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去種菜
北大畢業(yè)生鄒子龍在珠海已種菜三年。2010年冬天,即將從北大畢業(yè)的鄒子龍放棄了金融機構提供的高薪崗位,說服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讀書,并已被一家電視臺錄取的女友陳羿好跑到這里承包了一座山頭,創(chuàng)建了名為“綠手指份額”的農園,開始菜農生涯。種有機菜至今,他們將社區(qū)支持農業(yè)的經(jīng)營理念引入珠海:顧客提前預付買菜費用,收成后,由農場定時配送到客戶家,其間顧客與農場共擔種植風險。(南方都市報)
國人的最高學府崇拜心理又一次起了作用。這篇新聞之所以被關注,與北大這個頭銜分不開,像北大油漆工,北大學生賣豬肉……一旦與北大清華沾染上必然會引起轟轟烈烈的關注。
鄭曉晴
北大畢業(yè)生鄒子龍不光種植出了健康的有機蔬菜,還在人們心中根植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
張晴
留學生買論文?
一個專門面向在新西蘭的中國學生的商業(yè)作弊服務網(wǎng)絡利用涵蓋新西蘭國內外的大學導師網(wǎng)絡,為在新西蘭求學的中國學生撰寫原創(chuàng)論文。新西蘭高等教育部長喬伊斯11日晚稱,警方和新西蘭學歷評估委員會正在就此事展開調查。(環(huán)球時報)
事件無非是論文造假,騙取學位,可事情一出就被烙上類似“中國制造”的印記,以“高姿態(tài)”進入公眾視野。作弊服務網(wǎng)絡僅僅是面向中國赴新西蘭的留學生嗎?如果是,那么又為什么僅僅服務中國留學生呢?且不說中國赴新西蘭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就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向不同這一點就無法出現(xiàn)如此“強大”一個作弊網(wǎng)絡。
楊威
想畢業(yè)要過體檢
據(jù)教育部網(wǎng)站消息,教育部(5月16日)就《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標準》規(guī)定,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測試成績管理制度,學生畢業(yè)時,其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肄業(yè)處理。(中國新聞網(wǎng))
忙著追劇、忙著閑聊、忙著上網(wǎng)、忙著應酬、忙著工作,而哪怕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來鍛煉身體又是顯得百般不愿,該規(guī)定顯得必要而又悲哀。
季奕
從體質測試不到50分作肄業(yè)處理的規(guī)定,我們看到了國家想要改變大學生體質現(xiàn)狀的決心,可是體質測試中間的“各種水”可能又會在社會鬧起一陣笑話。
楊威
被索賠,就劫持
5月18日,武漢某高校大一男生陳某騎自行車不慎撞倒一位8旬老太,隨后,大學生陪著太婆與她的家人一起到醫(yī)院檢查,因沒錢為其交住院費,陳某和老太家人發(fā)生沖突,情急之下,掏出水果刀劫持女醫(yī)生段某。目擊者說:“聽說索賠數(shù)額是30萬元,這個大學生可能是被嚇到了,劫持人質的時候還在大笑,精神有些不正常?!本旆Q其行為也是情緒失控后的一種過激自保行為(新華網(wǎng))
大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表現(xiàn)出的如此過激的反映又怎能讓小至企業(yè),大至國家敢放心地將任務交付?高校應將高等教育體制變成塑造社會型人才的大熔爐,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亟待提升。
張佳人
萬言懺悔書
為了提醒學弟學妹珍惜大學時光,華中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姜新花了數(shù)月時間寫就了一份長達萬字的“悔過書”。文章在學校貼吧發(fā)出后,立刻引來了大量網(wǎng)友熱評,眾人紛紛表示絕不辜負“過來人”的忠告。姜新表示,希望看過的學弟學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訓,切莫虛度光陰。(武漢晚報)
學長為了警醒學弟學妹勿消磨大學四年,煞費苦心寫下萬字“懺悔書”。無論文中書寫了什么,這種做法本身,就已經(jīng)可以值得我們?yōu)榇髮W四年而思考。
黃美琪
都說前世之事,后事之師。學長追悼的是浪費的青春,正值青春的人卻往往不撞南墻不回頭。多少人生至理都看了忘腦后,多少金玉良言都作了耳旁風。
施雅頌
神題
2013年“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lián)合考試”(俗稱“北約聯(lián)盟”)的語文試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爭議主要集中在三道題上:一是用“北大、清華、高考、狀元”4個詞編一段150個字的笑話;二是以“北京霧鎖車迷路”為上聯(lián)對下聯(lián);三是將《劉三姐》的一段歌詞“山中只見藤纏樹,世間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擴充為一個500字的故事。這些在以往的考試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編笑話、對對聯(lián)、講故事”的試題在網(wǎng)絡上迅速躥紅,被網(wǎng)友“吐槽”為“神題”。
“北約”的語文題,考得是學生的知識面,甚至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這也是一種形式革新,為考試制度的改變創(chuàng)新提供思路。
季奕
自招試題“雷人”近年來不斷闖進人們的視線,突然給我們一些鮮活的題目,我們會不適應。這種爭議或許是好的,可以改變教育的“古板”現(xiàn)狀,“雷”題并“不雷”。只有單一“標準答案”的題目也該受到挑戰(zhàn)了,這樣才會讓教育改革的理念漸漸融入大眾的生活中。
楊威
此種神題,調侃現(xiàn)實入木三分,想象大膽出其不意,本就是為了掘地三尺尋到神人而存在的,但是這種對人的思維與反應要求近乎極致的偏題怪題,恐怕連出題者都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氨奔s”啊,你們對考生可要厚道!
李文慧
教學質量信息員
不久前,南開大學哲學院本科生胡小玲多了一個頭銜——“教學質量信息員”。任課教師教課是否認真,同學日常學習狀態(tài)如何,身為“教學質量信息員”的她會定期反饋給學校教務管理部門。按照規(guī)定,她將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參與學生評教、期中聽課與教學質量檢查、期末考試巡考等教學改革和管理工作。這份工作無任何“報酬”,不過胡小玲同學很有成就感。她說:“我的意見得到學校充分的重視,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保ㄖ袊嗄陥螅?/p>
一直被教育要有主人翁意識,如今才真正做了一次學校的主人。期待這種制度不是流于表面,更期待這種制度的推廣,改善我們“被大學上”的局面。
任亭鈺
在抨擊應試教育的時候,是否有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教育也在一步步地向人性化邁進呢?聘請學生做信息員督導課程教學質量,讓更多地學生參與進來。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
王一汀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這課不對你的胃口,卻對了他的胃口。一名學生是否真能代表全體的意愿,是否真的能公平公正需要深思。
黃美琪
督導措施奇招百出,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是能督出來的。若要督,何不從根本上引導教師創(chuàng)造趣味課堂?
林宇晗
學生評教的形式已經(jīng)不再新鮮,但發(fā)揮的影響力一直不大。真正有作用的還是同學們用“腳”來說話,到課堂稍加觀察,便知誰在“誨人不倦”,誰在“毀人不倦”。
戴卓
防投毒禁用桶裝水
在哈爾濱一所高校最近開始禁止桶裝水進宿舍樓,因為他們覺得桶裝水“太危險”。一位管理員稱:“復旦大學投毒案以后,咱們就有所戒備了,咱們學校也害怕,萬一有人投毒呢!”(黑龍江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
投毒事件只是個別極端的例子。高校以此為由禁用桶裝水,無非向學生傳達一種錯誤的信息,“我們的室友很危險”,將本來個別化的現(xiàn)象放大。而且問題僅僅通過禁止就能解決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舉措,帶給我們學生或者公眾的可能只是嘲笑、滑稽的輿論。
楊威
三十年前里根說是人殺人,不是槍殺人;今天依然是人殺人,不是桶裝水殺人。
閉曉川
桶裝水倒下了,千萬種手法站起來,“欲加之毒,何患無方”?學校要杜絕校園悲劇,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關鍵,應給學生的心靈解毒。
施雅頌
前些天全城殺雞而今全校卸桶,前者因防毒后者為防人。我倒覺得封樓更徹底、更有效。
楊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