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登錄凡客誠品網站,除了平日常見的服裝類商品,還可以查找到3C數(shù)碼產品和小家電。筆者發(fā)現(xiàn),在搜索引擎上鍵入“相機”二字,除了帶有“相機印花”的T恤以外,還會有入駐商家的相機商品出現(xiàn)。對此,凡客誠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愿意將線上3000萬用戶資源分享給合作品牌。而此前,凡客誠品CEO陳年也曾表示:“我們愿意把我們所不擅長的一些品類開放給傳統(tǒng)品牌?!?/p>
平臺化是把雙刃劍
越來越多的垂直電商開始加速開放平臺,有的甚至顯示出做全品類電商的野心。從2012年電商戰(zhàn)績可以看出,綜合類電商通過價格戰(zhàn)已基本完成規(guī)模擴張。在京東、蘇寧等平臺型電商開始引入化妝品、服裝、食品等細分品類時,垂直電商的市場份額被擠壓得少之又少,由此一些垂直電商也開始加速平臺化進程,但在急于擴張品類的情況下,一口吃成胖子的沒有,倒是有一口噎死的。從細分領域起家的垂直電商,或是由于自身對市場份額的不甘寂寞,或是被資本的貪婪“逼良為娼”,紛紛一改小而美的模式,沖向大而全的平臺類電商,與已經稱王稱霸的綜合類電商競爭,結局可想而知。倒閉的維棉網、被收購的初刻、大甩賣的紅孩子,靠輸血活著的垂直電商,始終是一個不能急于行動的病人,尤其在沒有充足的血源支持的前提下。甚至有業(yè)內人士大膽預測,2013年,垂直電商仍面臨逆境,電商整合、被收購將是大勢所趨。
“可能很多垂直電商的夢想都不是垂直電商,而是大而全的平臺電商?!焙脴焚I的李樹斌曾坦言他本人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在屢屢碰壁的情況下,最終得出了“平臺是平臺,垂直電商是垂直電商”的結論,更何況即便只做鞋類中的領先者也并不容易,從服務、物流等方面來說,垂直電商和綜合電商相比,就如同螞蟻和大象,當一只螞蟻總想著做大象的事情,自然會招致粉身碎骨的結果。
從早期的初刻可以看出,自有品牌為它吸引用戶的同時,也耗費了較高成本,在有資本支持的條件下,還算進行得順利,但也恰恰因為資本,初刻在后續(xù)補充不足的情況下,最終以被收購的結局收場。據(jù)陳年回憶,早些年在做卓越之時,若不是資本的攪局,卓越或許不會那么快就被競爭對手當當網收購,而如果沒有收購卓越網,在今時今日的電商圈中,當當網也很有可能早就沒有了立足之地。
前幾年的資本熱潮帶來了電商繁榮假象,現(xiàn)在,資本趨于冷靜,就目前局面來看,綜合類電商大局已定,各家勢力范圍都已基本成型,就連京東都不再摻合價格戰(zhàn)而是休養(yǎng)生息、整頓團隊。曾經有過傳統(tǒng)零售業(yè)經驗的劉強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早在7年前就拒絕了投資人要求其做“自有品牌”的要求,轉而選擇以最快的速度平臺化,并擴充品類,成為占據(jù)大部分市場份額的綜合類電商,在當時并無過多競爭對手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種模式是值得嘗試的。而現(xiàn)在,對于一般的垂直電商,在自有品牌的基礎上招商,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止損作用,但卻未必會帶來多大成效。此時此刻,盲目擴張已顯得不合時宜,招商如想獲取更多用戶流量、獲得更多利潤,則需要在前期質量關卡上做好把控。
縱觀目前的垂直電商,以非標準品類起家的居多,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擅長經營標準品類的綜合電商的打壓下,尋求一片立足之地。平臺化的發(fā)展可以圍繞自營品類進行擴充,這樣不僅豐富原有品類產品,還有助于自身品牌的塑造。平臺化固然是大勢所趨,而選擇以何種方式開放,則對垂直電商至關重要,是利是弊,必須頭腦冷靜做出判斷。
自我造血 深耕細作
化妝品類垂直電商樂蜂網與聚美優(yōu)品,從目前的經營策略來看,已經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聚美優(yōu)品已經開始平臺化擴張,一些家居類、服裝類產品紛紛上線。而樂蜂網則比較保守,除了上線母嬰類等產品以外,還是比較專注于深耕原有品類。
或是鑒于競爭對手的壓力和自身難以突破的瓶頸,聚美優(yōu)品展露出不只做化妝品的野心。但此前,由團購起家的聚美優(yōu)品銷售大多以爆款為主,相較于爆款產品渠道鋪設的專業(yè)性,聚美優(yōu)品在大眾品牌的引入能力方面則稍顯欠缺。同時,對于第三方商家的入駐管理難題、產品質量的監(jiān)控問題,也使得聚美優(yōu)品分身乏術,無法快速實現(xiàn)其平臺化的轉型,而此種拖沓式的推進,也很有可能使得聚美優(yōu)品漸漸失去本身的優(yōu)勢。
除了聚美優(yōu)品,正如文章開頭所描述,凡客最近剛上線的3C數(shù)碼產品和小家電,也彰顯了其野心:全品類電商。盡管,陳年此前一直聲稱凡客屬于品牌類電商。
其實,對垂直電商而言,引入商家除了規(guī)模效應外,其盈利方式也將發(fā)生改變,其收入將主要以交易額提取服務費和廣告費為主,但不得不提的是,標準品類產品的低毛利率不可避免,加之這類產品的回購率極低,附加值也不像非標準品類的商品那樣具有較高溢價。因此,盡管引入了更多商品,其收入在短期內也很難有較大提升,與此同時,垂直電商的轉型還需要巨額資本支撐。綜上所述,與其沖刺大而全的平臺電商,不如靜下心來深耕細作。如果非要開放平臺,在選擇品類方面,應該盡量引入與自營品牌相關的商品,這樣不僅豐富細分領域的種類,也有助于自身品牌的成型。
與其與巨人搶食,垂直電商更應在自身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針對消費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和差異化的用戶體驗,挖掘其需求并進行精準營銷。這樣長期堅持下來,相信垂直電商一定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正如同,消費者對沃爾瑪、家樂福有一站式購物需求,但對7-11、屈臣氏這樣的便利商店同樣具有需求一般。
鏈接
標準品非標準品
所謂“非標品”,是指沒有統(tǒng)一衡量標準和固定輸出渠道,產品特性和服務形式相對個性化的消費品類。相比標準品品類,非標品對專業(yè)的、有針對性的服務要求更高,需要商家提供針對不同個案甚至個體的需求進行組合配置或服務。正因為非標品對專業(yè)的服務要求高,售前咨詢、售中銷售和售后服務的過程都異常復雜,因此,進入門檻也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