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世間之常理也。但不管怎樣,當(dāng)熟悉的人、事、珍重的情感離我們遠(yuǎn)去時,或濃或淡的感傷總是漫上心頭。于是乎,“悲”成了回憶的基調(diào),滄桑成了著色的重彩,而悲傷之余的感悟也只是附帶的產(chǎn)品。與其說“悲歡離合”主題的文章是在探索人生的普遍性含義,倒不如說是在傾訴一段契合心靈的情感。所以,把握住心靈的契合點,我們才能準(zhǔn)確地抓住作者的所感所思。
選文1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張 潔
1991年7月底,媽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衰老了,身體也分崩離析地說垮就垮了。好像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不行了,連個漸進的過程也沒有。而媽可能早有預(yù)感。她去世后,唐棣學(xué)生時代的好友石曉梅對我說,6月份她來看媽的時候,就覺得媽明顯的衰老了。媽去拿筆記本,想要記下曉梅的電話,可是剛拿出筆記本就茫然問道:“我拿筆記本干嗎?”
我算是大不孝了。媽年事漸高以后,我并沒有經(jīng)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丟給小阿姨,或游走列國他鄉(xiāng);或應(yīng)酬交際;或忙于寫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為有小阿姨在她身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盡管現(xiàn)在我不論走到什么地方都把媽的一點骨灰?guī)?,可這還有什么用呢?在她老邁力衰,最需要我在左右一旁的時候,我卻把她遠(yuǎn)遠(yuǎn)地丟下了。
1991年7月初我到哈爾濱大慶采油七廠采訪,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聽小阿姨說,她不斷地說:“張潔快回來了,張潔快回來了?!焙孟裨跒闊o人照顧的自己鼓勁??墒俏以诠枮I給她打長途電話,問她各方面情況如何的時候,她老是說,“沒事,挺好的?!?/p>
我在哈爾濱待了不過十幾天。一到家就發(fā)現(xiàn),短短幾天里她就顫顫巍巍地駝了腰,走起路來磕磕絆絆,舉步維艱,兩只腳掌嚓、嚓、嚓地磨蹭著地面,褲帶也常常忘了系,吊吊地拖垂在襯衣下擺的外面。媽再不是那個不管什么時候都利利索索的媽了??晌疫€是想不到,或不愿意那么想,媽是不行了。我還以為,或我寧肯以為她不過是在懈怠自己。我說:“媽,您怎么這樣走路,好好走?!被蛘呶覂?nèi)心深處已模模糊糊地感到,媽也到了人生的最后階段?不管我多么一廂情愿地認(rèn)為媽能活到95。否則為什么一見媽那個樣子走路我就心里發(fā)緊?心里越是發(fā)緊,才越是輕描淡寫地對媽說:“媽,好好走?!彼偷仲?、隱瞞、解釋著,說她腳痛;或是鞋不合適;或是剛睡起來、剛坐起來,腿腳還沒活動開……也許她心里早就明白,否則為什么老是找出各種理由來蒙混我,也蒙混她自己——那可怕的結(jié)局不可避免地快要到來。那個時候她大概就知道,她其實已經(jīng)不行了。可是她不肯對我說實話,她怕我受不了這個打擊——一直是互相攙扶才能掙扎過來的、只有我們兩個人組成的這個列隊,即將剩下我一個人了。所以她的抵賴、隱瞞、解釋里,總含著隱隱的歉疚。
媽常說,有時能看見兩個我;有時半夜醒來,老看見屋子里有人,或有幾個小孩在亂跑。“剛開始我還挺害怕,后來就習(xí)慣了?!眿屨f。
媽去世前這一兩年老對唐棣或我說:“我也沒有給你們留下什么錢,什么遺產(chǎn)……”每每說到這里,就會哽咽地說不下去。
我對她說:“您把我們拉扯大,不就是最好的遺產(chǎn)嗎?”
(選自《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有刪改)
選文2
背 影
□[臺灣]三 毛
我緩緩地開著車子,堤防對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滿了風(fēng)吹過去的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風(fēng)剝蝕得幾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見了在風(fēng)里,水霧里,踽踽獨行的母親。
母親腋下緊緊地夾著她的皮包,雙手各提了兩個很大的重沉沉的超級市場的口袋。那些東西是那么重,使得母親快蹲下去了般地彎著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著。
她的頭發(fā)在大風(fēng)里翻飛著,有時候吹上來蓋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手上有那么多的東西,幾乎沒有一點法子拂去她臉上的亂發(fā)。
我趕緊停了車向她跑過去:“姆媽,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薄拔胰ベI菜??!”母親沒事似的回答著。
我跑上去搶母親袋子里沉得不堪的一瓶礦泉水。她叫了起來:“你脊椎不好,快放手?!?/p>
這時,我的心臟不爭氣地狂跳起來,又不能通暢地呼吸了,肋骨邊針尖似的刺痛又來了,我放了母親,自己慢慢地走回車上去,趴在駕駛盤上,這才將手趕快壓住了痛的地方。等我稍稍喘過氣來,母親已經(jīng)走遠(yuǎn)了。
我坐在車?yán)?,車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后望鏡里,還是看得見母親的背影,她的雙手,被那些東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親踏著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幾乎步伐踉蹌了,可是手上的重?fù)?dān)卻不肯放下來交給我。我知道,只要我活著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憶到這兒,我突然熱淚如傾,愛到底是什么東西,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父親,母親,這一次,孩子又重重地傷害了你們,不是前不久才說過,再也不傷你們了,這么守諾言的我,卻是又一次失信于你們,雖然當(dāng)時我應(yīng)該堅強些的,可是我沒有做到。
守望的天使?。∧銈?nèi)f里迢迢地飛去了北非,原來冥冥中又去保護了我,你們那雙老硬的翅膀什么時候才可以休息?
終于有淚了。那么我還不是行尸走肉,父親,母親,你們此時正在安睡,那么讓我悄悄地盡情地流一次淚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時候,好似總是背著你們,你們向我顯現(xiàn)最深的愛的時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時候,我們能夠面對面的看一眼,不再隱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寫出來,什么時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將這份真誠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向你們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選自《三毛作品集》,有刪改)
選文3
悲歡離合總是情
□[臺灣]劉 墉
一
讀謝家孝先生寫的《張大千傳》,五百多頁的傳記看完,到“后記”又發(fā)現(xiàn)一段重要的文字。
大意是說張大千的后半生,固然有妻子徐雯波在側(cè);但壯年時代,楊宛君才是陪他同甘同苦,而且相愛相知最深的。
幫助張大千逃出日本人魔掌的是楊宛君,陪他敦煌面壁、飽受風(fēng)沙之苦的也是楊宛君。
只是大千先生在接受謝家孝訪談時,卻絕少提到這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謝家孝先生說:“是不是他顧及隨侍在身邊的徐雯波,而避免夸贊楊宛君?海峽兩岸來日,不論誰拍攝《張大千的傳奇》,真人真事,楊宛君應(yīng)是女主角地位。他——張大千——在80歲預(yù)留遺囑中,特別在遺贈部分寫明要給姬人楊宛君,足證在大千先生心中,至終未忘與楊宛君的一段深情歲月?!?/p>
合上書,我不得不佩服謝家孝先生,作為一個新聞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在《張大千傳》完成13年,老人仙逝10年之后,終于把他不吐不快的事說出來。這何嘗不是張大千先生不吐不快,卻埋藏在心底30多年的事呢!二
也想起有“民初才女”之稱的林徽音,在跟徐志摩轟轟烈烈戀愛之后,終于受世俗和家庭的壓力,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梁思成的才華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驅(qū),一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然被世界建筑界,認(rèn)為是經(jīng)典之作。
走遍中國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學(xué)的梁思成,畢竟有不同的心胸。當(dāng)徐志摩飛機失事,梁思成特別趕去了現(xiàn)場,帶回一塊飛機殘片交給自己的妻子。據(jù)說林徽音把它掛在臥室墻上,終其一生。
我常想,梁思成之愛林徽音,恐怕遠(yuǎn)過于林徽音之愛梁思成。問題是,這世上有多少夫妻不是如此呢?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心靈世界,在那心靈的深處,不見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三
有一天接到一位長輩的電話,聲音遙遠(yuǎn)而微弱,居然是母親10多年不見的老友。
母親一驚,匆匆忙忙由床上爬起來,竟忘了戴助聽器,有一句沒一句地咿咿呀呀。
我把電話搶過來,說有什么事告訴我,我再轉(zhuǎn)達?!熬透嬖V她,我很想她?!边^了些時接到南美的來信,老人的孩子說他母親放下電話不久,就死了。
腦癌!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這消息告訴了母親。80多歲的老母居然沒有立刻動容,只嘆口氣:“多少年不來電話;接到,就知道不妙。她真是老妹妹了,從小在一塊,幾十年不見臨死還惦著我。只是老朋友都走了,等我走,又惦著誰呢?”母親轉(zhuǎn)過身,坐在床腳,嗚嗚地哭了。
是不是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藏著一些人物,伴隨著歡欣與凄楚。
平時把它鎖起來,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靈澄澈的日子,或回光返照的時刻,世俗心弱了,再也鎖不住,終于人物浮現(xiàn)。
會不會有一天當(dāng)我們臨去的時刻,才突然發(fā)現(xiàn)一生中最愛的人,竟是那個已經(jīng)被遺忘多年的人。
(選自《悲歡離合總是緣》,有刪改)
閱讀賞析
這三篇選文都極具韻味,各有特色?!妒澜缟献钐畚业哪莻€人去了》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充滿了悲與歡的交集。選文里,張潔記錄下自己和母親最后的那段日子,回憶了母親與病魔抗?fàn)幍慕?jīng)歷,與其說是紀(jì)念母親,不如說是懺悔,但是她的懺悔也無力補救母親,因為“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文中的多處細(xì)節(jié)描寫都十分精彩傳神,能夠引起讀者長久的共鳴。比如:當(dāng)“我”對媽媽說:“媽,好好走”的時候,媽媽總會“抵賴、隱瞞、解釋”。這是因為媽媽是想讓“我”認(rèn)為她還年輕、不老,好讓“我”放心,也體現(xiàn)了媽媽對“我”的深摯的愛。張潔的散文一向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物的心靈世界,細(xì)膩深摯,優(yōu)雅醇美,有種對著文章中人物傾訴的親切感和向讀者敞開心扉的真實感?!侗秤啊肥且黄貞浶詳⑹律⑽模撐牡淖畲筇厣钦Z言溫情樸實、細(xì)節(jié)描寫生動。三毛深切體會到:當(dāng)父母都不在人世時,一種離合無常的痛苦便油然而生。文章通過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的手法,抒發(fā)了母女之間相依相愛、彼此呵護的感人深情。文章還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和議論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母親對“我”的愛和“我”對母親的理解和感激?!侗瘹g離合總是情》一文則是以張大千臨終時的耿耿于懷、梁思成為妻子收拾一片“情敵”的紀(jì)念物、母親聽到老友的噩耗時的悲慟,來形成一種感情的張力并為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使讀者不只是接受故事的陳述,更能加入情感的再創(chuàng)造。這篇散文既沒有華麗的文采,也沒有優(yōu)美的措辭,只是用精練而不乏哲理的語言和豐富細(xì)膩的情感組合文章,卻將世事無常的人生感慨?dāng)懙谜媲袆尤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