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也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我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掌握學習方法。本文就針對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展開討論。
關鍵詞:地理教學 自主探究 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32-01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是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促進者與組織者,因此,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和諧、信任、鼓勵的情感氛圍,有利于師生在學習中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通過藝術性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中學生而言,興趣是激發(fā)其學習欲望的重要因素,他們在心理特征決定其渴望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秘密,因此,地理課堂上老師可以準確把握其這一心理特征,在課堂伊始采用精心設計的課堂引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氣壓帶與風帶的相關知識時,一位老師就利用一個災難性戰(zhàn)事來導入課程的方法: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日本就制在本土制造了一萬個直徑十米左右的氫氣球炸彈準備襲擊美國。氫氣球中攜帶三十斤的炸彈。被釋放的氣球可以飛到萬米高空,借助風力可以達到近兩百公里的時速,一萬個氣球中有一千個成功抵達目的地,有些甚至飛到了美國的堪薩斯州以及得克薩斯州,還有一些飛到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在講完故事后就拋出問題:“在這場戰(zhàn)爭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攜帶炸彈的氫氣球是如何漂洋過海的來到美國的呢?”由于學生還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所以對該問題也十分感興趣,此時老師就要吧順勢將學習內(nèi)容導入:“這就涉及到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 氣壓帶與風帶”。整個過程水到渠成,效果顯著。
其次,老師要通過飽滿的熱情、真誠的態(tài)度感染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其實學生是否喜歡某一門課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對任課老師的喜愛來決定的,而學生由興趣而激發(fā)的學習主動性則會對老師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產(chǎn)生直接影響。所以老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 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形成體驗,而實踐中進行感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占主導地位,把知識點掰開、揉碎了講給學生聽,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老師的反復強調(diào),這個過程中失去了很多自主探究的機會。要進行自主探究,老師就要勇于打破常規(guī),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并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為其提供更多的主動探究問題的機會。例如,在學習天氣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時,筆者就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利用多媒體演示冷鋒,然后提問:第一,冷鋒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暖氣團的移動過程如何?在圖上鋒面符如何表述?第二,假設城市A、B、C三個城市有冷鋒過境,分別指出冷鋒前、中、后的天氣變化;第三,指出在哪個氣團降水,然后按照鋒面移動方向判斷冷鋒降雨區(qū)的位置。其次,利用多媒體演示暖鋒,同樣提出以下問題:第一,暖鋒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暖氣團的移動過程如何?在圖上鋒面符如何表述?第二,假設城市A、B、C三個城市有暖鋒過境,分別指出暖鋒前、中、后的天氣變化;第三,指出在哪個氣團降水,然后按照鋒面移動方向判斷暖鋒降雨區(qū)的位置。將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由其自主思考、討論,不僅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更是提高了其探索的積極性。
3 設置科學適用的教學情境
老師要營造一個開放性的、適用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開闊其思維,才能進一步發(fā)掘其思維潛力。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打開思維老師要立刻為其自主探究創(chuàng)設機會,引導學生把握機會,迸發(fā)出激烈的思維的火花。也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提問,但是要保證學生提問的目的性、科學性以及針對性,所以老師要進一步向?qū)W生傳授提問的技巧:比如,結(jié)合地理現(xiàn)象本身提出問題,在學習南極洲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提問:“南極大陸處于高緯度區(qū),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冰層,但是其地下的煤炭資源卻十分豐富,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或者針對知識標題進行提問,比如,在學生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別時,就可以如此設問:“為什么我國南北地區(qū)只在冬季存在如此之大的溫差?而夏季則全國氣溫均比較高,為什么南北溫差相對較???”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大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引導其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課外資料,觀看電教錄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接下來老師再放手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答案展開討論。這種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生動、活潑,對學生的主動再創(chuàng)造、質(zhì)疑與解疑均十分有利。此外,由于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強調(diào)老師的引導者角色定位,其主要作用是啟發(fā)、誘導學生進行探究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新知識,感受新體驗,獲得新經(jīng)驗。所以老師要把握好引導與探究的度,做到既不放任,也不過多干涉。老師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就要做到兩點,即善于引導學生抒發(fā)疑問,即使暫時沒有問題,也要將自身置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中感受到新發(fā)現(xiàn)帶來的喜悅與收獲;另外一方面,老師要對問題進行適當?shù)狞c撥與指導,學生處于思維的轉(zhuǎn)折點時,會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感到無所適從,此時老師要就針對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點撥。
4 地理課堂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具體而言,在地理課堂上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形成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實踐自主學習,并且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完成可以自學的內(nèi)容。其次,要求老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專業(yè)能力強,而且知識面也要廣,可以靈活應對學生突發(fā)奇想提出的任何問題;此外,備課也要充分、認真。最后,終身學習的理念對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學會主動學習,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研究如何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更要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掌握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 段玉山.地理新課程研究性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想.如何有效地自主探究式學習地理[J].新課程:教研版,2010(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