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1
寂寞荀子
□王善鵬
荀子很寂寞,也很無奈,從他那荒涼的陵墓可以看得出來。
小時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個雜草叢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陣。年齡稍大一些時,問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墳?zāi)埂V钡缴铣踔胁朋@訝地聽說那個土丘原來是荀子墓。當再去外婆家路過這個土丘時,內(nèi)疚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見經(jīng)傳的故鄉(xiāng),竟沉睡著一位影響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圣賢。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隨即又不安起來。
我開始埋怨家鄉(xiāng)的父老,我們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有如此顯赫的人物,我們既沒有盡地主之誼,更沒有表現(xiàn)出魯南人的熱情豪放,而是無情地把這位客人拋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蘭陵鎮(zhèn)東南兩公里處,墓地東鄰橫山山脈,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鄰城南王莊,所謂城,已經(jīng)不是先生在位時那個曾經(jīng)輝煌的蘭陵城了,如今的蘭陵,屬于山東省蒼山縣的一個鎮(zhèn),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贊譽過的那個美酒廠還艱難地支撐著蘭陵的門面,已經(jīng)看不出當年蘭陵城任何的蛛絲馬跡了。
荀子墓長滿了野草,周圍有幾棵瘦弱的洋槐,既沒有樓閣廟宇,又沒有蒼松翠柏。逢年過節(jié)或許沒有人燒香祭奠,至今給人的感覺仍是凄涼。
荀子遠離喧囂,被世間的塵埃湮沒。
這使我不禁想起了蘭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稱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坫先生。王思坫先生可謂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他僅留的幾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編入《午夜彗星》。在蘭陵,王思坫是名人,甚至勝過荀子。如果你有機會去蘭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見西山上王思坫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坫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視鏡,留中分頭,面對兩公里外長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
面對一代宗師,王思坫先生像是在背誦荀子先生的那首著名詩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生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更像是背誦那首婦孺皆知的文章:“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王思坫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協(xié)的倡議下,蘭陵的仁人志士們自籌資金樹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刻滿了捐錢人密密麻麻的名字。這不難看出,蘭陵人還是挺慷慨的。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边@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許多著名詩篇都是酒后有感而發(fā),一生的著作數(shù)不勝數(shù),蘭陵人對《客中行》卻情有獨鐘。蘭陵酒的商標上不僅有李白的詩篇,更有李白的頭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進行了注冊,這難道不是蘭陵人的精明?
《客中行》不是詩,更像廣告詞,比那個鋪天蓋地的推銷詞“相信我沒錯的”說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內(nèi)涵。李白為蘭陵酒產(chǎn)生的名人效應(yīng)持久不衰,使蘭陵人世代受益。蘭陵人把一個釀酒作坊發(fā)展成今天的集團公司,這除了蘭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沒。
蘭陵人知恩圖報,在美酒廠的辦公樓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壯的太白樓,據(jù)說這個太白樓的建造施展了蘭陵人大膽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樓,使人聯(lián)想到李白當年把酒臨風醉臥蘭陵的灑脫風采??吹贸?,蘭陵人還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
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xiāng)側(cè)不若,背則謾之,是人之第二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
我定眼看看蘭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無言以對。
(選自《王善鵬文集》,有刪節(jié))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家鄉(xiāng)有荀子墓,作者一方面感到自豪,一方面感到不安。聯(lián)系上下文,談?wù)勛髡邽槭裁磿羞@樣的感受。
答: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3.蘭陵除了荀子,還有兩位名人,一位是王思玷,一位是李白。作者寫王思玷和李白的用意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答:
4.結(jié)尾句“我定眼看看蘭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無言以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選文2
苦丁茶
□青 青
對苦丁茶最初的印象是苦,但朋友偏愛。每次和朋友通電話,朋友都會說等會,我去泡一杯苦丁茶。又說,苦丁茶雖苦,可喝后口感鮮爽,喝了還想喝。那時,我都是靜靜屏住呼吸等他去泡茶,想象著他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并攏,從茶盒子里拈出些苦丁茶放進杯子里,然后轉(zhuǎn)動座椅,從背后的飲水機里倒進開水。在耳膜一陣空寂后,他很有磁性的聲音帶著孩子氣,嘿嘿,我好了。我能想象出他說這句話時唇角露出隱隱的笑容,我的心都會像有輕風拂過的舒坦,我會開心地說,看你那傻樣。
那段時光,我和朋友天天通電話,事無巨細大小,與生活沾邊的都是我們聊天的話題,苦丁茶也成了朋友每天必給我提到的與他生活相關(guān)的東西。從朋友口中知道苦丁茶又名菠蘿樹、苦燈茶,一根苦丁茶可以泡兩天,它能夠調(diào)節(jié)機體代謝,能降血脂、降糖,能清熱解毒,常飲可以保健身體,有長壽茶和美容茶之稱。就這樣,我雖沒喝過苦丁茶,也沒見過,但我自認為已熟悉它的味道和朋友所喜歡的它的芬芳,如同我從沒刻意了解過有關(guān)朋友的生活,但已習慣于每天有他的陪伴一樣。
真正見到苦丁茶是在深冬某天,在女友的辦公室里。我驚異于在商海里叱咤風云的她,竟然也鐘情于苦丁茶。女友說苦丁茶是她的一個朋友從海南帶過來給她的,剛開始,她也不習慣苦丁茶穿透舌尖的苦味,可當心里偶爾有煩惱,一個人慢慢再品苦丁茶時,才發(fā)現(xiàn),苦丁茶在味蕾里過濾后,竟有一種純凈的甘甜,輕輕地從心坎拂過。我信手從茶盒里拿出一根苦丁茶,給自己泡了一杯。
苦丁茶大約有二三寸長,比平常的茶葉粗幾倍,拿在大拇指和食指間,竟然能感到它的重量??喽〔柙谒新`開,淺綠透明,看得見它的葉莖,極像春天的柳樹芽尖,新鮮豐盈。立在杯子中央,茶色黃中透紅,清澈明亮;準備入口時,一陣香氣逼人,沁入肺腑。試著喝一點點下去,卻是苦得讓我直伸舌頭,不想再喝第二口。女友說,喝苦丁茶要的是情緒,品的是心境,你拿點回去慢慢嘗,自然會達到苦中有甜的境界。
再和朋友通電話,沒來得及說我已喝過了苦丁茶,朋友卻說他要到香港,給我道別。我竟然有片刻的無語,時間在那一刻空隙間停留,心里卻涌上了苦丁茶最初的味道,澀澀的,有一種用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苦。第二天早上,我還在朦朧中,就又收到了朋友發(fā)的短信息:我已登機,馬上起飛。一絲輕柔的疼痛像針尖一樣扎在我心靈的某處,感到自己腦子一片空白,淚水一瞬間不知不覺打濕了枕巾。
我沒去過香港,不知香港的天空是否和我現(xiàn)在的天空一樣,冬天里仍有煦暖的陽光。可我知道,朋友在香港一定會珍重自己,也會在閑暇時想起我們一起相伴走過的許多時光。偶爾想起了朋友,我會沏上一杯苦丁茶,坐在午后的陽光下慢慢品嘗,卻一次比一次體味到苦丁茶口感清醇,回甘長久,和朋友的那一份雋永難忘的情懷一樣,能讓我久久回味。才明白,其實人生延綿的都是幸福,一些疼痛和苦澀只不過是點綴,比如苦丁茶,比如朋友的離別,都能讓我們生活中的幸福更加通透明亮,更加歷久彌新。
(選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0期)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開頭寫作者想象朋友泡苦丁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說雖沒喝過苦丁茶,也沒見過,但“自認為已熟悉它的味道和朋友所喜歡的它的芬芳”,這是為什么?
答:
3.指出畫橫線部分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答:
4.聯(lián)系全文,談?wù)劇翱喽〔琛钡南笳饕饬x。
答:
選文3
寧愿做傻瓜
□林清玄
從前,有一個禪師叫做“無相大師”。無相大師給弟子開示的時候,常常跟他們說:“修行就是要寧愿做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能領(lǐng)悟,才有可能開悟。”因為常常講,所有的弟子都已經(jīng)記住了:“師父常常說寧做傻瓜?!?/p>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廟里漏雨漏得稀里嘩啦,大師大聲叫弟子趕快來接雨,但是很多弟子不在,只剩兩個,聽到師父叫,趕快拿了桶子來接雨。
一個弟子拿一個很小的桶子沖出來。無相大師看了就說:“雨下得那么厲害,漏了好幾個地方,只拿了一個這么小的桶子,真是傻瓜?!边@個弟子就很不高興,心想:“匆匆忙忙跑出來接雨,結(jié)果師父還罵我傻瓜?!?/p>
第二個徒弟因為太緊張了,拿了一個竹簍子沖出來,要接雨的時候呆住了。無相大師心里想:“怎么傻成這樣?怎么有這么傻的徒弟?”就很不高興地罵他說:“你真的是個大傻瓜!”這個弟子一聽,非常開心,心想:“師父一直都在鼓勵我們要做傻瓜,現(xiàn)在竟然說我是個大傻瓜,這一定是在贊嘆我了不起?!边@樣起了歡喜心,心開意解,得到了開悟。這個弟子究竟開悟到了什么呢?
大概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打破分別心。當我們聽到別人批評我們的語言的時候,我們可以生氣,不開心,我們也可以不生氣,寧可做傻瓜,很開心,就像我們看到一個碗,可以想:“這個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個洞?!钡部梢苑催^來想:“這個碗雖然破了一個洞,但還是很漂亮!”
第二,從悟的境界來講,傻瓜可能比較容易得到開悟,傻瓜并不是真傻,而是在生活里面沒有心機,保持一種純?nèi)坏臓顟B(tài)。
我們不要對人生有那么多的計較,因為這個計較和分別,正好是阻礙我們開悟,或者認識人生真正價值的東西,如果我們可以學(xué)習赤子、寧做傻瓜,那么我們就會生起單純的心。
就像我們修行,每天都花時間在那兒叨叨念念,是在做什么?整天在那兒打坐,是要干什么?別人看起來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你打坐一小時,給你一百元,你就覺得很有價值,但是不能這樣子來衡量,因為這世間的許多東西是無價的!
我們看到街上那些智障或者智力比較差的人,他們是非常單純、非常純凈的。我們通常沒有那么純凈,因為我們是聰明人,聰明人就是比較執(zhí)著于“有”的人,要做一件事,一定要有效果,如果三天沒有效果就換一件事情。通常都比較實際,比較現(xiàn)實,比較會計算,比較會營謀,這樣的人叫“聰明人”。因此,聰明人的生活是塞得滿滿的,他沒有心靈空間,他每天都在算,做這件事可以賺多少錢,明天加起來就賺多少錢,他永遠不會做賠錢的生意。
但是,修行要反其道而行,修行要保持內(nèi)在的空間。在世人都迷亂的時代,我們在心里清明就好,外表上寧可做傻瓜。
(選自《林清玄散文》)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縱觀全文,作者所說的“傻瓜的精神”指什么?
答:
2.禪師的兩個徒弟接雨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加以簡要概括。
答:
3.文章說“聰明人就是比較執(zhí)著于‘有’的人”,這里的“有”指的是什么?
答:
4.文章結(jié)尾寫道:“在世人都迷亂的時代,我們在內(nèi)心里清明就好,外表上寧可做傻瓜。”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答:
【王學(xué)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