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線】
我與古箏
大自然是一切音樂的起源,每天我們都生活在這充滿歡樂歌聲的樂土上。作曲家把它們記在心弦上,演奏家讓它們流淌在自己的心靈里。細細聽吧!那優(yōu)美的歌聲,從樹梢,從月影,從草原,輕輕地傳向了四方。
不要以為我是音樂家,也不要以為我是未來的歌星,更不要以為我是音樂癡呆;我只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我從4歲起開始練古箏。每天傍晚都會從我家發(fā)出“叮咚叮咚”的琴聲。因此,鄰居們總是給我家提意見,說噪音吵了他們。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長大了,琴藝也是今非昔比。琴聲這跳躍的音符猶如一股清泉,為迷途之人洗去心靈的污垢,為身心俱疲的人洗去身心疲倦的塵埃。
而今,練古箏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非常喜愛醉倒在音樂中的那份感覺,所以,我把大塊的課余時間都用來聽音樂,聽歌,練古箏。當(dāng)我把全身心都沉浸在音樂中時,我就會覺得我好像也變成了一個跳動的音符,與樂曲融為一體:音樂,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使我的聽覺變得敏銳,使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陶冶。
有一天早晨,我在門口遇見了張奶奶。她見了我高興地說:“我天天都能聽見你的琴聲,你的琴藝真是越來越高了!可是你昨天彈的那首練習(xí)曲音色不太清晰?!蔽倚χc了點頭,說:“今天我會注意的?!彼趺茨苈牫鰜??難道她也會彈琴?我問道:“這么細小的錯誤,您怎么會聽出來?您一定會彈古箏吧!”張奶奶笑出了聲:“我不會彈古箏,但我外孫女會彈。我常帶她去學(xué)琴,所以多少也懂一點?!蔽矣肿穯枺骸拔以趺磸臎]聽見過她彈古箏?”張奶奶沉默了一會兒,說:“她在你搬來之前就出國留學(xué)去了。以前,她每天傍晚都練琴。我就躺在椅子上聽,她彈得好極了?!比缓?,她又拍拍我的肩膀笑著說:“不過,我現(xiàn)在又能聽到琴聲了。我每天傍晚都在躺椅上聽你彈古箏。每當(dāng)這時候,我都會覺得我外孫女并不是遠在國外,而是在我身邊。”聽了她的話,我很感動,很高興。
音樂,你是世間最美妙的事物,你使人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把人們帶到一個純凈的世界;你使人們的思想得到啟迪——把人們帶進一個奮發(fā)向上的世界。
音樂,世界因你的存在而繽紛多彩。
問題診斷
本文作者是一個善于積累和發(fā)現(xiàn)的有心人,她把音樂所蘊藏的故事轉(zhuǎn)化成文字,清新而優(yōu)美。但本文也存在不少毛病,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有些材料未加剪裁,主要表現(xiàn)在:開頭第一自然段與文章中心聯(lián)系不緊,與下文的敘事也沒有關(guān)聯(lián);第三自然段中關(guān)于琴聲的描寫雖然很生動,但對整篇文章的布局來說有點不和諧;第四自然段中敘寫的是“我”對音樂的追求,從全文看,這段材料有點游離中心。二是議論抒情與敘事不和諧,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議論抒情句收束得不夠自然,不能緊扣上文的敘事,也不能與第二自然段的“鄰居們總是給我家提意見”相照應(yīng)。三是只敘不議,不善開掘,第五自然段的敘事缺少點睛之筆,缺少議論性文字。另外,第二自然段開頭的一組排比句信手寫來,冗贅晦澀。
【寫作指津】
寫作此類文章的一般規(guī)律及方法是:
首先,要明確話題的內(nèi)涵和外延?!扒倨鍟嫛笔且粋€范圍比較寬泛的話題,不需要我們對琴棋書畫專業(yè)知識有很深的了解,只需要我們對廣義的琴棋書畫有所感悟即可。可以寫你所喜愛的琴棋書畫中的任何一種,或流行的,或古典的,或中國的,或外國的;可以寫琴棋書畫在學(xué)習(xí)上、生活上給你的影響和感染;可以寫與琴棋書畫有關(guān)的人;可以由琴棋書畫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賦予它們以象征意義;可以寫琴棋書畫和文學(xué)、電影、電視的關(guān)系;還可以從空間角度上考慮,琴棋書畫沒有國界,它能跨越千山萬水,溝通五大洲、四大洋等,只要與琴棋書畫有關(guān),你就可以采用“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其次,要準(zhǔn)確提煉中心。在開放的話題范圍之中,找準(zhǔn)文章的切入點、立足點,這是行文的關(guān)鍵。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確定屬于文章的寫作內(nèi)容;同時,對寫作材料進行深入地開掘,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運思活動,將感性認(rèn)識上升到理性認(rèn)識,最終形成中心或主題。
再次,要提升表達效果。思路的流暢,脈絡(luò)的清晰,必然使文章表達有力;用詞生動,句式靈活,修辭豐富,語言有文采,必然使文章感染力強。就“音樂”這一話題而言,要善于通過形象的描繪,化無形為有形。譬如,古詩文中“清緊如敲玉,深圓似轉(zhuǎn)簧”“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忽聞鼓一聲,歌喉遽發(fā),字字清脆,聲聲婉轉(zhuǎn),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這些句子借用比喻讓“音樂”這一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體化。另外,可以運用側(cè)面描寫進行渲染,對“音樂”的效果進行烘托,也可以運用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等等。
最后,要選好文體。針對“琴棋書畫”這個話題,若長于敘事,不妨敘述自己經(jīng)歷的一個與琴棋書畫有關(guān)的故事,運用精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寫一篇記敘文;若長于說理,不妨辯證地思考琴棋書畫對于中學(xué)生成長的作用,有鮮明正確的論點,有充分有力的論據(jù),寫一篇議論文;若長于抒情,不妨著重表達對琴棋書畫的內(nèi)心感受,寫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等等。
【化蝶之作】
音樂之聲
□申連璐
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伙伴——古箏,它陪伴著我,使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會缺少音樂。
我從4歲起開始練古箏。每天傍晚都會從我家發(fā)出“叮咚叮咚”的琴聲。因此,鄰居們總是給我家提意見,說聲音影響了他們。
樹葉黃了又綠,綠了又黃。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長大了,琴藝也是今非昔比,再也沒有人向我家提意見了。
一天,我在小巷里遇見了王阿姨。已經(jīng)很久沒和我說過話的王阿姨對我笑著說:“你昨晚彈的是《少女的祈禱》吧?真好聽!”我心里一驚:我昨天隨意彈的一首曲子她竟聽出來了。此后,我每天練完古箏后,都彈幾首廣為人知的曲子。而每天早上我鍛煉時,都會聽見諸如此類的問話:“你昨晚彈的是……”“真好聽!”“你會彈……嗎?”我聽了總是情不自禁地笑著,心里感到無比愜意。
一天清晨,我在門口遇見了多日不見的張奶奶。她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但依然很精神。她見了我高興地說:“我天天都能聽見你的琴聲,你的琴藝真是越來越高了!可是你昨天彈的那首練習(xí)曲音色不太清晰?!彼趺茨苈牫鰜??難道她也會彈琴?我問道:“這么細小的錯誤,您怎么會聽出來?您一定會彈古箏吧!”張奶奶笑出了聲:“我不會彈古箏,但我外孫女會彈。我常帶她去學(xué)琴,所以多少也懂一點?!蔽矣肿穯枺骸拔以趺磸臎]聽見過她彈古箏?”張奶奶沉默了一會兒,說:“她在你搬來之前就出國留學(xué)去了。以前,她每天傍晚都練琴。我就躺在躺椅上聽,她彈得好極了?!比缓?,她又拍拍我的肩膀笑著說:“不過我現(xiàn)在又能聽到琴聲了。我每天傍晚都在躺椅上聽你彈古箏。每當(dāng)這時候,我都會覺得我外孫女并不是遠在國外,而是在我身邊。”我聽了她的話,心里不禁一顫,不知是感動還是自豪。我的琴聲居然能消除一個人遠離親人的痛苦。從那天起,我更加努力地練古箏,盡力使琴弦發(fā)出最完美的聲音。
漸漸地,這傍晚的古箏聲不僅變得愈加悠揚,還變得愈加渾厚起來。因為它寄托著鄰里之間的溫情和張奶奶對外孫女深深的思念。鄰里之間因為有我和我彈奏的音樂而變得更加融洽,為此,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和音樂的意義。
愿這音樂之聲永遠飄逸在鄰里之間,永遠充溢在人們心里。
升格小結(jié)
升格文章運用總—分—總的方式精心結(jié)構(gòu),縱情鋪寫。開篇定下了全文的基調(diào)——“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會缺少音樂”。接著按時間順序,敘述了琴聲使鄰里關(guān)系更加融洽的兩件事,且略寫了第一件事,詳寫了第二件事,詳略有致,使中心更加突出。最后以“愿這音樂之聲永遠飄逸在鄰里之間,永遠充溢在人們心里”的抒情句收束全文,起到了進一步深化中心的作用。行文中,作者綜合運用了人物的心理、對話、肖像等描寫手法,敘議結(jié)合,夾敘夾議,使文章增色不少。另外,作者借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音樂之聲》為題目,貼切新穎,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和啟發(fā)。
【延伸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國的皮亞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圖。誰能想到,這竟是一個闖了禍的小學(xué)生的作品。當(dāng)年,小學(xué)生麥克勞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內(nèi)臟是什么樣的,就殺了一條狗,誰知這條狗恰巧是校長的寵物。校長決定給他以懲罰,罰他完成上述兩幅畫。麥克勞德后來成了著名的解剖學(xué)家。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biāo)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根據(jù)提供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材料對“闖禍”這一在人們觀念中屬貶義的行為賦予了褒義色彩,因此對“闖禍”作出重新的認(rèn)識和評價可視為材料的主旨。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有不少“闖禍”確實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會給人們帶來不幸和災(zāi)難,但也應(yīng)該看到,有些“闖禍”恰恰是對舊觀念的沖擊,對舊事物的破壞,對舊傳統(tǒng)的反叛,因此,這種“闖禍”就具有創(chuàng)新的內(nèi)涵,帶有一種革命的色彩。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思路可以就此展開:(1)可以從歷史事件入手,或具體敘寫歷史故事,或?qū)v史事件作深刻剖析,闡明歷史上的種種變革也是一種“闖禍”,它恰恰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如歷次農(nóng)民起義,對反動統(tǒng)治者來說就是“闖禍”,而對廣大人民來說,就是一次革命,具有偉大的意義。(2)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寫起,描述生活中自己“闖禍”的經(jīng)歷,從中得到了哪些啟迪,學(xué)到了哪些知識?(3)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客觀地再現(xiàn)人們面對“闖禍”事件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態(tài)度,從而揭示不同的人對“闖禍”的不同理解,進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對“闖禍”這一現(xiàn)象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它反映了人們思想深處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4)以虛構(gòu)故事來表現(xiàn)“闖禍”的深刻內(nèi)涵,揭示“闖禍即創(chuàng)新”這一道理。比如用童話、寓言故事等來演繹,也可以用小說體裁來反映。
【周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