彩搭配、明暗關系、黑白灰的關系,把灰色調(diào)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不失景物本身的色彩和生機。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chuàng)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xiàn)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涂式的輪廓線。
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莫奈觀察景物細致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莫奈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
在《蘋果與葡萄》這幅畫中,莫奈運用了這比較特殊的畫法,大部分面積是用小的畫筆來描繪,并非是用大號畫筆拉出明暗關系,灰色的基調(diào)襯托出了水果的立體感。桌上的水果安靜的擺放在那,仿佛可以聯(lián)想到一位溫柔的少女用柔軟的雙手剛剛將他們采摘下,少女臉上帶著笑意,那是對收獲的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