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可以為任何我們大人認為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到快樂,比如在飯桌上,他就可以發(fā)現(xiàn)露在盤子外面的魚尾巴可以用手指以及飯勺撥弄的快樂。在大人看來,這實在太討厭的行為了——我們已經(jīng)無法體會到他的那種單純的快樂,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桌子已經(jīng)被鉛筆道畫滿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怒從心頭起。是什么讓我們失去了“愉悅專家”的稱號?
心理學家Richard Ryan 和Tim Kasser曾在一系列研究中發(fā)現(xiàn),那些把對金錢和物質(zhì)的追求作為人生最高目標的人往往具有較低的幸福感。Deci說,“對我們來說追求金錢目標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有當這些目標與其他內(nèi)在目標脫離平衡時,弊端才會顯現(xiàn)?!?/p>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出身貧寒,父母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付出了太多,也為此擔負了太多的情感債。有一次,一個朋友被醫(yī)生誤診為癌癥,父母送他到手術(shù)室,他死活不愿意讓他們推他——“好像如果有了快樂或者被人照顧了,我就很內(nèi)疚。”他說。
愉悅力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來到一個患者家里,在這個散發(fā)著怪味的垃圾如山的家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紫羅蘭,他和患者談起了紫羅蘭的栽培,并鼓勵她用心培育這盆“漂亮的花”,最后這個患者成為小鎮(zhèn)中最受歡迎的“紫羅蘭夫人”。她的人生徹底改觀。
布拉德福德?基尼也做過類似的奇事,當他作為社工走入一個被認為有違法行為的孩子的家庭,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祖母帶著五個孩子,家里暗無天日。他讓祖母在早上5點半大聲唱歌,直到孩子都被喚起,然后宣布大家給墻壁上的鹿頭開party,給鹿頭起名字,寫信,然后他代表鹿頭給孩子們回信……最終這個家庭充滿了歡樂,孩子們都成為健康快樂的孩子。
埃瑞克森本人得過兩次小兒麻痹癥,并因此幾乎癱瘓,他還患有多種疾病,說話也變得含混不清,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甚至幾乎失明。在與疼痛長期戰(zhàn)斗的歲月里,他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催眠治療師,給無數(shù)人帶來了愉悅。
他和很多人都證明了一件事:當我們允許自己愉悅,并將生命的光束照到愉悅的部分時,我們會發(fā)揮不可思議也未曾知曉的內(nèi)在潛力。
眾樂樂
為什么馮小剛可以從一個美工師變成中國最著名的導演?他早年成名的作品都是非?!安徽?jīng)”的影片。每部電影幾乎都留下膾炙人口的“段子”。同樣擁有巨大聲譽的是趙本山、郭德綱等人。高圓圓在拍攝完《南京南京》之后,一度生活在抑郁中,見到一條狗都會想到整個人類的終極問題。那些抑郁的歲月里,這個文藝女青年靠著郭德綱的那些充滿了市井小民趣味的相聲撐了過來?!斑@讓我感覺這個世界的熱度?!彼f。
當你發(fā)現(xiàn)他們的很多段子的素材也從網(wǎng)絡而來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以微博為代表“眾樂樂”時代真正到來了?!皬那坝幸浑p皮鞋,兩只鞋子彼此相愛。可是有一天,它們失散了。一個變成了酸奶,一個變成了膠囊,它們以為再也不能在一起了……誰知道,他們在胃里相遇了,然后屎在了一起?!标P(guān)于皮鞋和膠囊這樣的段子,你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到無數(shù),每當一個危險產(chǎn)生的時候,我們也許就會本能地在微博上尋求資源。
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的時候,愉悅就此產(chǎn)生,因為愉悅最終屬于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創(chuàng)意,是一種視角的解脫,它可以幫我們從無窮的黑暗的邊緣拉回來,讓我們看到其他人的存在,并從無數(shù)種視角看到一件事的不同面。
心理學家Deci認為,達到心理健康必須滿足的三項基本需求:人際——與其他人交往并且有被包容和歸屬感;勝任——你可以有效地掌握外在世界并對其施加影響;自治和自決——就是你所做的符合你的基本利益和價值觀,你不做僅僅是別人推著你去做的事情。
也許心理健康還是太抽象了,想一想嬰兒吃飽喝足睡覺時的樣子,也許我們一輩子都追求的無非是這樣一種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