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1
草原上的小男孩
□高 深
阿拉善是個剛剛9歲的小男孩。
他聰明、善良,心靈像天上的白云一樣純潔。
他跟他游牧的爸爸、媽媽無拘無束地生活在達(dá)吉洛草原上。
他媽媽到旗里去看望上中學(xué)的姐姐去了,昨天一清早走的。爸爸趕著羊群遠(yuǎn)去了,只給小阿拉善留下一個信任和囑托的微笑。
阿拉善坐在氈房前,兩只手托著下巴頦兒,像是在想心事,又像在等待著什么。對了,他在等待那只百靈鳥。
“啾啾啾……”啊,小百靈來了。是它,就是它,那歌聲比所有的百靈鳥都高半個音階。
他鉆進(jìn)氈房,把早就準(zhǔn)備好的一酒盅谷子粒倒在手上,又跑出氈房,朝小百靈撒去。小百靈嚇了一跳,飛出一丈多遠(yuǎn),然后又飛回原來的地方,蹦蹦跳跳地?fù)熘莸厣系墓攘?。它每把一粒谷子噙在嘴里后,總是揚起它梳著個翹辮子的頭,脈脈含情地看一眼阿拉善。
小百靈看出阿拉善臉上的憂郁、寂寞的表情。它吃了一陣子谷粒就唱起歌來。它唱了一支贈給朋友的歌,真好聽。阿拉善認(rèn)真地聽著,一邊聽著一邊眨巴著兩只善良的大眼睛。
小百靈從遠(yuǎn)處往小阿拉善這邊跳來,一直跳到他的身邊。阿拉善伸出手去捉它,眼看就可以捉到了,可是小百靈叫了一聲,好像是向朋友告別,就遠(yuǎn)走高飛了。
又剩下小阿拉善一個人了。他真害怕那個大膽的寂寞再來折磨他,可是最叫他傷心的還是小百靈。
他把手指頭放到嘴里,皺著眉頭,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心里生出翅膀:“難道沒有什么東西會暗算它嗎?沒有什么陰謀或是暴力在它的身上打主意嗎?”
小阿拉善的一顆純潔的心,開始為百靈鳥懸起來,幾乎要跳出嗓子眼兒。
他知道小百靈的窩就在湖的西面,那里有個堆積著石塊的大溝,溝坡上有一個小洞,那就是小百靈的家。
聰明的阿拉善產(chǎn)生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他拔了些堅韌的芨芨草,編了一個非常難看卻很結(jié)實的籠子。今天夜里他要進(jìn)行一次極不尋常的行動。
他那么想了,就那么做了。這一回小阿拉善可放心了,他覺得小百靈鳥再不會有任何危險了。他做了它的保護(hù)神。
阿拉善把小籠子掛在氈房外,心中有一種占有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百靈鳥愁眉苦臉地蹲在小籠子里,活像一座班房。它再也沒有歌聲了。它覺得它最美好的東西都在一瞬間失掉了。
“你怎么不高興呀?唱一支歌吧!從今以后你再不必到處奔波去尋食了,我會把一切都為你準(zhǔn)備好。我要你餓不著,凍不著;我會保護(hù)你,誰也別想欺負(fù)你。媽媽回來后,我還要用從呼和浩特買的金絲為你編個漂亮的籠子,你會對一切都感到滿意的。你不相信嗎?為什么用那種憂郁的眼神看著我?”
百靈鳥的難過是不一般的。可是憑著他那雙善良的目光,天真的癡情,它知道,阿拉善并不是一個虛偽的朋友,他確實能給它許多許多的東西,可是他卻使它失掉了一件最偉大的東西,那就是自由。它想:假如把你也關(guān)在一個小籠子里,你會高興嗎?你還有興致歌唱嗎?它半歌半訴地對阿拉善說:“我不是一支任何人都可以吹響的笛子,也不是任何人感情的奴隸;我不需要那種占有的保護(hù),我寧愿失掉一個世界,也絕不舍棄最寶貴的自由。你是我的朋友嗎?我真正的朋友應(yīng)當(dāng)尊重我的自由!”它說得那么誠摯,那么深沉,想用深刻的思想去感動小阿拉善。
可阿拉善一點也聽不懂它到底都講了些什么,說話不像說話,唱歌不像唱歌,倒有幾分像是哭。他看著百靈惆悵的樣子,可他不知道為什么。他看看天,媽媽該回來了吧?他給百靈添了點谷粒,加了一些水,等媽媽回來解釋這一切。
(選自《天津日報》2011年11月29日,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阿拉善為什么要把百靈鳥裝在自己編的籠子里?
答:
2.百靈鳥被裝在籠子里后,有著怎樣的反應(yīng)?
答:
3.結(jié)合全文,分析阿拉善的善良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答:
4.這篇小說描繪百靈鳥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處?
答:
5.你怎樣認(rèn)識阿拉善對百靈鳥的情感?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回答。
答:
選文2
黃 葉
□孫 犁
又屆深秋,黃葉在飄落。我坐在門前有陽光的地方。鄰居老李下班回來,望了望我,想說什么,又走過去。但終于轉(zhuǎn)回來,告訴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馬路上了。很久才有人認(rèn)出來,送到醫(yī)院,已經(jīng)沒法搶救了。
我聽了很難過。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1946年,我在河間認(rèn)識了他。
他原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愛好文學(xué),在《大公報》文藝版發(fā)表過小說??箲?zhàn)后,先在冀中七分區(qū)辦油印小報,負(fù)責(zé)通訊工作。敵人“五一”大掃蕩以后,轉(zhuǎn)入地下。白天鉆進(jìn)地道里,點著小油燈,給通訊員寫信,夜晚,背上稿件轉(zhuǎn)移。
他長得高大,白凈,作風(fēng)溫文,談吐謹(jǐn)慎。在河間,我們常到野外散步。進(jìn)城后,在一家報社共事多年。
他喜歡散步。當(dāng)鄉(xiāng)村教師時,黃昏放學(xué)以后,他好到田野里散步??谷掌陂g,夜晚行軍,也算是散步吧?,F(xiàn)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馬路上散步,終于跌了一跤,死在馬路上。
馬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但沒有人認(rèn)識他。不知他來自何方,家在何處?躺了很久,才有一個認(rèn)識他的人。
那條馬路上樹木很多,黃葉也在飄落,落在他的身邊,落在他的臉上。
他走的路,可以說是很多很長了,他終于死在走路上。這里的路好走呢,還是夜晚行軍時的路好走呢?當(dāng)然是前者。這里既平坦又光明,但他卻跌了一跤。如果他是一個舞場名花,或是時裝模特,早就被人認(rèn)出來了??上皇且粋€離休老人,普普通通,已經(jīng)很少有人認(rèn)識他了。
我很難過。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對他還有一點遺憾。
他當(dāng)過報社的總編,當(dāng)過市委的宣傳部長,但到老來,他愿意出一本小書——文藝作品。老年人,總是愿意留下一本書。一天黃昏,他帶著稿子到我家里,從紙袋里取出一封原已寫好的,給我的信。然后慢慢地說: “我看,還是親自來一趟。”
這是表示鄭重。他要我給他的書,寫一篇序言。
我拒絕了。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臉沉了下來。
我向他解釋說:我正在為寫序的事苦惱,也可以說是正在生氣。前不久,給一位詩人,也是老朋友,寫了一篇序。結(jié)果,我那篇序,從已經(jīng)鑄版的刊物上,硬挖下來。而這家刊物,遠(yuǎn)在福州,是我連夜打電報,請人家這樣辦的。因為那位詩人,無論如何不要這篇序。
其實,我只是說了說,他寫的詩過于雕琢。因此,我已經(jīng)寫了文章聲明,不再給人寫序了。
對面的老朋友,好像并不理解我的話,拿起書稿,告辭走了。并從此沒有來過。
而我那篇聲明文章,在上海一家報社,放了很長時間,又把小樣,轉(zhuǎn)給了南方一家報社,也放了很久。終于要了回來,在自家報紙上發(fā)表了。這已經(jīng)在老朋友告辭之后,所以還是不能挽回這一點點遺憾。
不久,出版那本書的地方,就傳出我不近人情,連老朋友的情面都不顧的話。
給人寫序,不好。不給人寫序,也不好。我心里很別扭。
我終覺是對不起老朋友的。對于他的死,我倍覺難過。
北風(fēng)很緊,樹上的黃葉,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太陽轉(zhuǎn)了過去,外面很冷,我掩門回到屋里。
(選自《孫犁散文集》)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開頭從老朋友的死開始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2.作者為什么沒有給老朋友寫序?
答:
3.作者為什么對老朋友的死倍覺難過?
答:
4.分析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
5.分析“黃葉”一詞在文中的含義與作用。
答:
選文3
梵高不曾放棄的信念
□落葉半床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shù)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jié)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guān)系……”
再一次看文森特·梵高的傳記時,淚水不覺滑落。
對于他和他的作品,我無從評價也無從談到什么理解。感動我的,是他對生活和藝術(shù)的那種熱愛和渴望。這個落落寡歡的人,有著一顆孤寂的心靈,他對抗黑暗,對抗陰霾,對抗慘然,對抗死亡……他一次次被人誤解和受人侮辱,他很多次被人誤解為瘋子……對于這些,他似乎已經(jīng)麻木,只要那些人不干涉他畫畫,再多一次又算得了什么!是的,只要不干涉他畫畫。他活著,生命里有光彩有意義的事情莫過于畫畫了,畫畫對他來說,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渴望,但是往往事與愿違,他的一生困頓潦倒,一事無成。現(xiàn)實和思想上的重重矛盾,使得他更加孤獨更加落寞,終于有一天,他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而當(dāng)病痛一次次爆發(fā),一遍遍地折磨他本就脆弱的心靈時,他受不了了,最后,舉槍自殺。其實,從梵高的一生來看,他是反對人們自殺的。然而一個反對自殺的人,最后卻選擇了自殺,如果不是到了對生活深度絕望的地步,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他更深層的絕望,應(yīng)該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藝術(shù)靈感的枯竭。當(dāng)機械地用畫筆涂抹著現(xiàn)實的表象時,他的苦悶與日俱增。他開的那一槍,似乎不是為了要了結(jié)生命,更多的是為了去刺激自己經(jīng)過藝術(shù)高潮低落期的神經(jīng),感受一種常人無法體味的痛……但是這一次,這痛已完全不同于割掉一只耳朵那樣簡單直白了。
梵高一生,與人相處,絕大部分都是不愉快的,只有他的兄弟提奧是個例外。而提奧也是梵高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梵高“一生坎坷,如果不是提奧給予他各方面無微不至的財力支持與精神關(guān)懷,他的一生將更為不順。”他們的兄弟之情,幾乎無人能及。梵高在與提奧回憶美好的童年之后,于1890年7月29日凌晨離世,最后死在他兄弟的懷里?;蛟S,能躺在提奧懷里離開,對梵高來說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6個月之后,提奧去世。1914年,提奧的妻子喬安娜因為看到《圣經(jīng)》上的一段話“他們身后永不分離”而將提奧的遺骸遷往奧維爾,讓他伴在梵高身邊。從此,他們永遠(yuǎn)在一起了。在那兒,他們是幸福的。
(選自《散文世界》2012年第3期,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結(jié)合文章分析,第一自然段中“不過這都沒關(guān)系……”一句該怎樣理解?
答:
2.結(jié)合第三自然段分析,梵高的哪些品質(zhì)讓作者感動?
答:
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梵高自殺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提奧去世后,被埋葬在梵高的身邊。作者說“從此,他們永遠(yuǎn)在一起了。在那兒,他們是幸福的”,為什么?
答:
5.結(jié)合全文,試分析梵高成為世界頂級畫家的原因。
答:
孟迎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