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到優(yōu)雅?
在整個大眾汽車的B級車產品陣營中,大眾CC著實有些獨樹一幟,這款脫胎于邁騰的轎跑版衍生車型在2009年發(fā)布之時便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作為一款強調運動的轎跑車型,CC明快流暢的整車線條讓人眼前一亮。但同樣的造型到2013年再看,雖然客觀地說線條還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但已無太多新鮮感。當然這樣的評價一定會令大眾車的FANS有噴我的沖動,畢竟CC可是一直頂著“大眾最美車型”的桂冠。對于這樣的經典,一汽大眾在國產化時只能盡量保留它的歐洲原版風味,不輕易越雷池一步。
在我看來,新CC上提的腰線和流線化的轎跑車肩線繼承了老CC的神韻,但整個外形氣場上更加穩(wěn)重和低調。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設計亮點是前大燈和輪圈設計:前大燈加入了LED燈組,方正中同時透著凌厲;新的輪圈造型華麗,可惜輪胎采用的是235/45 R17的規(guī)格,不夠霸氣。
試駕活動前,我約到CC的設計組組長德國設計師Martin Kropp 聊天,他曾因CC的造型設計在2009年獲得過德國紅點工業(yè)設計大獎。說到新CC外形方面改進的亮點,他個人最滿意的尾燈的設計,個性、獨特,能一眼就能讓人認出是CC。在后來的試駕中我刻意觀察了尾燈,其形狀像兩個C的字母,似乎暗合了CC的名字。
打開車門,CC才能與其他B級車劃清界限:無框車窗很是拉風;座椅是4座格局,前后排座椅全部采用包裹性很強的真皮座椅,讓后排乘坐者也能明了這輛車的“運動”本性;三幅方向盤、儀表盤的紅色指針以及中控臺上按鈕的紅色背景燈光等,也在暗自讓你把它同激情駕控聯(lián)系起來。
駕控樂趣怎么樣?
2012年后,一汽大眾國產化后的CC推出了3.0 V6車型,彌補了此前國產車型中六缸發(fā)動機車型缺席的遺憾。這種回歸讓CC重新得到喜好追求駕控樂趣的德系粉的關注。
此次從青島到威海的長途試駕,我們主要把玩的是3.0L V6的車型。這款具備直噴技術的VR發(fā)動機,采用全鋁合金材質鑄造,發(fā)動機在6300轉時可輸出184kW的最大功率,3300轉時可以輸出310Nm的最大扭矩,變速箱采用濕式6擋DSG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為7.4秒。在威海貓頭山海濱一線的連續(xù)彎道上,我們放膽加速,感受新CC的運動基因。點燃發(fā)動機,在起步初段和低速狀態(tài)下,油門踏板很沉,只有轉速達到2000轉或掛入S檔后才有所改變。作為風格偏運動的轎跑車型,S檔所代表的SPORT模式值得強烈推薦,一旦轉速起來或車速達到80km/h以上,3.0L排量的動力后勁開始顯現(xiàn)出來。而且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不同,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在中后段的表現(xiàn)更加充沛,轉速攀升至接近6000轉,動力也沒有明顯的衰減。
為了強化操控性,新CC 3.0配備了DCC底盤控制系統(tǒng),即“動態(tài)自適應懸架系統(tǒng)”?!捌胀ā?、“舒適”、“動態(tài)”等三個模式可根據不同需求可以進行調節(jié)。“舒適”模式可以讓懸掛變軟,減少路面的顛簸。而“運動”模式則是讓懸掛變硬,更適合極限駕駛提升操控感。
新CC還配有一項操控利器就是XDS限滑差速鎖,簡單地說,通常車輛在出彎加速時如果動力較強,內側車輪會因車身狀態(tài)而降低附著力,電子差速鎖則是通過傳感器和剎車系統(tǒng)對失去附著力的車輪進行點剎制動,讓更多動力分配給外側強附著力的車輪,從而能夠有效提高車輛彎道性能和出彎速度。在海濱連續(xù)彎道的測試中,這套系統(tǒng)明顯提升了我出彎時加速的信心。
智能進化在哪里?
除了DCC動態(tài)底盤調節(jié)功能,2013款的新CC 3.0對現(xiàn)款車中大量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進行了升級,包括帶碰撞預防的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ACC)、車道保持系統(tǒng)(Lane Assist)、智能泊車輔助系統(tǒng)(Park Assist)、AUTO HOLD自動駐車功能、RKA輪胎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等,提升了同級車的競爭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 ,ACC智能巡航和車道保持系統(tǒng)在上一代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反應更加準確和靈敏。在從青島往威海的高速路上,我們實際體驗了這套系統(tǒng),深感好用省力。
當車速高于65km/h后,輕扳自動巡航的操作桿,設定好巡航車速后啟動ACC系統(tǒng),車輛則開始自動跟隨前車。依靠車窗前方的雷達探頭判斷車距,跟隨前車自動加減車速,無須右腳踩油門或者剎車。中途遇到其他車輛岔進本車車道時,車輛也會自動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減速反應,重新鎖定前車。中途在抵達高速收費站時,我們嘗試著完全把車交給自動控制,車幾乎自動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跟隨前車減速、直至停下,同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全長3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路程,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我們都在使用ACC智能巡航,最切實的感受是右腳的“工作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車道保持系統(tǒng)則是通過車身探頭感知路面車道線,如果車跡偏離車道,方向盤會自動修正,這時候你的手脫離方向盤,可以明顯看到方向盤自動地輕微修正。當然脫手時間不能超過10-15秒,否則報警器會響起嗡鳴聲??梢哉f,這兩項輔助功能十分實用,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長途駕駛上,大大“解放”駕駛者的手腳。相比起來,試駕過程中我們也體驗了新CC的智能泊車輔助系統(tǒng),雖然也很好用,但對于熟手來說意義不大。除此之外,還有SA變道輔助系統(tǒng)、在會車時實現(xiàn)遠近光自動切換的MDF動態(tài)燈光輔助系統(tǒng)等,新CC可謂集合了大眾一系列先進的安全技術成果,讓人耳目一新。
嘉賓采訪:Martin Kropp大眾汽車外觀設計負責人、CC主設計師
《汽車周刊》:CC的設計中你是怎么體現(xiàn)流線性的動感的?
Martin Kropp:在設計CC時,我眼前出現(xiàn)的的是一條流暢的線條,這根線條是由兩個曲面相交形成。我們必須保證車身從每個面來看,輪廓線都保持流動的線性,兼具動感和優(yōu)雅。
《汽車周刊》:2013款的新CC,在設計改進上你覺得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Martin Kropp:新CC的尾部設計我最為滿意,線條流暢,后窗和后備箱的線條是融為一體的,線條嵌入玻璃中,保證了車身的整體效果。而且新的尾燈設計也很有個性,能讓人一眼就認出來。
《汽車周刊》:后座的設計有什么樣的心得呢?
Martin Kropp:現(xiàn)在的后座是雙人的,各自有獨立的空間,一開始設計時是三人的,但考慮到成本的因素,又在設計上進行了改動,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后座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