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推行至今,不可以說沒有作用,但是如果說作用有多大卻也很難。教育改革到了關鍵的攻堅期,具體如何切實減負、提質、增效已如箭在弦上。但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對于教育質量為何物,鮮有正確認識,這不能不說是我國現在教育亂象的根源。據此,筆者認為教育體質改革要繼續(xù)或者要取得成效,必須加緊建立教育質量全國標準。本文旨在為《標準》的制定,做一些探討,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議。
教育體制改革教育質量全國標準教育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一直以來就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但是經歷了數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國教育可以說已經站到了全社會的風口浪尖。尤其在全國性的規(guī)范辦學,著力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等教改運動正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改革更是走到了最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切實減負的前提下,增效提質,已經是擺在很多教育人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然而,我們不難發(fā)現,就在“減負”和“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們并沒有看到太大的改變,絕大部分學校和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依然抱著“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提法,唱著古老的歌謠。在他們眼里,教育質量就是學校的“升學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各級領導的“行政績效”,于是大多數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只是在玩著文字游戲。把“下達升學指標”等敏感字眼換成“明確升學目標”等更具迷惑性的說法。
其實,這一切問題的源泉就是源于教育工作者、甚至全社會對于教育質量缺乏應有的正確的認識。這種不正確的教育“質量”意識和工作思維使得“分數主義”“達標主義”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依然盛行,并且必然導致師生真實的教育需求被忽視,根本利益和發(fā)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我國至今缺乏一套教育質量國家標準作為國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根本規(guī)范。我們國家教育改革應該首先從制定一套全面科學的教育質量體系著手。值得慶幸的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已經明確指出:要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據此,筆者認為:建立教育質量的國家標準,迫在眉睫。只有加快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步伐,我國教育的改革才有可能走上更加科學的發(fā)展快車道。
一、建立健全法規(guī),讓提升教育質量走上法制化軌道
我國的教育質量的提高一直以來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雖然早已實施,但是過于寬泛,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性意見,對于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及其改革發(fā)展,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健全教育法規(guī),讓教育有法可依,為我國教育走出其改革發(fā)展瓶頸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國急需各種教育方面的法律支撐:《學前教育法》用以規(guī)范學前教育的教育行為;《中小學教育法》以規(guī)范中小學辦學行為;《高等教育法》來支撐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成人教育法》來謀劃終生教育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制定一些專門的教育法規(guī),如《國防教育法》《殘疾兒童教育法》《社會教育團體行為規(guī)范》,等等,以規(guī)范各類教育行為。更需要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明顯的規(guī)章制度去具體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
二、繼續(xù)加大教育的對外開放,使得教育質量全國標準的制定有所借鑒
多年以來,我國的教育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的教育質量標準,原有的教育質量標準內容簡單分散、方法單一、形式僵化,缺乏明確的教育責任體系和規(guī)范要求。所有這些無不極大地制約著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教育質量的基本要素諸如教育制度、教育計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和教育過程的合理程度,以及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程度等,應該最終落實到教育質量標準的尺度上,成為評價和衡量教育質量高低優(yōu)劣的根本依據。我國的教育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發(fā)展模式,但是也堅決不能簡單的閉門造車。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質量觀的確立一定要多方“借鑒先進教育理念”,積極“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并注重學習國外先進教學思想、辦學經驗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三、從中央到地方,加大教育質量標準的宣傳力度
既然要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全新教育質量標準,就必須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在全社會進行一次關于教育改革的宣傳活動。其實這么多年來,教育改革無法貫徹,最深層的原因無非是社會對于教育的理解沒有深刻變化,全社會對于教育的期待沒有根本轉變。確立全新的教育質量國家標準不僅僅是組織專家研究撰寫那么簡單,更需要的就是能夠真正的深入民心,為全社會所了解,并接受。建議由相關部門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利用各級媒體以辯論會、征文等方式進行正面的宣傳,也可以在各級教育行政機關的官方網站上加大宣傳力度;另外,還可以針對性地運用寓教于樂的娛樂活動進行輔助宣傳。
四、組織多方力量,廣泛深入調查民意
由教育部相關領導牽頭,組織多方力量,廣泛深入調查民意,正確面對教育現實使得教育質量國家標準能夠有最廣大的代表性,能夠觸及中國教育現狀中最深層的問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質量標準,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新建立的全國標準一定不能夠太過籠統(tǒng),對于各種標準的概念應配以詳盡的解釋。并且要組織有關專家深入各級各類學校深度剖析,以免被各層各級的領導有意無意地歪解。
五、建議分多層次、分類別設立標準
各級各類學校很多,所適用的標準不盡相同。應根據社會發(fā)展要求,教育對象成長規(guī)律,分層次、分類別健全學校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因為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和中小學生的正規(guī)學業(yè)學習有著本質區(qū)別。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必須要遵循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珍惜童年的獨特價值,所以學前教育需要一套專門的標準;義務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公益性、統(tǒng)一性和義務性,以及高中階段由于其明顯的承上啟下的階段性特征,且屬于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階段,也需要一套適合自身特色的標準;職業(yè)學校以其特殊的性質,表現出地方性與行業(yè)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需要專門的標準;各級高等院校,因為不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其目的就是培養(yǎng)各種實用人才,當然也必須一套獨立的標準。
六、結語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育作為一項百年大計,沒有一套科學的質量標準,難以為繼。這套標準必須正視中國教育生態(tài),不可以避實就虛,并充分考慮國家民族的根本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套經過民主科學的方式制定出來的教育質量標準一定可以正本清源,為我國教育的飛躍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0.
\[2\]王春春.高等教育質量標準與評價\[J\].大學(學術版),2010,(05).
\[3\]謝維和.我國應該建立自己的教育標準\[J\].教育研究,2001,(11)